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2-08吴冬秋
吴冬秋
(湖北省荆州市胸科医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超声诊断技术的重要发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属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又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便于推广应用。临床上现阶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手段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主[3]。本研究以就诊于该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荆州市胸科医院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同期就诊的57例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观察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年龄为35~83岁,其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为(66.17±2.48)岁。对照组57例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年龄为33~82岁,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为(65.66±2.29)岁。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使用LOGIQ S7型彩色多勒普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6~10MHz,滤波为50Hz。对下肢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以及小腿肌间静脉)血管的管腔及周围组织的结构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其下肢静脉内血栓的大小、形态和发生部位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观察下肢静脉侧支的血运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内径值和CDFI值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60例患者中,正确诊断57例(95%),3例漏诊(5%)。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4例,单发于右下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9例,单发于左下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6例,双下肢同时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正确率为95%,这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正确率。
2.2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内径值
对照组患者股总静脉、肌间静脉、胫后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的内径分别为(0.90±0.16)cm、(0.20±0.07)cm、(0.35±0.03)cm、(0.57±0.08)cm、(0.57±0.05)cm;观察组分别为:(1.36±0.14)cm、(0.39±0.09)cm、(0.45±0.06)cm、(0.87±0.11)cm、(0.51±0.15)cm。两组患者数据统计学分析显示,除腘静脉内径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CDFI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的CDFI值分别为:(8.11±0.74)cm/s、(5.87±0.67)cm/s、(7.45±1.06)cm/s;对照组分别为(22.09±6.09)cm/s、(11.91±2.15)cm/s、(9.90±1.36)cm/s。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一侧肢体突然肿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临床表现,具有患肢肿胀、压痛、浅静脉曲张、Homans征等体征,造成患者行走不便、活动受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状态(包括先天性血液高凝状态和后天性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受损(包括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和感染性损伤)和下肢静脉血流滞缓(如久坐、静脉曲张、因病卧床和长时间的制动等)[1]。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遗留下肢水肿、色素沉着、继发性静脉曲张等,重者可引起肺拴塞,进而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血管无损伤性检查、上行性静脉造影、造影X线片等。近年来,在临床上常用超声检查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反应血管的血流变化,不同的声像表现特征反应下肢静脉血栓的不同时期,进而可以区分急、慢性血栓,根据声像图可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栓塞程度和范围等,既可以提供血管的解剖结构,又能够显示血管的血流信息[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创伤,图像清晰,安全便捷,可重复操作,实时动态等优点[4],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正确率为95%,这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