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等学校境外办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12-06张平李建国

科技风 2019年32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对策

张平 李建国

摘 要: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需要“引进来”,也需要“走出去”,境外办学作为跨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教育“走出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境外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涉外办学的重要方面,更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分析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研究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提出推动高等学校境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境外办学;对策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化逐渐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核心。高等学校境外办学作为跨境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打造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日益深入,特别是高等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快速提升,高等学校赴境外办学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机遇。

一、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境外办学始于上世纪70年代,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应北也门政府邀请,在当地举办萨那技校。8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与香港树仁学院合作在港举办法律专业本科学历教育。90年代,境外办学活动逐步发展。北京大学自1991年起与香港树仁学院合作举办民法、世界经济等专业在职兼读硕士学位课程班;上海交通大学于1993年赴新加坡开办工商管理(MBA)课程,开我高等学校境外独立办学之先河。

截至2015年10月,经审批的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02个(机构4个、项目98个),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国传统武术、中医药、中医针灸等十余个专业。

二、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新形势

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境外办学的方针以及办学方向、办学形式及层次、审批权限及程序(含时限)、颁发证书(文凭)、监督和管理等内容。十余年来,中国社会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2015年5月,国务院发文取消“高等学校赴境外设立教育机构(含合作)及采取其他形式实施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审批”。同年11月,教育部废止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自主“走出去”办学,境外办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留学生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赴境外办学方兴未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布以来,我国不断收到沿线国家办学邀请,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开展境外办学时机日趋成熟。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通过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稳妥推进境外办学”。教育部响应国家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工作方针,于同年10月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了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鼓励有条件的中国高等学校开展境外办学要集中优势学科,使学校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推广中国高等教育品牌,为中国企业在境外能有效持续发展,也为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桥梁。

三、高等学校境外办学面临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我国高等学校境外办学规模不大,学科和专业相对单一,除中医药、针灸、汉语言、武术等一些传统学科和专业独具优势,大多数学科和专业并未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或被其他国家公认的水平。

(一)国家政策方面

目前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无需审批,监管体系也暂时处于真空状态,办学受现有财政制度的影响较大,在办学过程中的法律事务问题也十分凸显,因公赴境外从事辦学相关工作的审批和签证面临诸多困难,尚未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等都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二)财政支持方面

境外办学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办学成本无法靠学费维持,办学所需资产投入也无相关政策规定,外汇的进出也遇到不少困难,国家在对外援助项目中没有考虑境外办学部分,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问题。

(三)资格框架和行业标准方面

我国尚无“国家学历资格框架”,多数专业无法和世界各国的资格框架对接,缺乏被其他国家认可的行业标准,也缺乏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基础的就业准入制度,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的声誉度不够。

(四)高等学校自身方面

多数高等学校尚未确立境外办学的办学定位和规划,缺乏对办学地教学需求的客观调研和科学分析,缺乏具备较强业务水平的教师,直接影响了境外办学的水平。

四、高等学校境外办学发展建议

根据调研,可以基本判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国际影响力在显著提升,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加强与我国高等学校合作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开展境外办学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围绕这些重要发展趋势,建议如下:

(一)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1)牵头完善境外办学相关政策。加强宏观布局和谋划,完善政策支撑和制度创新,探索监管机制,支持境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制定教师派出政策,打造可持续的境外办学师资队伍,拓展政、校、行、企合作的境外办学模式。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已经发布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实行)》,为高等学校科学谋划和稳步推进境外办学提供了专业化的指导,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境外办学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境外办学高质量发展。

(2)提供专业化服务和信息支持。加强统筹与协调,组建专业化境外办学法律事务机构,支持和推动我国与更多国家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签署,开发境外办学信息收集和资源共享综合平台,对境外办学的学位认定、办学机制、资金使用方面提供指导意见。

(3)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与路径。统一协调外交、商务、文化等部门力量,形成支持和推动境外办学的合力,加大政策引导和经费扶持力度,统筹考虑市场服务和对外援助不同发展路径,鼓励多渠道开展境外办学,打造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显著、人才培养能力突出的典型境外办学机构或项目,提升境外办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系统输出中国教育服务,打造中国教育品牌。

(二)高等学校方面

高等学校境外办学事关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需要对办学质量保障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规范。高等学校要提高优势学科和专业的国际竞争力,创新参与国际教育服务模式和途径,开辟广泛的国际教育服务领域。

(1)明确办学定位,努力提升境外办学层次。科学制订办学规划,与国外高水平的高校合作,举办多层次的办学项目,并将境外办学纳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中,加强对境外办学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

(2)均衡专业设置,采取多元境外办学形式。加强境外办学专业設置筹划,从办学地的社会需求入手,开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特别是培养未来各类高新企业需要的高层次、高技能、创新性人才,确保当地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化。

(3)加快师资培养,努力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制定师资培养规划,选派并资助中青年教师赴国外学习研修,提高教师全英文授课的能力素质。同时,通过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和奖励政策,提高派遣教师待遇,以鼓励优秀教师赴境外授课。

(4)实施质量监管,深入推进办学质量提升。全面掌握并监督境外办学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定期对国外教学过程进行评估、检验,对课程的执行情况、学生的意见和反馈进行调研,对境外办学的招生资质、专业设置、师资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设施的配备都要尽量保证与学校同步的水平和质量。

五、结语

高等学校应积极落实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的要求,发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和优势,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校企人才对接等为主要内容,与当地院校合作培养本土化人才并进一步拓展与境外的教育合作,培养行业专业人才的同时,实施精准发展并构建起高等教育自己的“命运共同体”,促进我国与境外产业间的科技、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于我国外交和经济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EB/OL].(http://www.gov.cn/home/2016-04/29/content_5069311.htm).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1/81852.html).2016.

[4]王丽莉,刘婧姝,杨洋,应森林.新形势下高校境外办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教师,2016(3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十三五”期间江苏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编号:B-b/2015/03/053)

作者简介:张平(1985-),男,上海财经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硕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李建国(1975-),男,硕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信息化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