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英语实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
——以北理工珠海学院民商法律学院为例

2019-12-07王久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体系英语教学语言

王久灵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民商法律学院,广东珠海 519088)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民商法律学院为培养具有较强英语实用能力的法学人才,于2018年组织申报了《建构以提升英语实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奖励与发展基金项目并获得立项。项目旨在通过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以提升英语应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增强教学的应用性、互动性,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摆脱传统上为四、六级考试而学习的应试化教学方式,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真正用英语去思考、用英语去交流、用英语去学习,突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模式。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该项目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模式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改革。该文将探讨这一培养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以民商法律学院的英语教学改革为例,分析如何构建这一培养体系。

1 构建以英语实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达到某种人才培养目标,采用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管理方法和评估方法,从而对人才进行培育的这个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日新月异,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也是与时俱进的,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在全球逐渐融合这一背景下,英语成为国际交流中最通用的语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凸显,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已成为全球化进程中合作沟通的首要条件,这样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如何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同时又掌握较高英语实用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尽管目前国内高校师生对大学英语的重视有所提高,但由于大学阶段英语定位和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特别是作为一门非专业课程,传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只侧重词汇与语法的教学,既没有给学生塑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也没有给学生创造主动输出的训练机会,教学评价体系也从未得到革新,导致本应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却一直以来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造成了大学英语变成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尴尬局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意义、 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关系知之甚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课下也不会主动进行学习与运用,这就造成许多学生学英语仅仅是为了通过英语课程,通过四六级考试,基本不具备没有英语运用能力,收效甚微。更让人遗憾的是一旦规定的英语课程结束,英语学习也随之终止,这与语言学习规律背道而驰。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对英语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我们急需寻求更有实践操作意义和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因此而言,建构以提升英语实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实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培养目标的功利性是造成难以体现英语实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将考试成绩作为对学习者的主要评判标准,考试的结果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画等号,能够通过各项考试成了英语教学的基本取向和英语学习者的必经之路。因而大学英语教学非常注重对考试成果达成的功利性培养,大部分教师侧重的是英语词汇、知识和语法结构,强调的是反复记忆和填鸭式输入,导致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知识点层面,凡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学生才会花心思记忆,考试过后,往往就中断了英语学习,这显然是与语言学习的规律性背道而驰,英语教学的应用性和有效性无法保障。

(2)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可以为学生打开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的窗口,大大提升了学习英语的实用性。由于大学英语班级容量大,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大部分英语课堂教学以中文讲授为主,因此,课堂上使用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学生的语言交际欲望弱,英语语言的实用性受到影响。其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短暂教学,课外也难以获得使用英语的机会。实用性的英语培养目标并不是狭义上的“实用主义”,或仅仅强调英语课堂上的运用,而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能长远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培养不应该只停留在能应付一般的考试,而应该能应对生活交流、文化学习和专业学习的需要。

(3)教学主体的角色错位阻碍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教学主体的错位是指本应该作为学习行为主体的学生成了课堂中的陪衬,而本应该指导学生学习的老师却成了课堂的中心,这样角色的错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姑且不说学生是否有动力去课外实践英语能力,即便是在课内也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感,使课堂上陷入了一种畸形的安静状态。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并负责所有的知识输出; 然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亦步亦趋,课堂上实际去操练英语的情况非常少见,这也就造成了教学主体与实际运用语言的断裂。

(4)教材体系陈旧,英语教学内容没有更新。教材陈旧,与实际脱节、内容滞后、不实用、信息量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实用性的发展。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材偏重于语言语法基础,专业性、互动性、交际性不强,与生活中实用的英语相差较大。这样的教材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帮助甚少。

3 实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探索与实践

3.1 实用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

(1)实用性。实用性应该成为培养体系的主导思想,不管是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重点的讲授、 评价体系的制定都应该突出对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避免存在应试性教学。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使用这门语言的能力,学以致用应该是英语学习的最终成果。实用性原则遵循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强调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实践性。

(2)主体性。确定学生培养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语言学习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他们的互动和参与是实现英语有效性教学的前提。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以及相应的语言实践的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教师主导课堂情况的出现。

(3)延续性。尊重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学习不可能单纯依靠课堂上非常短暂时间的输入,英语学习应该延续至课内的输入与课外的输出、 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英语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结合,这能保证英语学习的连续性,能长远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自如地应对生活交流、文化学习和专业学习的需要。

(4)交互性。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的传统课程设计显然无法完全满足提升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课程设计应当以实践教学形式为主,突出学习者在课程中的能动性和交互性,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提升自己英语运用能力,在同教师及其他学习者不断“互动”与“协商”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或技能的把握。

3.2 人才培养目标

建构以提升英语实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指导思想是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的基础。依据上述的指导思想、英语学习规律、民商法律学院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性、互动性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授课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实践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真正用英语去思考、用英语去交流、用英语去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重视培养独立的思维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整合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独立的思维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3.3 教学体系的探索

(1)英语能力课程设置。课程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同人才培养具有密切的关联。充分考虑到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因而我们的英语能力课程体系特点是分层次、分模块、渐进式、侧重培养学生英语实用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见表1)。

表1 英语能力课程

(2)环境平台。环境平台的构建可以解决学生在第一课堂教学中英语语言输入、 输出机会不足而造成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在英文环境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英语语言的工具性魅力与人文性精髓。

(3)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包括两大板块:自主学习和英语工作坊。自主学习是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独立学习习惯,从而使其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加过问,反而教师应当协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方法,教师着重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和课内学习视为英语学习的一个整体,加深自主学习直接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观念; ②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 ③将自主学习纳入形成性评价机制,加强监督和检查。

3.4 教学方法探索

(1)全英文教学。目前国外盛行的浸入式教学法是全英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其教学理念就是沉浸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中,英语本身成了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个媒介,而不是专门为了学英语而去学英语。全英文教学主要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讲授课程、完成英语作业、参加全英文考试。使用全英文教授法学,让学生接受与英美国家学生相同的教学,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帮助培养国际化思维方式。全英文教学模式从大一新生入学之后就开始实行,为了训练学生能够达到看懂英文原版教材,听懂专业英文课程,用英语参加考试,以及完成英文论文的能力,大一开始学生将接触一系列高强度的英语课程训练,旨在提高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为之后的全英文法律专业课程打下深厚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型教学法。我们通过开展课题小组讨论,理论查询,研究方法设计,学生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探索出了更利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任务型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法的意义在于鼓励生生互动、积极参与、共同协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3.5 评价模式探索

3.5.1 基础英语课测试题型改革

考查学生接受和掌握所学英语知识,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是基础英语课测试题型改革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更新后的测试体系最为特色的一点是试卷中没有任何选择题,借此我们希望锻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考试题型上,我们采用主客观题混合题型,考试的试题类型构成和各构成部分计分如下。(1)第一部分是词汇与句法结构(Vocabulary),占比40%,词汇与句法结构部分要求扎实掌握教材里词汇的用法、灵活地变换句子形式。这道大题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Flexible use of vocabularies: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based on requirements in the bracket,共有十个句子。第二部分是Write down the part of speech of the underlined vocabularies (e.g.verb,noun,adj,adverb phrase,noun phrase),and then explain the meaning of each vocabulary in that sentence in English,共有十个句子;(2)第二部分是翻译(Translation),占比5%,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有一个英文的小段落,要求准确的翻译成中文;(3)第三部分是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占比40%,阅读理解短文2 篇,第一篇短文后有5 个问题,第二篇短文后有3 个问题,考生根据短文内容的理解写出正确的答案,此题没有选择题,全部为问答题;(4)第四部分是写作(Writing),占比15%,写作共一题,按试卷上给出提示写成一个段落。

3.5.2 多元化评价模式

在评定类型上,多元化评价有利于促进主动性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会再被动地接受评价。原始的单一试卷评价已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活动的表现和情感体验等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了解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均能积极参与,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能力的锻炼,达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我们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英语平台实践、自主学习相结合,跟踪学生在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文化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与动态,真实而有效地评估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水平和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水平。肯定学生的进步,减少考试的压力,尤其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4 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与这个国际化的时代相匹配的实用型外语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依据语言及外语学习规律,以及学院的培养人才发展定位,我们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民商法律学院为例,重点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模式提出构建以提升英语实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行改革的期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比以前更加重视英语学习的实践和运用。

猜你喜欢

体系英语教学语言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语言是刀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