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不足与策略

2019-12-09侯彧奇大连保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营销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 侯彧奇(大连保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依靠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了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治国方针,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内控管理意识,坚持学习相关知识及理念,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科学分配各项物资,加强对单位资产的登记等、备案与管理,以达到降低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行政服务、行政职能履行水平的目标。

一、行政事业机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

财务内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构成,是行政事业单位遵守法律制度、认真履行职能的重要前提,其现实意义分析如下:

(一)保证社会公共服务质量

只有做好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遵守财务内控管理的工作流程,并建立完善全面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够提升自身组织管理的水平,强化各部门工作效率,以为社会服务为根本目标,合理行使行政管理的公共权力。

(二)保证国家及各级地方财政资金合理分配与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依靠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待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尤其需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加强财务预算编制、成本核算、绩效评估考核及奖惩等各工作环节的管理,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分配及管理的透明与公开,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安全并得到合理使用。

(三)保证账目数据、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保证会计信息和账目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收集,防范会计信息和账目数据的造假、失真或者被篡改,为行政事务管理及行政职能履行提供支持。

(四)防范单位财产流失

重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实行全过程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有利于加强资产管控,制定并执行资产管理的相关程序及规范,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流失。

(五)防范腐败滋生,加强廉政建设

实行全过程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加强对单位资金的跟踪与监管,能够有效防范腐败问题的产生,同时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廉政意识,主动遵守国家法律及政策,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应有贡献。

二、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一)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

从实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领导不够重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没有树立科学的内控管理意识理念,导致单位内部财务内控管理机制的缺失或者不完善。举例说明,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在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工作中取得好成绩,抄袭、复制其他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策略,脱离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行政属性,违背了财务内控管理的根本目的,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与内控管理职能相混淆,没有形成对财务内控管理的正确认识,导致机制的未能建立与缺失。

(二)没有建立标准的财务内控管理流程

研究者在调查实践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财务内控管理流程,财务决策由领导或者部门负责人独立决断;大额财政经费的申请、划拨、审批流程缺失,手续不完善;单位账目混乱、财务信息未能按时、按流程公示,等等。上述问题间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失去应用作用及意义,达不到内控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财务内控管理缺少应有的审核与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针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内部审核与监督部门;国家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财政机构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外部审计。实践中,外部审计通常采用专项抽查的方式,难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开展全面审核监督;而内部审计受到客观条件、组织结构等原因的制约,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甚至兼任财务管理工作,难以保证审核与监督的独立性、公正性和真实性。

(四)财务内控管理的工作方法及策略缺少创新

从调查研究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理念相对保守,内控机制不够完善健全,财务内控管理的方法手段不灵活、缺乏创新,不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和单位长远发展利益,及时调整财务内控管理策略。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对能力差,应针对上述问题,重视单位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制,鼓励内控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三、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内控管理理念薄弱,财务部门内控能力有待提高

科学的内控理念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但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情况来看,部门管理者、单位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不足,认识不到财务内控管理对于单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作用;少数财务管理人员的内控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将内控管理等同于财务管理,不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措施,抄袭、复制其他单位的内控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难以达到内控管理的目标。

(二)财务内控工作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实践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部门管理者不重视内控管理工作,为了完成上级审核检查的工作任务,安排资产管理、档案、出纳、会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内控管理职务,一方面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难以保证内控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内控管理人员要听从财务部门的管理与领导,无法实现内控管理的独立、公正、真实,无法体现出财务内控管理的权威性。

(三)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性质导致内部竞争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出现的新业务不知道从何下手。部分财务人员由于专业水平存在差异,对新政策理解、认识不到位,在执行会计制度、财务法规的过程中,易出现偏差或错误,严重影响了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策略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

设立内控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依据国家已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部门岗位职责》《印章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形成相对完整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贯穿到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中,以实现对各项业务的全面控制。在加强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审机制,使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二)完善岗位设置,明确分工

岗位设置中,应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各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根据岗位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措施。特别是财务方面,会计和出纳、记账和审核等要相互分离,资产的采购、登记和管理要明确分工,分岗管理,并且建立定期清查核对制度,确保资产完整、安全,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内部控制方法创新

只有具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推进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创新。为了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应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有些企业经营决策者即便有远见,有能力,有进取心和进取精神,但同样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的限制,不能充分施展或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我国国有企业为例,至今仍然执行的是领导委任制,企业主要经营决策者基本上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且任期有限,一旦任期结束就会离开现在的企业和岗位,这种管理体制束缚了企业经营决策者的长远发展思维,让一些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丧失了远见卓识,只顾维系自己任期内的经营业绩,而不去考虑如何为继任者创造发展条件。所以,企业经营决策者的思维发展方式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与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容小觑。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行政学人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