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019-12-08陈涛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 陈涛(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与之密切联系的高职院校就必须创新管理机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效果等多方面来处理问题。让管理机制更能适应院校的需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要知道,管理机制对一所高职院校尤为重要,它影响着院校的水平,也牵动着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相关企业,都要加强对管理机制的重视程度。
一、高职院校管理机制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质量不过关
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中,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高职院校里的教学质量。有的教师自身的能力都不过关又如何更好的去教学生,同时,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只是重视教学的知识和时长,而没有意识到这些学生是即将面向社会的,这些学生即将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大环境下。所以,教学到达要交教给学生什么,是教师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1]。
(二)组织体系复杂
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与行政管理部门相似,有着相似的组织体系,行政组织和教学组织师高职院校的两个组织体系。行政组织有着和大多数行政管理部门的一样的问题,宣传部,学务处,办公室等等部门繁多,管理范围难以分辨。一项工作内容的确定,在这些部门中都能耽搁几天的时间,行政效率极其低下,费时费力。教学组织之间也缺乏沟通,每个专业,每门学科都自行进行发展,毫无规律和联系。除此之外,行政和教学之间也没有实际的关联,难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
(三)没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社会培养人才,以致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渐渐偏离了原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过度追求多种多样的学科,大范围的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学,而不知道当学生到了这个阶段中,需要强化优势,分向研究。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缺乏市场主导的教学理念,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学生也缺乏实践经验。复杂的专业设置,无规律的教学内容,错误的教学目标等等都影响了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2]。
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一)多方介入高职院校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与社会密不可分,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是一条连贯的输送链,高职院校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企业的辅助。高职院校的教育类型是与其它阶段的教育是不同的,高职教育的类型更偏向于在社会企业里的应用,关系着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应于周边的产业结构,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是高职院校的必须认识到的发展道路,渐渐不再以围绕教育体制为中心,而是慢慢的向经济发展方面靠拢。这样一来,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不仅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也能为社会企业积累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比如,由于我国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的“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同的区域内都有与此相关的院校和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影响着这些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教学内容,逐渐让这些高职院面向广大的企业市场,培养铁路技术人员,为高铁的发展准备充足的后备军,学校和企业的完美配合,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区域高铁经济的发展。
(二)优化组织结构
(1)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树立责任意识。让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实现校园企业合作的共同管理,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在行政部门里,培养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坚守岗位,严格对待每日的工作内容,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方便工作内容的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对拖延工作进程的部门采取惩罚措施,严格对待各个方面的管理机制。
(2)教学木门要注意让各个专业之间加强交流,分工合作。面对目前现状,肯定自身的重要地位,同时,要根据现状,改变教学目标,明确自身职责,对自身传统的角色进行转变。从教育的立场上渐渐尝试从经济上来进行教学,化被动为主动,在抓住教学的同时也要抓住市场的变化,寻找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经济产业[3]。
(3)工作重心由行政组织逐渐转向教学组织。高职院校从根本上还是一种教育体制,所以,没有必要将行政部门看的过于重要,行政部门大多还是体现在政府的工作任务中。反而,如果过度看重行政部门,行政部门也会逐渐忽略自身的职责,容易迷失自我。所以,学校要对行政管理方向进行弱化,而加强教学方向的发展,重视专业教育的地位,营造公平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校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注重实践,完善实践管理机制
创新相关机制,设立相关部门来对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归纳,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和意义。同时,根据每次的实践经验来指定新的教学内容,方便跟得上企业的变化和发展,完善学生的心智。根据学生每年的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创新发展机制。同样,当学生学有所成后,锻炼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进入到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实践管理机制中学习创新,再从学习创新中勇于实践。
比如,许多高职院校都有附属企业,学校可以充分借助实际环境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严格实行管理机制,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工作,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根据真实的实践经验,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破自我,打破纪录,随时都可能有新的发现。在实践管理机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整理和记录,做好基础工作,根据发展特点,展开相关活动。
(四)促进可持续发展,确定决策管理目标
(1)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借助相应的优势来向社会企业寻求帮助。社会企业也会为了未来的发展利益而做出相应的投资,提供一些专业设备,或者对高职院校投入资金,保证高职院校发展的常规化和资金的充足。而且高职院校也要及时地对专业,资金等设置进行调整,根据学校的自身优势和市场的支持,发展特色专业,制定新的发展目标。这样就可以提高学校在各个院校里的竞争力,形成自身的优势特色,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4]。
(2)设立目标机制,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而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因为在高职院校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制进行创新,通过专业的数据管理分析,最新内容报告来对目前的教学进行调整,使整个教学系统更加完善和先进。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达到教学目标后,也要完善奖励机制,对正在努力地每一份子都进行相应的奖励,让每一位为其奋斗的人员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整个过程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已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已经不容忽视。面对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面对当今发展时代的大转机,高职院校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面对发展问题也要冷静对待,从完善管理机制入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加强交流沟通,实现机制创新,时刻观察区域经济的变化。通过对自身的改变和调整,从招生入门到毕业实践,形成一套有系统的工作流程图,达到最终的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