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书入画”

2019-12-08冯志成

景德镇陶瓷 2019年2期
关键词:瓷画文人画国画

/冯志成

“以书入画”启于何时,没有准确的史料记载。相传南北朝画家陆探微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了绘画之中,可惜今已难见他的画迹。

“以书入画”有明确记载的是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因为文人、士大夫与纯粹的民间画匠和宫廷画师不同,他们既能书,又能画,且作画讲求笔墨情趣,非常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所以“以书入画”,“以画入书”是自然流露。姚茫父在《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中说:“唐王右丞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后人把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以书法笔意作画,且注重表达个性思想的画作,称为文人画。

文人画的关键人物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赵孟頫的艺术主张是“书画本来同”。他的山水画创“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之艺术新境,引领了“元季四大家”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

位居“元季四大家”之首的黄公望,受赵孟頫指授,积极推崇“以书入画”。他在《写山水诀》中说:“山水之法,在乎临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他晚年创作的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处处可见有“书”之笔意,正如邹之麟(明)在题跋中所说的那样:“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王羲之)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积极倡导“以书入画”的还有受赵孟頫影响极深的元代书画家柯九思。柯九思诗、书、画皆绝,擅画竹。他在论写竹时说:“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写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其竹画,皆书意尽显。

清代文人画的杰出代表郑板桥诗、书、画皆绝,也是“以书入画”的积极倡导者,他一生只画兰、竹、石。郑板桥将隶体之“汉八分”掺入篆、楷、行、草等体,自创“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郑板桥曾在画中题诗曰:“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郑板桥不仅倡导“以书入画”,而且倡导“以画入书”,并身体力行,清代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曾《题画兰》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近现代画家黄宾虹也非常注重将书法原理运用于绘画之中,强调“书法之于文人写意绘画的基础性和实践性操作”,他说:“书画同源,理一也。若夫笔力之刚柔,用腕之灵活,体态之变化,格局之安排,神采之讲求,衡之书画,固无异也。”

文人士大夫们将绘画之笔墨意趣引用于书,使其书有了画意;将书法之笔墨气韵引用于画,使其画有了书味。

文人画,“以书入画”,开启了中国画“写意”之风,“托物言志”、“寄情于景”、“借景抒怀”,妙趣横生。

瓷画与国画同源,瓷画引用的都是国画技法。举两个典型之例:比如标志着中国陶瓷由素瓷转为彩瓷新时代的元代青花瓷,起初引用的是工笔花鸟的“双勾法”(这种技法也是“书法”的一种形式),先以毛笔勾勒轮廓,然后在轮廓内施彩料完成图案装饰。后来又引入了写意画画风,将国画之“墨分五色”技艺运用得淋漓尽致。再比如清代粉彩瓷,不仅引用了“双勾法”,还引用了国画之“没骨”渲染法,工笔花鸟画所用的技巧,在粉彩瓷中运用得淋漓尽致。

因为瓷画与国画同源,所以文人画自然也被引入了瓷画之中。晚清至民国时期一批有学识、有思想的文人和专业画师,突破之前不能表达个性思想只能按照宫廷旨意绘画的桎梏,将文人画的创作形式引入陶瓷装饰之中,开始在瓷上抒写个性思想,展现个性风格。因为他们既善书,又善画,“以书入画”,亦是本能。这批有识之士,不仅开创了瓷画的表现形式,而且为了让彩绘工艺能适应这种新形式,呈现出与国画一样的艺术效果,他们还创新了彩绘工艺。后人将他们创新的瓷上文人画,为了区别之前的老工艺,称为“新粉彩文人瓷画”。新粉彩文人瓷画的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被民国时期新兴的新彩瓷传承了下来,至今,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仍被广泛采用。

新粉彩文人瓷画的领军人物是活跃在民国时期的一个群体——“珠山八友”,其中有四位善画花鸟者,他们是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程意亭。徐仲南工竹、田鹤仙工梅、刘雨岑和程意亭工花、鸟。

笔者从入行起,一直在研习刘雨岑和程意亭的画。刘雨岑和程意亭都是科班出身,毕业于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原江西窑业学堂)。他们在学校里受过专业训练,诗、书、画皆能。“以书入画”、“以画入书”是学养的自然体现,他们都是画工笔画的,其中的线描足见其书法功夫,物象的造型也能看出其受书法结构的影响。刘雨岑还创新了一种彩绘技法——“水点技法”,这种技法是对传统技法的改良。传统工艺描绘的花头,先用料线勾勒出轮廓,然后再用油料多层次洗染,由此绘出的花朵不仅呆板,而且没有生机。刘雨岑创新的技法则采用没骨法绘花,直接用“玻璃白”点出花朵形象,然后以含有色料的水笔加以点染,所绘花朵,色彩浓淡自如,色泽艳丽鲜活,似真物逼真。

笔者想借徐仲南的竹画带大家看看“以书入画”的瓷画有什么特点。

徐仲南不是科班出身。16岁开始学绘瓷画,1918年受江西瓷业公司之聘,到景德镇从事瓷业美术管理,1922年加入“瓷业美术研究社”,1928年加入“月圆会”,是“月圆会”里年龄最长者。徐仲南早期以画人物为主,中年喜绘山水,晚年偏重竹石,作品以竹石著名,可谓是一位全能画师。他的竹石承文同、戴熙、米芾,且注重师法自然,“以书入画”,其作品格调高雅,独具特色。

徐仲南的竹画有着浓厚的文人画气息,他曾经创作了一幅粉彩瓷板画,题名为《吟风弄月》。画里的竹清癯幽雅、俊逸挺拔,宛若被新雨洗礼了般纤尘不染、青翠欲滴。那“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的竹,画得爽利果断、气脉连贯、直冲云霄,充分表现了竹的劲节凌云之气。竹之叶以“个”字造型,疏密有致、浓淡相映;叶丛团块似散似连,取形造势十分贴切;竹之干挺中稍有曲势,颇有似见清风吹拂、竹梢摇曳之感。月倚修竹,清风弄竹的幽静画面,把人带入了涤尽红尘、与世无争的净地,映照出作者超尘脱俗、娴静淡泊的性情,耐人寻味。

《吟风弄月》中的竹,笔笔都见书法功力:其竿,以书法笔意写出,一笔接一笔,一节复一节,笔力向上推,竹竿向上窜,有一种向上冲的力量,有一种坚韧质感;其叶,亦以书法笔意写出来,其造型结构遵循了书法的结构原则,因此,密而不乱,疏而不缺,其姿似被轻风吹拂,各现其态,有一种律动感。

老一辈瓷画大师的作品,是我们的鲜活教材。当然我们不能说只有“以书入画”才能出好作品,只是体悟到“以书入画”会让画作有独物的意味,因为书法有那么多的书写体,不同的书写体都有一种不同的风格,“以书入画”会让喜欢不同书法风格的人,绘画风格也别具一格。

笔者自幼习字学画,“以书入画”没有刻意为之,但自见画中有笔意,因为画和书的同源,用的工具都是毛笔,绘画的时候自然会将写字时的运笔习惯带入绘画之中。因常常在书法和绘画中转换,写字的时候也有绘画的感悟,绘画的时候也有写字的心得,自认为很有趣。

笔者倡议瓷画创作者们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因为“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李苦禅)。

猜你喜欢

瓷画文人画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当代画家 胡石
国画欣赏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王清丽瓷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