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青瓷:让世界惊艳的这一抹“梅子天青”

2019-12-09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9年5期
关键词:溪畔衢州龙泉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而浙江省龙泉市则是青瓷的故乡。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已成功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的陶瓷类“人类非遗”项目。

为传承和发扬龙泉青瓷这块中国瓷器中的文化瑰宝,源自于浙江省衢州西区石梁溪畔龙泉半闲堂·衢窑研究院的半闲堂国瓷,自2014年亮相于APEC北京峰会以来,半闲堂承制的国瓷国礼凭借着其秀丽典雅的造型,与国家级各大峰会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从2015年“读懂中国”北京峰会到2016G20杭州峰会、金砖五国杭州峰会、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温润如玉的釉色、健康环保不含任何铅铬等有害物质的天然原料、复杂多变的烧制技艺在各大峰会上大放异彩,它们器型之大、制作难度之高、耗时之久、工艺之复杂在青瓷制瓷史上都是罕见的。

不仅如此,以中国传统屏风为型、融入汉唐独特雕刻风格的《席位牌》、以桥为型的《丝路金桥》,再到《高山流水》等系列青瓷茶具,以及峰会各重要场所陈设的艺术瓷、形态各异的花器等,这些均将龙泉青瓷文化与“一带一路”思想融合发挥到极致的国瓷用品,再加上形、色、纹、声、意、韵等多种感观效果,让各国政要在感受中国青瓷文化的同时,还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在刚刚圆满闭幕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半闲堂龙泉青瓷延续了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缘分,精心创作的《锦绣前程》,其长度和高度均突破了龙泉制瓷史上尺寸最大青瓷作品的烧制记录,并把中国的青瓷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茶道文化和花道精神相互融合,不仅成为了“一带一路”国际交流的文化使者,还见证着古老的丝路精神焕发出时代的生机。而它独有的“梅子天青”成为峰会上众人难忘的一道靓丽风景。

无疑,这些傲人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半闲堂·衢窑研究院国瓷团队,特别是作为龙泉半闲堂·衢窑研究院创始人,汤伟从小在龙泉玩着瓷片长大,在摩挲了无数青瓷藏品,饱览了几经兴衰的龙泉青瓷史后,浸淫青瓷半生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将龙泉青瓷送上世界舞台,让世界读懂龙泉青瓷。”

如何让“养眼、养心、养神”的龙泉青瓷成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崭新金名片?对此,半闲堂人始终秉承“100%使用原矿原料、100%纯手工制作、100%古法技艺烧制”的工匠精神,以不计成本“零瑕疵”的决心,确保每一件国宴用瓷能够精致呈现。

据了解,2014年,汤伟将半闲堂总部搬来衢州西区石梁溪畔,并创立衢窑研究院,与当代“陶瓷泰斗”清华大学美院教授张守智共同领衔组建设计制作团队,致力引领科研、复兴青瓷、振兴衢窑,为“文化衢州”建设打造影响世界的金名片。2017年,半闲堂·衢窑研究院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国家用瓷生产企业的荣誉称号。

衢州拥有厚重的婺州窑历史和崇文向善的底蕴,半闲堂由此走进衢州,将国瓷科研基地设在西区石梁溪畔,并创立了“衢窑研究院”。5年多来,衢窑研究院潜心、醉心青瓷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实现了衢窑、青瓷水乳交融的发展。

汤伟介绍说,衢州窑作为婺州窑的核心产区,窑火已经绵延千年不息。而建在衢州石梁溪畔的衢窑研究院,打通接续衢州窑和龙泉窑的历史瓷脉,拓展了青瓷的内涵,丰富了青瓷的底蕴。

“文明是根,薪火相传。文明互鉴,心灵相通”,窑火不熄传千年,匠心独具创经典,如今,半闲堂·衢窑研究院团队进入了国瓷创作领域的新起点,迎来了龙泉青瓷发展的新机遇,他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半闲堂的工匠精神,“‘瓷’心不渝,臻善臻美”,让世界读懂龙泉青瓷。

猜你喜欢

溪畔衢州龙泉
衢州体育公园——“消失”的体育场
龙泉青瓷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衢州烂柯山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溪畔望月思乡
马洋溪畔的花与琴
衢州“一村万树”绿化模式好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