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2019-12-08淡海英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19年51期
关键词:众创双创院校

■淡海英(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众创空间分析

众创空间,主体是“众”,内容是“创”,载体是“空间”,即创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开放创新、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的趋势,把握全球创客浪潮兴起的机遇,根据互联网及应用深入发展、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统称。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创新机遇、打造创新2.0时代的开放创新空间方面一直引领中国走在最前面。2006 年启动了“三验”(即体验、试验、检验)应用创新园区的探索,依托高新产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研究所等丰富的资源,使得开放众创空间在城市管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我国众创空间的典范。除了北京以外,在其他省份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上海的新车间、南京创客空间、航海走的洋葱胶囊等等,这些众创空间的建立,顺应创新2.0时代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用户创新的新形式,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3月,又一次指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与国外较为成熟的教育实践相比,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另一只翅膀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众创空间的平台资源,有效深入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高质量的双创人才,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需要我们思考和践行。

二、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现状分析

(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淡薄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人数逐年递增,高职学生底子薄弱,学生基础不牢固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等特点突出。尽管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但由于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思维不明显,校内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作品创意不够,质量不高,参与度和实效性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都没有弄懂,再去创新,构思新的创意或者开发新的作品是难上加难,所以积极性又被打了折扣。

(二)创业成功率不高成效不明显

众所周知,创业除了需要良好的项目以外,还需要资金、场地、人员、设备等成本,由于大部分学生还在学校学习阶段,未真正工作积累资金,若依靠父母或亲戚朋友资助风险较大,支持度不高。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通过家人的资助获得了启动经费,开始了创业活动,但由于经验不足,对市场的把握不准确,客户群划分不细致,短时间内无法回笼资金,未达到预期的利润目标,挫伤了创业的积极性,效果不理想。

(三)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开展了调整专业结构,进行专业建设,新扩改建实验室,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等多项环节,但总体来看,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脱节还比较明显,比如专业建设中的教材建设较为缓慢,一本教材从最初的申请到最后的印刷出版到达师生手中大概需要2~3年的时间,而这两三年内行业技术已进行了大量的革新,产业升级换代速度超过了教材更新的速度,尤其是计算机行业这种升级就更为迅速,造成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严重脱节。

(四)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联系不紧密

高职院校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国家公办,二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分布较为广泛,从西北到东南,从边远地区到繁华都市都有高职院校的身影。经过大量的调研走访发现,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运行和管理是关起门来搞教育,只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师生走出去深挖行业企业技术的不多,很多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立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专业成果未惠及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程度不高,学生未实现在本地就业。

三、高职院校众创空间运行和实践举措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淡薄的问题,将众创空间模式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创新思维与专业技能培养一体化、专业技能与双创能力培养一体成为教育实践改革的指引,实现高素质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创新创业成果不明显的问题,将“众创、众扶、众筹、众享”作为众创空间的发展理念,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可能性。高职院校的场地、设备、工具、人员的保障,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全要素多资源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双创的成效。师生可以依托众创空间,争取获得“政、企、校”三位一体全方位多角度信息、资源、经费、场地等支援,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与成本。针对高职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升级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将众创空间的建设进程加速,加快专业改革的进度,激发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众创空间的双创教育拓宽了学生就业视野,部分学生可进行自主创业。针对高职院校与地方区域发展联系不紧密的问题,高职院校众创空间整合学校多专业的多种资源,与区级企业或单位进行项目交流、研讨和合作,提升高职师生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小结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学校的宏观指导下,师生的共同参与下,众创空间的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为了适应我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在众创空间的这个平台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历练创新创业精神,锻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在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创新创业团队带动众创空间发展,以众创空间为粘合剂,使得“政、企、校”三方紧密结合,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众创双创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