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写意牡丹画的认识和随想
2019-12-06田军
田军
写意牡丹画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题材,牡丹是中国的国花,有富贵吉祥的寓意。它以水墨和中国画颜料来绘制,用水来调和,用毛笔为工具,在生宣纸上面进行表现的。
写意牡丹就是用概括的笔法表现物象,多用概括和简练的笔法来表现的,寄托作者的美好的理想和情感,写意国画不被自然物象所束缚,是表达作者真情实感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在画写意牡丹中,牡丹的花头的画法:要注意其造型特点,注意花瓣的层次关系和深浅变化,注意花瓣之间的对比关系。一般情况下,用国画色钛白色、曙红色和胭脂色花牡丹的花头,把钛白颜色稀释之后,便于稳定其他颜色的深浅变化的。笔根为白色、笔肚调入曙红颜色、笔尖调上胭脂颜色,这样侧锋落笔,就会产生具有深浅变化的花瓣。一般情况下,正面的花瓣深一些,背面的花瓣浅一些,使其产生立体效果。点花蕊时,用藤黄调入白色,颜色适当厚重一些,点花蕊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注意花蕊必须画在中心的地方,否则会感觉重心不稳。
牡丹叶子的画法:牡丹的叶子为三叉九顶,也就是说一个枝子上生长出三个叉,每个叉上长出三片叶子,故而称为三叉九顶。但是画写意牡丹的叶子,没有必要完全按照植物原型进行表现,但是,了解其生长规律也是有必要的,写意画,顾名思义就是写其大意,放笔直书,直书己意。注意其一般的规律为重颜色的花头用浅颜色的叶子来衬托,浅颜色的花头用重颜色的叶子来衬托,这样形成了相互对比的关系,画叶子时要一组一组的画,形成面的效果。还有就是花头周围的嫩叶子,可画成黄绿的叶子,与画头形成冷暖对比,花头下面的叶子用有深浅的墨色来画叶子。这些墨色的叶子起到稳住画面的作用。勾叶筋、要趁湿来勾勒和叶子融为一体,勾叶筋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调整叶子的形态和丰富叶子的变化。
牡丹枝干的画法:牡丹是木本植物,底部为木本的枝干,每年的早春时节枝干上长出枝条,画枝干用墨色来表现,上面的嫩枝条用黄绿颜色表现。用枝干和枝条的穿插和连接,把花头和叶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画面结实起来。枝干的线条尽量长一些,体现其线条之美。
写意牡丹也是非常强调构图的:构图也称之为经营位置。有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和“之”字形构图等等。它的主要意思就是:要给画面留出一些空白,也称之为留白或计白当黑。让观者产生联想的空间余地,不要把画面画的太满、太挤。太满和太挤则会感觉呼吸不畅之感。再有留白的地方进行落款,题跋和盖印章。落款的字体多用行书为主,行书与写意画笔法相统一,能够取得比较统一的效果。印章的大小要与落款字要相互协调,印章的大小一般不要超过字的大小,略微小点为宜。
在写意画中“写意”的概念就是写其大意,元代的大画家倪云林曾云:聊聊数笔,不求形似,聊以自慰耳。意思就是通过画画,寄托自己的情感。苏东坡诗云:画画求形似,近与儿童邻。意思是说追求形似,是初级阶段,高境界是寄托自己的情感,把自己所感、所想表现出来,这是艺术的高境界和高层次。南齐谢赫的六法论说: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和随类赋彩为之六法是也。他首先强调 气韵生动,就是充满激情,大胆落笔,下笔如有神助,这里强调的生动是画家掌控之内的,是可控的,不是妄自的下笔。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力度,要遒劲。中国画是以线条为造型基础,它与书法的线条是相一致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书画同源”。在传统绘画中谈到“如锥画沙”、“如刀入木”则是讲线条美的要求。笔墨的表现也是在线条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扩大了的点和线,其核心还是“骨法用笔”。这是中国画尤其写意画中,特有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所在。中国画使用的毛笔,其形状如锥,故而称为‘毛锥。必然是反映出线的概念,这与中国的朴素的哲学思想有关,中国画崇尚简约、概括、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用一条线表现其枝干,表现衣服的转折,表现山东现形状等等。在用笔中讲究力道的表现,力透纸背、力入毫端,讲究行笔的变化和遒劲之美。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审美特点,如苍劲、厚重、灵秀、润泽等。所以笔墨趣味都与运笔、运墨和运力有关。力道又必须融入于形象表现和笔墨变化的整个节奏变化之中,使之相互和谐。在线的表现上,传统有“十八描”之说,线条有十八种描法的变化。
应物象形:这是一个对造型的认识和理解。强调感知的认识和强调对形的感受。不是强调与自然形态的完全一样,去追求对自然形的理解。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段使形象更鲜明,更突出其特点。夸张和变形就是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并予之表现,是作者情感的具體表现。在花鸟画中一下笔就是夸张的,面对客观的具体形象,首先要把对象归入“笔墨结构”的范畴中来思考,变自然结构为艺术结构,变自然结构为笔墨结构,笔墨是中国画重要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经营位置:是指画面构图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把想要表达的物象,放在画面中心偏上的位置,一般不放在二分之一的地方,要放在偏左或偏右的地方,这样会产生动感,产生灵动和有节奏的效果变化,不会死板。宋代的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的作品,后人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就是说明他的作品构图非常奇特险绝,非常有特点。画中留有大量的空白,让观者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传移摹写和随类赋彩:传移摹写则是探讨临摹和技法传承的问题,中国画的学习和学习书法一样,必须从临摹入手,学习前人优秀的作品技法,掌握其规律的表现手段和造型特点,当技法熟练掌握之后,就可以深入自然,感悟自然。进行表现自然的美景了。进行“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达到了继承和发展的目的了。随类赋彩:就是强调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画家需要归纳和整理其色彩规律。运用中国画颜料进行强化和赋予。所以,中国画的色彩表现是画家赋予的,是通过画家的审美原则,主观表现出来的。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主观赋予表现的。这就是我对“六法”的浅浅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气韵生动”和节奏、律动:笔墨的节奏感律动感 就是变化统一。用笔的快慢、粗细、干湿、浓淡,墨色的变化,充满着对比因素。总的要求应该是自然情感的流露,一气呵成,“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画的时候,心态要放松,自由愉快,情趣使然。“气韵生动”是指画者被激发出的胆识和气概.在作画的过程中要有激情,一气呵成,气脉贯通。韵律节奏的变化,即对比、浓淡、疏密等构成画面的因素。这些是构成画面的视觉因素,挥洒自由,以气韵求其画。作画时依情而生发,又随情而变化,情变则技法则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以及个人修养的完善。
关于意境,就是作者要表达精神层面和想说的话,苏东坡评王维的画时说:“观维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道出了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和最高境界。“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就是二者互补也就是画有诗的意境,诗有画的境界。画家借助其表现形式“借景言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在画面上提诗,落款盖章,更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我认为画的风格是自我的真情流露,自自然然,画者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长期的磨练便能产生面貌。有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同的风格是不同的个性体验,没有高下之分。关键是你的才情和研究的有多深。中国画讲“画如其人”是因为每个人的气质,才能学识、修养、生活经历不同,追求不同,画出来的画自然不一样,有的人喜欢豪放,有的喜欢浑厚浓重,有的追求稚拙天真,齐白石的画古朴天真,潘天寿的画挺秀洒脱,傅抱石的豪放泼辣,都是因为个性的不同,追求的艺术趣味不同。风格是个性的自然流露,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在写意花鸟画中,强调画家的个人审美追求,强调客观与主观的高度统一。黄宾虹说:“不似之似,乃为真似”。齐白石有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句话可作为品评作品高低的标准。这是中国写意画最本质的表达,即强调用线、用笔,强调形与笔墨色彩的统一,强调笔墨趣味,以书法入画,这是中国人的特有的审美情趣,中国画意境悠远,意在画外,画面空灵含蓄让人产生联想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