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2019-12-08王旭冉中央民族大学

营销界 2019年51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学者新能源

■王旭冉(中央民族大学)

一、技术创新综述

(一)亚当·斯密的技术创新思想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的意义。他指出,提高劳动者能力,改良机械可以达到这样一个结果,即提高社会上实际雇佣的有用劳动的生产力。进一步的结果,就是可以增加土地和劳动的产出增加。正如我们所知,劳动者能力的提高,机械的改良,都脱离不开技术进步。可以说,亚当·斯密这一观点为后来的学者进一步研究技术创新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

熊彼特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鼻祖。主要主张如下:一是,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二是,突出了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家。他认为企业家在资本主义的创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三是,重点突出了创新对于经济的作用。他指出创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全貌。四是,指出了技术创新的周期性。他指出,创新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通过对创新的观察,他认为创新活动有时候比较多,有时候比较少;有时候比较集中,有时候比较分散。正是创新的这些特征,形成了周期。他认为,正是因为创新不是规律进行的,与此同时,创新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所以,经济的发展必然也会存在周期。通过对创新的观察,他认为创新活动有时候比较多,有时候比较少;有时候比较集中,有时候比较分散。正是创新的这些特征,形成了周期。他认为,正是因为创新不是规律进行的,与此同时,创新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所以,经济的发展必然也会存在周期。

(三)熊彼特之后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熊彼特之后,西方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技术创新路线及扩散的研究,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技术创新周期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对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比如Philips和Kelly)普遍接受技术推动学说,即技术创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展。Schmookler(1966)指出,市场需求拉动了技术创新。克里斯托夫·费里曼(1974)认为科学技术政策激发了技术创新活动。莫厄里等(1979)将Schmookler 和技术推动理论进行整合,认为市场需求和技术共同作用推动技术创新。斋藤优(1990)提出了需求-资源瓶颈驱动论。他指出,当现有社会资源过少,而社会需求旺盛时,由于存在的社会需求难以及时满足社会需要。

对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阿罗(1970),卡密恩和施瓦茨(1982),戈尔(1990)等学者认为市场结构影响技术创新。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期(2009)等人认为制度创新影响技术创新。Lee和Neil(2003)认为文化背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Philip R.Tomlinson(2010)认为公司产权影响技术创新。曼斯菲尔德(2014)认为企业组织行为影响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路线及扩散方面。Kuhn(1962)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线性模型,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的模型。Kline 等(1986)提出了技术创新链环回路模型。爱德温·曼斯菲尔德指出,技术创新按照S-型增长曲线模式进行推广和扩散。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层面。索洛(1957)测定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的贡献,提出了的将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的索洛模型。罗斯托(1960)阐述了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阿罗(1962)提出了强调学习的干中学。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内生增长模型。克里斯托夫·费里曼(1982)指出技术创新影响劳工就业。费格伯格(1987)对国际交往中后发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研究,由此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

对技术创新周期的研究。格哈德·门斯(1975)在熊彼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技术创新周期陈发理论。他认为萧条和大危机的存在和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强度。危机存在,经济结构存在不稳定性,企业为了摆脱危机进行创新,此时,技术创新处于高发期;危机过后,经济结构趋于稳定,企业家创新意愿减弱,技术创新逐渐减少。杜因(1986)提出了长波理论。他肯定了技术创新对经济波动存在因果关系,并且认为长波回升阶段的经济系统最有利于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在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学者们逐步开始关注此领域。学者关注点主要如下:产业发展状况的研究(Joyce.D 等,1997;潘浩,2018),产业及企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张传坤,2018),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Joseph,2004;王莉,2016),产业政策的梳理研究(甄文媛,2019;谢昕霖,2019),国际比较的研究(卢超等,2014),发展困境的研究(胡赛飞,2019),产业推广的研究(李苏秀,2018)。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后,国家政策有逐步减弱的趋势。此时,推动该产业发展的着力点逐渐转移到技术创新上。因此,技术创新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技术创新路径,技术创新现状,技术创新模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问题,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

一是,对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研究。罗勇(2010)强调要从全球化的战略视野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研发,从而更快的寻找合适的突破口。王玮(2013)则从技术合作平台、研发资金和持续资金等方面指出技术研发的多方面合作。刘建丽(2015)发现由于我国关键零部件技术未能完全掌握,整车性能水平较低,因此可以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作为研发重点。

二是,对技术创新现状的研究。比如刘兰剑等(2012)依次从我国新能源的市场预期、研发重点以及研发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蒋海龙等(2013)利用专利信息对我国纯电动车产业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分析。王静宇等(2016)借助于专利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景睿(2018)从微观的企业以及政府层面,中观的产业联盟层面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三是,对该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分析研究。比如,于萌(2016)通过对比分析比亚迪,江淮,奇瑞,长安,北汽新能源等五家国内优秀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郭文博(2017)主要研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模式。迟庆萱(2017),王梦迪(2019)从模仿创新视角找到当前中国以及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路。于梦溪(2018)指出独立研发和企业联盟联合开发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的主流技术创新组织模式。陈清泉等(2018)提出了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议。

四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比如,汪守霞(2016)利用比较分析法,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童萍(2019)从微观企业层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创新效率。郭本海等(2019)将新能源产业政策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链进行匹配,利用实证方法来测度产业政策与关键技术环节的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继续测度此耦合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侧重点在整车,对原材料和零部件比较轻视,这引发了产业上下游技术水平不均衡的现象。

五是,对存在问题进行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为核心技术缺乏(陈柳钦;2011),创新能力弱(杨守波;2019)等。刘建丽(2015)发现由于我国关键零部件技术未能完全掌握,整车性能水平较低,因此可以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作为研发重点。马键等(2018)从战略政策、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产业体系、示范推广、产品销售等六个方面指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六是,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政策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比如,刘树林等(2018)实证分析了不同形式政府补贴的影响。他指出,财政补贴政策的短期效果较好;税收优惠政策则相反,在长期效果比较显著。郑吉川等(2019)将双积分政策和研发补贴政策相结合,基于博弈论,建立了实证模型。郭本海等(2019)将新能源产业政策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链进行匹配,利用实证方法来测度产业政策与关键技术环节的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继续测度此耦合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侧重点在整车,对原材料和零部件比较轻视,这引发了产业上下游技术水平不均衡的现象。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学者新能源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学者介绍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