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因及防治

2019-12-08赵妍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肌胃腺胃霉菌

赵妍

(建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辽宁葫芦岛 125300)

鸡腺胃炎在临床生产中一般认为是腺胃出现出血、变性、坏死以及增生等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吸收不良综合征、过料便综合征以及发育不良综合征等。而鸡传染性腺胃炎主要是由具传染性的病原因子引起,导致腺胃出现病变的一种疾病,在某些地方也被称为腺胃性传支。它是一种以腺胃肿大、乳头溃疡、肌胃黏膜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的发病日龄不定,肉鸡多见于10~30 日龄,而蛋鸡还可延续至产蛋期均能发病。其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不等,且易反复发病。它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是在季节更替时较易暴发,尤其是在秋转冬时最为严重,这在我国北方表现得十分明显[1]。一般在发病前期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因多个内脏器官衰竭而死亡。

1 病因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在其病料中可分离出多种病原。然而,现阶段却无法证实是何种病原引起该病的发生。临床上其主要将病因分为两大类:非病原性因素和病原性因素。

1.1 非病原性因素

1.1.1 生物胺成品饲料中含有劣质蛋白质,再加上保存不当,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为肌胃糜烂素和生物胺,诱发肌胃黏膜糜烂,腺胃溃疡。

1.1.2 饲料条件诱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蛋白低,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缺乏,硫酸铜过量等原因造成饲料营养不平衡,都是本病发病的诱因。

1.1.3 霉菌毒素类喂食发霉饲料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变质饲料所产生的霉菌毒素(如镰孢霉菌、桔霉素、卵孢毒素、圆弧酸等)对腺胃、肌胃、肝脏和脾脏等脏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1.1.4 应激因素鸡只因体温高,代谢旺盛,所以抗应激能力较差,应激下产生大量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免疫细胞形成抑制,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肠道菌群,致使肌胃发生溃疡。尤其弱鸡苗更易受应激因素的影响。

1.2 传染性因素

1.2.1 腺病毒样病毒有学者利用从病鸡脏器分离的腺病毒样病毒复制出了腺胃炎病变,表现为腺胃显著肿大,腺上皮变性、坏疽。

1.2.2 各种疾病因素可能是由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各种致病菌以及VA 缺乏或通风不良等病因引起[2],继发造成鸡腺胃炎,黏膜坏死,甚至脱落。

1.2.3 病毒因素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或者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氏病疫苗,都可能导致腺胃的肿胀、出血。如呼肠孤病毒的感染、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甚至停滞,精神沉郁,羽毛蓬乱,翅下垂。有的会出现流泪和肿眼并伴有呼吸道症状,排白色或绿色稀粪,有过料便。剖检可见病鸡腺胃肿大如球,呈乳白色,腺胃壁糜烂性出血、增生,有溃汤灶,乳头肿胀出血,腺胃与肌胃乳头界限融合,有带状出血,没界限可分。肌胃、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肠道黏膜脱落,肠壁菲薄,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3 防治措施

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综合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应在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治;治疗时应以提高免疫力、治疗胃肠炎和并发症为原则。

3.1 加强饲养管理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控制好饲养密度,做好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环境舒适。确保饮水、饲料卫生。保证饮水供给,注意水源污染有大肠杆菌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严防饲料霉变,每年要定期添加脱霉剂,调整饲料营养平衡,主要调整饲料粗纤维含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含量等[1]。

3.2 消炎杀菌、抗病毒

一旦发现腺胃炎,应鉴别出原发症以及继发症,做到标本兼治。

1)止血消肿、健胃消食。使用VK 止血,三七消肿止痛,同时散瘀止血;利用鱼肝油对胃肠道破损黏膜进行修复;配合使用小苏打抑制胃酸过多分泌,减轻胃酸对腺胃的伤害,加快腺胃的恢复。

2)抗菌消炎。可以用黄连、板蓝根、穿心莲、金银花、连翘等中药,与健脾胃和补中益气类的中药配合使用。

3)保肝解毒、控制饲料霉菌。添加复合VB、VC、葡萄糖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肝脏排毒功能,提高采食量,增强机体抵抗力;添加脱霉剂以降低霉菌毒素的破坏力。

4 结语

总之,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因及发病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究。针对该病最重要的是预防,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加强管理和及时接种;一旦发生要尽早采取措施,及时确诊,对症治疗,同时控制好并发症。

猜你喜欢

肌胃腺胃霉菌
鸟没有牙齿怎么吃东西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浅析家禽发生腺胃炎和肌胃糜烂的原因
灯泡先生
鱼粉制作过程中肌胃糜烂素生成的影响因素探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禽肌胃糜烂病的防治
1例肉鸡腺胃肌胃炎的诊治
青霉菌柚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