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公共”

2019-12-07陳彥如

收藏·拍卖 2019年9期
关键词:罂粟花巴黎意识

准备公共艺术这个封面专题已经历时三年之久,每次想执行的时候总觉得欠时机欠成熟。等到今年终于可以执行的时候,竟然发现是顺了共享经济的势。

其实也就在四五年间,共享经济席卷全球,锐不可挡。在共享的前提下,对国人的刺激还是相当大——因为共享的关系开始“公共”的意识。公共艺术也是这几年从特例变常规,外延又被扩大,而概念的边界在发展之后反而好像日渐模糊,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共享”在生活中的潜移默化。

艺术从诞生之初大多数都是高居殿堂,在漫长的岁月中都需要观者如膜拜神坛般的仰望,而公共艺术的群体参与性则完全打破以往的观照体系。在一个艺术项目里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主角,人人都可以创作。无论贩夫走卒,还是都市精英,也不拘男女老幼,只有在公共艺术里才实现了众生平等。中国人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古训,与西方相比,一没有古希腊广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没有20世纪60年代因为公共艺术的概念提出,而被规范出来的公共空间意识,以致去到海外最被诟病的就是“公共意识薄弱”。就如前不久有参观者在广东省博物馆的留言本上留言,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是“上帝” “小孩子喧闹有理”。留言的这位家长很明显就是缺乏对博物馆这样的公共空间一点敬畏之心,也完全没有尊重他人共享空间的权利,或者直接可以说缺乏公共道德和礼仪修养。

公共艺术在审美功能之外,还可开启强大的教育功能,在于无声处加强公共意识,主动去维护所有的共享空间。

像当下炙手可热的波普艺术家杰夫·昆斯曾经要向巴黎赠送一尊雕塑,集体审美都处于高阶的巴黎市民,就是不买昆斯的账,以专业眼光指出雕塑与在地性的不和谐。最后由市长出面拒绝。这说明巴黎市民很懂得实施公共参与的权利,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

作为全世界艺术青年必打卡的濑户内海,原本都是被环境问题遗弃的小岛。但公共艺术中的大地艺术实施中,具备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在审美之外,更是进行了珍惜生存空间的环保教育。近年来日本政府都在大力发展此类在地项目,而且在艺术项目衍生的生活配套中寻找到大量商机,确实也带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

顺便再说一句,尽管是公共艺术,但做起个人收藏并不难。像为“血染的土地、红色的海洋”创造出来的陶瓷罂粟花,是为了纪念英国及其殖民地的888246名阵亡士兵。为了给慈善机构募捐,罂粟花以每支25英镑(约合244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价格亲民,收藏起来也很有意义。

猜你喜欢

罂粟花巴黎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假如我是罂粟花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生活知色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