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个例报道
2019-12-08薛大春蒋元明
薛大春,何 波,蒋元明
(1昭通市水富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云南 昭通 657800)(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1 基本资料
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晕,无天旋地转,曾出现过一过性黑朦,约数小时后可以自行缓解。今年一月以来,头晕加重并伴有行走不稳,自觉下肢无力,发作期间无恶心呕吐,无胸痛及呼吸困难。遂至当地医院就诊,CT示:枕骨大孔区占位,延髓受压(具体治疗不详),今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检查治疗。
2 影像学检查结果
2.1 CT成像情况
CT检查:平扫脑窗示枕骨大孔区延前池肿块,向后推压延髓;骨窗肿块内部密度不均,见不规则小点节状钙化,周围骨质无侵犯;增强肿块明显均匀一致强化。
2.2 MRI成像情况
MRI检查示:T2WI枕骨大孔区肿瘤,呈等/短T2不均匀信号,延髓向后受压明显;T1WI枕骨大孔区肿瘤,呈等/稍长T1不均匀信号。肿块边界清楚;T1WI增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影像诊断:枕骨大孔区肿块,考虑富血供良性肿瘤,脑膜瘤可能大。
3 手术过程
患者取俯卧位,行远外侧入路,正中切口起自枕外隆突上1cm,向下达C3椎体水平,切口上方向左侧经上项线水平至乳突尖,切开头皮层及枕颈部肌肉各层,双极电凝止血,翻开皮瓣,暴露左侧枕骨鳞部,外侧至乳突,内侧至中线,下方暴露至枢椎棘突,枕骨鳞部钻骨孔一枚,咬开骨窗大小约4×5cm,外侧至乙状窦内侧缘,下方达枕骨大孔后缘,切开寰枕筋膜,咬开枕骨大孔约1.5cm,显微镜下Y形剪开硬模,缓慢释放枕大池脑脊液,脑组织张力下降,脑棉保护左侧小脑半球及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脑压板轻柔牵开,暴露肿瘤,见肿瘤组织边界清楚,呈灰白色,质地较硬,供血丰富,延髓被肿瘤挤压至右侧,后组颅神经亦受肿瘤挤压,脑棉保护延髓及后组颅神经,电凝肿瘤表面供血动脉,囊内分块切除肿瘤2/3,缩减肿瘤体积后,可见左侧椎动脉贴覆于肿瘤外侧界,仔细分离并保护好左侧椎动脉,完整切除剩余1/3肿瘤组织。病理检查:初步报告:灰白碎组织数块,表面不完整,5×3×2cm.切面灰白实性质中,1~3号各一部分。免疫组化:(2)EMA(+),PR(+),Vim(+),kI-67(约20%~40%),P53(-)。第二次报告:(枕骨大孔区肿瘤)脑膜瘤(WHOI级)
4 讨论
脑膜瘤为最常见的颅内脑外颅内原发肿瘤,其起源于蛛网膜粒细胞,与硬脑膜相连。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因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颅内高压及局限性体征出现晚,程度较轻,主要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可以有癫痫、对侧下肢偏瘫,或感觉障碍,嗅觉障碍,一侧视力减退,眼突、视神经乳头水肿,偏盲等,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体检偶然发现[1]。好发于成人,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2。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约占后颅窝脑膜瘤的7.2%,是该区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2]。
脑膜瘤的诊断主要是基于影像学表现和病理检查(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1)CT表现: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扁平状沿硬膜蔓延,小者仅数毫米大小,巨大者可达约8cm,呈略高或等密度肿块,多为实性肿块,有完整包膜,境界清楚,少数发生囊变、出血、钙化。可见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和特征性占位征象:①白质塌陷征;②广基与硬脑膜相连,出现硬膜尾征[3]本例肿瘤较大,位于枕骨大孔区,肿瘤密度较高,其内见散在钙化灶。(2)MRI平扫:脑膜瘤在T1相上多数为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T2相上,脑膜瘤根据成分不同可以为高信号、等信号或低信号。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表现为颗粒状、斑点状,有时呈轮辐状,肿瘤边界清楚,常可见到包膜和引流静脉。而绝大多数的颅内肿瘤为长T1长T2信号。脑膜瘤周围水肿在T1相上为低信号,T2相上为高信号。钙化在MR上表现为无信号,无法判断。增强扫描:绝大多数脑膜瘤出现明显增强,多数均匀增强,少数不均匀增强,其中60%肿瘤邻近脑膜发生鼠尾状强化,称为硬膜尾征。对发生在颅底部、枕骨大孔区等特殊部位的脑膜瘤,MR因经过多方位扫描,定位、定性较准确[3]。本例脑膜瘤发生于后颅窝,枕骨大孔区,MR对病灶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明显好于CT。(3)脑膜瘤各型Vimertin、S-100、EMA和Keratin染色均为阳性[4]。本例免疫组化符合脑膜瘤诊断。
后颅窝枕骨大孔区解剖结构复杂而重要,包括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5]。位于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治疗是手术治疗,良好的解剖学影像显示可以为临床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