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地方再发光?
2019-12-06
“演戏这件事,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前不久,热播电视剧《小欢喜》中扮演英子妈妈的演员陶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我觉得要是你有天赋的话,你一定要百分之一百地努力,”陶虹说,“你要是没有天赋的话,其实可以考虑一下干别的。”
考虑一下干别的?有人这么做了。陆步轩1989年从北大毕业后参加工作,由于不善交际,没过多久便受到了排挤,换了几份工作都不满意。2000年,无奈之下,他选择回老家做猪肉生意。一时间,“北大才子回家卖猪肉”的新闻引来社会各界的讨论。尽管如今陆步轩所创的猪肉品牌已经价值过亿,但创业初期,面对身边的争议和嘲讽,他表示自己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觉得自己“给母校丢脸了”。
“我已经决定不再教你儿子了,”这是郎朗10岁时,一名音乐学院教授对他父亲说的话,“他不仅离天才差得太远,连进音乐学院的才华都没有。”在《成名前的黑暗时光》一文中,郎朗说自己曾因此感到崩溃。但他冷静下来后觉得,离开钢琴、离开音乐,自己的生活将毫无意义:“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冲动。”1991年,在日复一日的练习后,郎朗从3000余人的报考大军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从此开启了职业钢琴演奏者的生涯。
2018年,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布了一组数据,有12%的国内院校本科生入学后想转专业。数据显示,占比最高的原因是“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42%),其次为“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4%)。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原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原专业学习困难”“原专业声誉不好”等原因想要换专业。
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来自云南的李一峰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到大三后退学。2018年他再次参加高考,以云南省理科第八名的成绩考取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为了實现自己学医的梦想,26岁的浙江大学化学硕士张韫喆,于2019年重新参加高考,被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录取。张韫喆说,自己一直想学医,却阴差阳错学了化学。虽然家人非常反对,身边的朋友也觉得这样做“成本太高”“代价太大”,但他依然坚持重新参加高考。
感谢平湖中学的同学参与讨论
● 许玢璘
趁年轻,勇于尝试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何况,我们还年轻,我们拥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趁我们还“输得起”,就应该去尝试。不要等到两鬓斑白、老眼昏花时,才后悔“我当初怎么没试一试”,对着自己庸碌的人生叹气。
● 钱鸿儒
基础支撑决定
在“干别的”之前,我们应该考虑之前打下的基础能否支撑起我们的决定。假设你是一名美术老师,厌倦了每天的教学,那么凭借自己的天赋去成为一名设计师,也许能顺利地开始你的新生活。而太冒险、太激进的选择,只会让你在踏上新征程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 沈欣懿
所谓的“错”,并不是绝对的
什么是错的?我认为,对和错在一定程度上受人的认识水平所限。“量子力学之父”马克斯·普朗克读书时,物理老师劝他,物理学已经山穷水尽了,你学它不会有成果的。普朗克微笑着表示感谢后,义无反顾地投身物理专业,开创了量子物理学。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勇气犯“错”,便也错过了成功。
● 冯浙博
迎难而上≠固执
相信自己、坚持不懈是一种积极的精神,但迎难而上与固执有着本质的区别。充分认识自己,把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尽力做好,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若遇到远远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我们不妨停下前进的步伐,或权衡利弊,或等自己修炼到足够的层次时,再来做这样的选择。
● 沈 鑫
换或者不换,沿路的苦难都是宝藏
跨出去,还是沿着现在的路继续走?这道人生考题没有标准答案。有的人没换“跑道”,但他庆幸自己没有为了“缥缈”的勇敢而放弃已有的成绩和安稳;有的人在路上,屡败屡战,以过程为趣,享受成长;还有的人即便走到尽头,却依然渴望新的冒险。你选择的或许不是最正确或别人最希望你走的路,但只有在路上不断走,你才能体会——不论欢喜,不论对错,不惧成败,沿路的芬芳与苦难,才是我们最应珍视的人生宝藏。
● 张一求
三思而后行
做选择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首先要考虑这个选择的大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方向错误,那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功夫。其次一定要考虑这个选择的结果“最好会怎样”和“最坏会怎样”。最后还必须着眼于自身的条件:“我能承受失败吗?失败之后我怎么办?”古人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谓“青山”,就是每个人的才华、本领,是让你能够重新开始的资本。
● 何心彦
做你所想
人生苦短,做你真正想做的,便是有意义的。不论是坚持现有的道路,还是去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把时间花在你所喜欢的事情上,人生就不算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