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2019-12-08吴胡强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区无害化猪舍

吴胡强

(屏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福建宁德 352300)

2018 年8 月3 日,我国首次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家猪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后在国内多省市呈多点散发,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当前疫情形势总体可控,但依然严峻复杂,防控任务艰巨。面对疫情,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疫病传播扩散和提高养殖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笔者通过学习研究、结合实践总结,就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作一探讨,以供参考。

1 创造生物安全环境

1.1 科学选址

规模化猪场选址要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远离城镇居民集中区、畜禽养猪场、畜禽屠宰厂、畜禽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及交通运输主干道,避免外部环境的病原侵入。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地形开阔、背风向阳、排水通畅、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地方。猪场周边最好有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以便就近消纳粪肥。

1.2 合理布局

规模化养猪场一般分为4 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与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各功能区要严格分开,各区相距50m以上。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地势较高的地方,并有围墙与生产区隔离,以利防疫。生产管理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饲料加工调配车间、饲料储存库、药品库、水电供应设施、消毒池、更衣消毒室和洗澡间等,应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生产区是猪场的主要部分,包括种猪舍、保育舍、育肥猪舍、兽医室、人工授精室、配种间等。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和消毒池,进入生产区人员一律经洗澡、更衣、消毒后方可入内。该区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和隔离区的上风向。隔离区包括后备猪隔离猪舍、病猪隔离猪舍、尸体剖检室、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应设在整个生产区的下风向地势较低处,最好距离生产区100m 以上,以避免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1.3 完善设施

场区应建围墙隔离,场区大门口设车辆消毒池,消毒池与门同宽、长度4m 以上,深度0.3m,便于运输车辆消毒,消毒池应加盖顶棚防雨。场区入口大门一侧设门卫室和淋浴室、更衣室、消毒室。有条件的场应设隔离间,隔离间应与生产区和生活区分隔开,内设淋浴室、更衣室、消毒室,用于外来人员或离场后重新进入生产区员工的隔离消毒,以彻底消除这些人员可能携带的病原,一般隔离期为3 天2 夜。用具和物资储藏间应安装紫外线灯管定期消毒,若配合熏蒸消毒效果更好。对每批进场物资可设臭氧消毒室进行消毒。各栋猪舍入口设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进出饲养管理和兽医技术人员必须进行消毒。生产区内应设独立的兽医室。猪场主要道路和猪舍内及运动场地面要硬化,便于清扫、消毒。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是人员行走和运输饲料等物资的通道,污道是粪便和病死猪运出的通道,净道和污道应分开避免交叉。为了避免运猪车辆进入生产区,装猪台与生产区要严格隔离且相距50m 以上,有条件的应在场外1km 建设中转站,用于生猪、饲料等中转和车辆清洗消毒,以减少引入病原的风险。生产区的雨、污水管道要分流,冲洗猪舍的污水要流入污水管道。猪场隔离区应建有固定的粪便存储、堆放设施和场所,并落实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应配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焚烧炉等设施设备,用于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猪舍应安装采光、通风、降温和保温设施设备,用于通风换气、夏季防暑降温及冬季保暖。场区绿化对改善环境有重要作用。猪舍外周的植被配置,不宜紧临猪舍四周种植树型较高的乔木,主要原因是乔木常造成通风不良,影响光照,而且容易吸引飞鸟,不利于猪舍疫病的防疫。猪舍之间一般种植草坪即可,并定期修剪,防止杂草丛生[1]。

2 严格猪场内部管理

2.1 落实防疫制度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从生产到销售、从场内到场外以及全体员工。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如进出人员管理制度、消毒制度、计划免疫制度、疫情报告制度、隔离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2]。制度制定后要组织员工培训并宣布执行,使之人人遵守。

2.2 实行分区管理

猪场疾病传播与人员、物品、车辆、工具等的流动密切相关。对猪场实行分区管理可有效减少猪场各区之间交差污染的几率,降低疫病水平传播风险。严禁非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各区兽医、饲养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专人专舍专岗,不得擅自串区串舍串岗,各区固定使用车辆、工具和物品,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其他动物,病死猪、粪便、垫料等污染物应从污道运出,不得污染浄道。

2.3 构建防控链条

规模化养猪场要实行封闭隔离,严格“人、车、猪、肉、料”的管理,全力构建闭环防控链条。猪场饲养人员实施封闭式管理,不得随意离开场区;对进场人员、车辆、饲料、药物等严格进行消毒;严禁调入疫区或高风险区域的生猪,职工食用的猪肉应由本场生猪屠宰提供,严禁从市场购买活畜和生肉进场;饲料原料来源安全无污染,最好使用烘干玉米,禁用任何猪源性原料,如血粉、肉骨粉等原料,不使用泔水喂猪;灭除有害生物,如蚊子、苍蝇、老鼠、野鸟均能传播疫病,猪场要定期开展灭蚊蝇、灭鼠及灭猫灭狗工作,并设置防鸟设施。同时做好舍内外环境卫生,防止蚊蝇孽生,定期消毒灭源。猪场一旦发生疫病或疑似疫病时,要及时报告动物防疫监督部门,依据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果断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实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和消毒。

2.4 严格疫苗管控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猪场使用的各种疫苗来源要合法,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加强免疫监测。目前非洲猪瘟还没有免疫接种的疫苗,严禁使用“自家苗”进行免疫接种,以免造成污染。

2.5 科学饲养管理

①坚持“自繁自养”,可防止从外地购买猪苗而传入疫病。②建立“全进全出”制度。“全进全出”是切断疫病水平传播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全进全出”,繁殖母猪要调整配种日期或实行同期发情,做到集中配种、集中产仔,以便于产房和哺乳母猪舍的消毒。仔猪断奶以后集中转入育成猪舍或育肥猪舍,同时出栏,猪舍经彻底清扫、冲洗、消毒,空栏15d,方可转入新猪群。这段时间上的间隔可以打破疾病循环。③采用“多点式”饲养方式。多点式饲养方式是将种公母猪、保育猪、肥育猪饲养在相对独立的场所,同时做好保育舍或育肥舍的销售计划,以便实施猪群周转与“全进全出”的消毒计划。④科学饲养管理。猪场应有不同阶段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对不同阶段的生猪,按其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饲喂不同的优质配合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保证饮水充足清洁,饮用水源应定期检测;科学使用保健药(维生素等),推广饲用有机酸、益生素、酶制剂和植物性添加剂(黄芪多糖等);采用科学的驱虫模式,定期驱虫;注意预防应激,尽量避免或减少各种应激原;做好猪舍清洁卫生、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通风换气、控制饲养密度、防止噪音,改善环境条件,提高动物福利,增强猪群抗病能力。猪场应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记录,并保存2 年以上。

2.6 注重引种隔离

猪场引进种猪必须来自非疫区,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种猪场。选好的种猪群应按规定检测合格。引种时装(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周围场地进行彻底消毒,调入猪场后在隔离舍观察45d,经补注疫苗、驱虫、带猪喷雾消毒后方可并入生产区。

3 妥善处置养殖废弃物

养殖废弃物是危险的污染源,必须按照生物安全和环保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猪场粪污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粪便应集中堆放,经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可作农业肥料或用于生产有机肥的原料。病死猪应在隔离区采用焚烧或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堆肥、沼渣、沼液最好做到种养对接就地就近消纳或区域内肥料化利用,退出的垫料可用于生产商品有机肥的原料。医疗废弃物应按规定送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为严防病原扩散,禁止未经堆肥或微生物发酵处理的粪便及病死猪运出场外。

4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按照生物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标准,定期对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周边动物疫病等情况,组织开展风险因素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确定生物安全风险等级,并根据生物安全风险等级的变化判定可能对猪场造成的影响,建立本猪场的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制定适合本场使用的应急方案。

5 小结

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群体健康状况的新理论,生物安全的中心思想是隔离、消毒和防疫。关键控制点是对人和环境的控制,最后达到建立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的目的。生物安全还包括控制疫病在猪场中的传播、减少和消除疫病的发生。因此,对一个猪场而言,生物安全包括2 个方面:一是外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传入,将场外的病原微生物带入场内的可能降至最低。二是内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传播,降低病原微生物在猪场内从病猪向易感猪传播的可能。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非洲猪瘟疫情形势,猪场生物安全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已凸显。生物安全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对于猪场而言,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在养殖场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生物安全控制教育,落实落细各项生物安全措施,使猪群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实现健康养殖,有效预防猪场疫病的发生,以保证猪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生产区无害化猪舍
汉源山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新模式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2020.2.18 农民日报)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