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冠状位平扫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12-09何瑞磊
何瑞磊
(日照市莒县中医医院 山东 日照 276500)
气管支气管异物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源性异物,一种是内源性异物,无论哪种异物,在进入气道时,都会致使小儿呼吸困难(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中),对这种状况需要及时到院进行就诊,由专业医疗人员将气道内的异物取出。在临床中,除了气管支气管异物有呼吸困难的症状,还有一些临床疾病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病症,影像技术可以有效的辅助诊断,但小儿患者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慎重选择检查方式[1]。现就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164例疑似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研究螺旋CT冠状位平扫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64例疑似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2例,男性47例,女性35例,年龄在46天~7岁,平均年龄(3.6±0.7)岁;对照组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在48天~8岁,平均年龄(3.9±0.5)岁,两组年龄和性别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院方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知情。
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纳入最终确诊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纳入病历资料保存完整的患者;纳入未合并其它气管支气管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检查遵照患者的实际病症开展,以尽快确诊、及时治疗为方针。
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主要方式为:普通X线胸部正位片联合胸部透视;患者家属帮忙将患儿放置在检查床上;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呼吸,观察患者的胸部透光度和纵膈位置,能观察到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称之为阳性。
观察组采用螺旋CT检查,主要方式为:(1)检查前给予水合氯醛灌肠,或者患儿入睡后,取仰卧位;(2)将管电压调至100千伏;浆管电流调至43毫安;螺距为1.0;层厚为2.5毫米;(3)水平扫描膈肌平面至咽喉平面部位;(4)所有图像均进行多层面重建和投影处理。能够明显看出异物阴影和位置的称之为阳性检查结果[2]。
X线检查采用北京西化仪科技有限公司的M379330X线机;螺旋CT采用GE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具体数据以患者病历资料记录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的对比,观察组阳性检出79例,阳性检出率为96.34%,对照组阳性检出71例,阳性检出率为86.58%,χ2=4.9981,P=0.0253,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比较常见的急症,异物可存在的部位较多。对患者的影响与异物的形状、大小和解剖结构有较大的关系。其主要病因为,小儿臼齿为完全长出,因此咀嚼功能比较有限,加之小儿有一些小玩具,因此小儿易发生器官和支气管异物病症。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以有效辅助诊断,但X线在实际临床中的检验也是不可或缺的,X线检查相对更加便捷,便于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断;对于一些未确定是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螺旋CT可以对小儿的支气管进行较为详细的检查,在排除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同时,也能进行病症的检查。在近2年中,除了以上研究对象,还有12例,病症明确且比较危急,因此直接进行相应的治疗患者。针对两种不同临床检查的特点,在实际临床小儿气管支气管的检查中,对病症明确,病情危急的患者直接进行治疗,对确定异物吞入患者中采用X线检查,确定异物位置,辅助诊断与治疗;对疑似病症,需要采用螺旋CT进行进一步的检查[3]。综合来看,在实际临床疑似病症的诊断中螺旋CT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但实际临床中往往比较复杂,还需依据临床状况进行影像检查方式的选择。
螺旋CT冠状位平扫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有较高的运用价值,主要体现在阳性检出率高,可以有效的辅助诊断,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