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5年(2004~2018年)中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综述
2019-12-06吴念阳张丽娜
吴念阳 张丽娜
【摘要】本文使用文献计量法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文献进行研究,搜索CNKI《中國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筛选出我国15年(2004~2018年)来关于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文献共92篇,并对上述文献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和述评。研究发现,我国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2004~2013年这10年时间内,发文量较少,直到2014年才得到研究者的日益重视,并逐渐形成研究热潮,2014~2018年,年发文总量均达到每年10篇以上;江苏师范大学的王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李甦、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念阳为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的高产学者;江苏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为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的高产单位,且高产单位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共有25种期刊刊发了关于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相关文献,高被引文献中,华东师范大学周兢带领的团队以儿童语言为研究对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甦及其合作者更侧重儿童口语叙事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上海师范大学吴念阳带领的团队则更注重在互动式分享阅读中提升儿童的口语叙事能力。
【关键词】文献计量;15年;儿童口语叙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11-0032-05
【作者简介】吴念阳(1963-),女,江苏南通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张丽娜(1980-),女,山东潍坊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叙事能力(Narrative Competence),通常是指一种脱离语境进行有组织表述的语言能力[1]。就语言表现形式来看, 叙事可分为书面语言叙事和口语叙事两类。就日常生活而言, 使用口语叙事的频率高于使用书面语言, 因此学者们几乎都重视对口语叙事的研究[2]。所以,本文所选均为以儿童的口语叙事能力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而剔除了以书面语、肢体语等为表现形式的儿童叙事能力研究文献。
叙事能力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促进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3]。儿童口语叙事是儿童叙事最常用的方式,儿童口语叙事能力是儿童叙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儿童口语叙事能力对探索儿童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对在实践中采用恰当的方式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认知发展能力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国内很多学者逐渐发现了儿童口语叙事能力这一研究领域的价值,陆续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那么,在过去的15年(2004~2018年)里,我国(本文统计数据未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了什么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呢?本文用文献计量法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进行研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文献计量法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文献进行研究,文献来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范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检索策略为:主题=“儿童叙事能力”或“幼儿叙事能力”,检索的发表时间自2004年至2018年,检索日期为 2019 年 2月1日,共检索出文献149篇。然后根据内容,将其中文学范畴里的儿童叙事研究、舞蹈等肢体叙事研究、书面语叙事研究、叙事教学研究、叙事心理治疗研究、大学生叙事能力研究等文献删除,共计有92篇关于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的文献符合研究范畴,其中期刊文献50篇(含32篇实证研究),硕博士论文40篇(含39篇实证研究),会议文献2篇(含1篇实证研究)。
三、研究结果
(一)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领域发文统计
我国15年来儿童口语叙事能力发文数量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4年至2013年这10年时间内,我国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发文量屈指可数,每年少则没有,多则三五篇,并没有形成研究热潮。直到2014年,我国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才得到研究者的日益重视,并逐渐形成研究热潮,随后几年直到2018年,年发文总量均达到每年10篇以上。
2014年以来,我国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年度发文总量稳步提升,期刊年度发文量也是稳步提升。其中2017年发文总量和期刊发文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篇和11篇。
(二)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领域学者分析
在 CNKI 中按作者发文数量进行排序,遴选出在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领域的高产学者,这些学者有可能正是推动儿童叙事能力在中国发展的学术带头人。表1及图2是我国15年来儿童口语叙事能力高产学者统计。
其中江苏师范大学的王娟自2014年发表《学前儿童的叙事能力:特征及影响因素》[4]以来,连续5年共发文13篇,指导硕士论文2篇,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探讨了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特征及提问、故事呈现方式、故事诱发方式、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与母亲参与教养、阅读媒介、母亲受教育程度、故事材料的图画特征等诸多影响因素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作用[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李甦于2006年以第二作者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发表《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促进与干预研究(综述)》[20]以来,与各学者联合发表6篇论文,多以听障儿童与健听(与“听障”相对应的概念,指听力正常)儿童的临床视角出发,研究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发展、应用与评价[21][22][23][24][25][26]。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念阳注重不同环境及不同的叙事活动对儿童的敘事能力的影响,并尝试用互动式分享阅读提升儿童的口语叙事能力[27][28][29][30][31]。
(三)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单位分析
在 CNKI 中按作者单位进行排序,遴选出在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领域的高产单位,图3是我国15年来儿童口语叙事能力高产研究单位统计。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江苏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位于儿童口语叙事能力高产研究单位前三名。
从儿童口语叙事能力高产研究单位所属区域可以看出,江苏(江苏师范大学15篇、南京师范大学9篇)24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1篇、上海师范大学9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4篇)24篇,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7篇、中国科学院大学3篇、首都师范大学3篇)13篇,浙江(浙江师范大学3篇)3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一带。
(四)儿童口语叙事能力文献来源期刊分析
我国15年来,共有25种期刊刊发了关于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相关文献,其中《中国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各刊发9篇,是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的高发期刊,见图4。
《中国特殊教育》《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以听障儿童、弱智儿童、自闭症儿童等特殊儿童的口语叙事能力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基本规律、影响因素及人工耳蜗植入等的临床应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早期教育(教育科研)》以正常儿童的口语叙事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基本规律、影响因素及发展教育。《早期教育(教育科研)》自2015年关注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以来,发文[32][33][34]数量已经跃居发表正常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期刊前列。
(五)儿童口语叙事能力高被引文献分析
表2(见下页)是我国15年来儿童口语叙事能力高被引文献统计。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周兢、张放放、张海霞最早做了探索。张放放、周兢2006年发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的《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综述》[35]的引用量是最高的,高达65次。这篇文献是15年来第一篇以儿童口语叙事能力作为研究对象的综述文献。同时周兢为导师指导的张海霞的硕士论文《学前儿童看图叙事顺序能力研究》[36]可以说是15年首批以儿童口语叙事能力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证文献,引用量也高达31次。
重庆工商大学的曾维秀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的李甦在2006年发表的《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促进与干预研究(综述)》[3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周凤娟、章依文在2009年发表的《学龄前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38]这两篇文献因较早进入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领域,深入、全面地将国内外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进行述评也获得了较高的引用量。上海师范大学的王婷、吴燕、吴念阳的文章《3~6岁儿童在不同叙事活动中的叙事能力》[39]因研究儿童在不同叙事活动中的口语叙事能力而获得较高的引用量。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研究团队都有自己的特色,华东师范大学周兢带领的团队以儿童语言为研究对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甦及其合作者更侧重儿童口语叙事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上海师范大学吴念阳带领的团队则更注重在互动式分享阅读中提升儿童的口语叙事能力。
四、研究展望与反思
(一)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趋势
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将会呈现研究正常儿童与研究特殊儿童并重的局面,并且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对比研究也会有长足发展。
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将会呈现以各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并逐渐呈现多领域、多地区、跨省份合作的势头。
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将会呈现更多的实证研究,并会在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纵深化等方面有更深入的探索。
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将会呈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局面。在儿童口语叙事能力发展初期,文献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探索我国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特征为主,现在已逐渐发展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指导儿童教育实践、指导教育教学的局面。
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将会引入更多新科技、新工具,比如IPAD的普及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思维导图兴起也将会作为工具应用到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中[40][41]。
(二)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研究不足
目前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者不多,且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一带,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不足。这就导致在探讨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基本特征时缺乏了中西部地区的儿童研究对象,也导致以研究不同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收入等条件对儿童的口语叙事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中西部地区的家庭研究对象。
我国的儿童口语叙事能力实证研究多是横向研究,缺乏纵向研究,缺乏探究某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特点、影响因素、促进方式,并进行纵向研究的相关实证研究。
我国的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时间较短,在2006年之前几乎找不到专门以儿童口语叙事能力为研究主题的专业论文,虽然目前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其研究对象选择尚不能代表多数儿童群体,研究主题不够细致与深入,采用的方法也仍有较多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27][39] 王婷,吴燕,吴念阳.3~6岁儿童在不同叙事活动中的叙事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4(08):17-25.
[2][35] 张放放,周兢.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6):47-52.
[3][20][21][37] 曾维秀,李甦.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促进与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9):572-575.
[4][5] 王娟,许姗姗,张积家.学前儿童的叙事能力:特征及影响因素[J].幼儿教育,2014(09):27-31.
[6] 杭玲莉,王娟.提问对幼儿叙事结构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2015(36):23-28.
[7] 王娟,李昕,陈世民.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与母亲参与教养对学前聋童叙事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5):913-916.
[8] 王娟,李维,王维宇.故事诱发方式对4~6岁儿童故事复述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6(10):47-56.
[9] 王娟,李维,刘鑫,李之刚.故事呈现方式对5-8岁聋童故事复述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6(03):23-29.
[10] 王娟,许姗姗,周钰.故事呈现方式对5~6岁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J].幼儿教育,2016(Z3):9-14+28.
[11] 刘鑫,王娟.聋童叙事的研究综述: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16(02):23-29.
[12] 王娟,鲍玲,杨洋.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与儿童叙事能力的关系:语言支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 25(02):255-258+288.
[13] 王娟,沈秋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叙事:特征、相关理论及干预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17(11):38-43.
[14] 王娟,刘鑫.学前聋童口语叙事的特征及预测因素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03):38-45.
[15] 李维,王娟.阅读媒介对5~6岁儿童故事生成的影响——基于数字化閱读和绘本阅读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7,38(06):95-102+110.
[16] 李维. 电子阅读与绘本阅读对5-6岁儿童叙事表现的影响[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17] 王娟,龙玉兰,陈世民.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叙事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1):28-31+110.
[18] 王娟,许姗姗,张积家.故事材料的图画特征对儿童故事复述的影响——基于东巴经和图画的比较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8,3(03):108-113.
[19] 王维宇. 学龄前聋童与健听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比较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22] 李甦,申敏.儿童叙事结构的分析方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04):399-401.
[23] 申敏,李甦.3岁听障与健听儿童叙事中主动发问能力比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06):501-505.
[24] 朱敏,李甦.儿童口语叙事中叙事评价的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08):92-96.
[25] 于帆,李甦.正常和听障儿童口语叙事中的停顿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05):546-548.
[26] 李甦. 汉语普通话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A].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07:2.
[28] 吴燕,吴念阳.互动式分享阅读对4~6岁儿童叙事能力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2016(Z3):15-19.
[29] 吴燕. 互动式分享阅读对4-6岁幼儿阅读兴趣、叙事能力的影响[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0] 杨月. 5-6岁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叙事能力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31] 陈汝彬. 阅读治疗对随班就读学生叙事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2] 王娟,刘鑫,龙玉兰,李昕,石春.5~6岁儿童的叙事质量与其眼动状况的相关研究[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5(03):35-40.
[33] 许姗姗.儿童叙事能力评价指标评述[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7(02):27-31.
[34] 杨媛媛,郑飞艺.幼儿叙事能力相关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8(05):22-25.
[36] 张海霞. 学前儿童看图叙事顺序能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8] 周凤娟,章依文.学龄前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02):181-183.
[40] 余思洋. 基于IPAD的学前儿童叙事能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41] 杨佳,周义斌.思维导图对大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07):46-50.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上海市小学生绘本阅读能力分级研究”(项目编号:2015BYY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张丽娜,nana80@163.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