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分析

2019-12-08郭书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影像学医师检出率

郭书丽

(河北邯郸明仁医院放射科 河北 邯郸 056000)

颅内多发动脉瘤(MIA)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易漏诊、治疗难、并发症多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该病临床诊断难度[1]。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指因局部血管出现异常扩张所引起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患病人群以40~60岁为主。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为一种新型血管造影技术,是在螺旋CT基础上发展而来,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性较高[2]。本文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5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3D-CTA技术对MIA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5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全部患者均行3D-CTA检查。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53例患者中29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21~ 72 岁,平均年龄(53.57±4.29)岁。

1.2 方法

对CT检查结果显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行3D-CTA检查,详细观察并分析3D-CTA图像,明确患者有无颅内动脉瘤。3D-CTA检查方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固定好头部后行定位像扫描,明确扫描范围。确保扫描线平行于患者颅底,常规扫描患者枕大孔下缘至顶结节部位。经患者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注入,延时25s后扫描。应用专用软件处理扫描结果,针对颅内动脉瘤病变部位采用多种方法重建三维立体图像,对图像色彩及相关参数进行微调,保障图像准确性。由神经外科及CT中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动脉瘤显示情况、瘤体大小、瘤顶指向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

1.3 观察指标

将3D-CTA检查结果与血管介入证实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评价3D-CTA技术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系统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n(%)、(±s))表示,采用χ2、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3例患者经血管内介入证实均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3D-CTA共检出5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检出率达到94.34%。其中39例为2个动脉瘤,14例为3个动脉瘤。

3 讨论

对MIA患者而言,理想的诊断方法应满足无创、可重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诊断准确性高等要求[3]。传统DSA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可能诱发或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痉挛,存在限时、操作复杂、费用高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需求。随着现代医疗模式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3D-CTA已成为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3D-CTA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技术,具有准确、可靠等特点,不仅可明确有无MIA存在,还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三维动脉瘤图像,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有价值参考,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3D-CTA检查不仅可清晰显示MIA,同时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大小、数量、瘤颈、瘤顶指向及与周围血管组织之间的空间关系[4]。此外,通过注射对比剂扫描有利于临床医师从任意角度观察MIA细节,了解其与周围骨性结构间的关系,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信息。本文结果显示,53例患者经血管内介入证实均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3D-CTA检查共检出50例MIA,检出率达到94.34%。其中39例为2个动脉瘤,14例为3个动脉瘤,说明3D-CTA技术对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诊断价值较高,与当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除此之外,3D-CTA不仅可术前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同时可在计算机工作站对手术入路进行模拟,保障手术治疗顺利进行。3D-CTA技术可任意对图像进行多角度旋转、切割处理,更便于临床医师深入观察。通过多角度旋转瘤颈为临床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对术中夹闭动脉瘤、预防术中出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3D-CTA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提高MIA临床检出率、减少误诊及漏诊、保障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科学、可靠的诊断手段。

猜你喜欢

影像学医师检出率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