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化时代下的城市空间影响及规划变革

2019-12-06仇晓庆

中华建设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信息化时代

仇晓庆

【摘要】城市空间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素之一。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城市空间经历了理想空间—功能空间—人文空间—可持续综合空间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社会组织又呈现出自组织、扁平、多元和碎片化的趋势。文章在梳理城市空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思考信息化时代对城市空间造成的影响,认为城市空间的组织将会趋向非均衡发展,城市功能分区将进一步模糊化,土地利用更加兼容混合,公共空间将成为城市空间的关键节点;同时,由于自组织化的时代特征、更广泛的技术支持公众参与及大数据支持空间研究,未来的城市空间尽管有多种不确定性,但其构成将会具有更多的人文因素以及导向的确定性。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城市空间;规划变革;品质城市

Talking about the Urban Space Influence and Planning Reform under the Information Age

Chou Xiao-qing

(Zibo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ZiboShandong255000)

【Abstract】Urban space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 spac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ideal space-functional space-human space-sustainable integrated spa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ocial organizations have shown a tendency of self-organization, flatness, pluralism and fragm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 space,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on urban space, and believes that the organization of urban space will tend to b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urban functional division will be further blurred, and land use will be more compatible with mixed, public space. It will become a key node of urban space;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organized era, wider technical support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big data support space research, the future urban space will have many uncertainties, but its composition will have More human factors and determinism of orientation.

【Key words】Information age;Urban space;Planning change;Quality city

在人类社会每一次划时代重大变化的背后总伴随着重大技术的产生。在大互联时代,互联网正向传统行业和个人生活全方位深度地渗透、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 银行变成了“支付宝”,互联网 + 出租车变成了打车软件,互联网 + 零售业变成了“淘宝”“京东”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与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规划者需要以敏锐的嗅觉,觉察到“互联网+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性[1]。

1. 信息化时代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1.1城市空间组织的非均衡发展。

“互联网 +”时代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就有学者关注到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集聚—分散的影响,认为信息技术弱化了空间相互作用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多位权威专家认为:信息技术将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呈现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非均衡的态势,一方面,高层管理机构加速向中心城市集中,进一步强化和扩充城市的功能及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各种功能的区位自由度和空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经济运行对空间依赖程度逐步降低,使得制造业从城市中分离出来,形成研发中心、产业园区等信息技术对于城市空间组织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分散了空间活动,更在于支撑了中心区的聚集与高强度开发 ( 如由于城市整体交通出行系统的改善,到达 CBD 的时间将减少 )。

1.2城市土地利用更加兼容混合,公共空间将成为城市空间的关键节点。

(1)首先,伴随着工业生产的高级化,尤其是以知识生产为主的空间组合在地域上的分散化分布,成片工业区的生产模式将被取代,“工厂已经不再是一个区域,而变成了全球网络。产品不再由一个工厂生产,而是全球生产”。

(2)其次,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逐渐模糊,居住空间与就业空间兼容。随着居家办公、远程服务和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的智能化连接,供需方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可直接形成信息反馈,在产品交换过程中,原有商业的中介功能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即可瞬间完成,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由于人的工作动机由主要基于经济利益的单一考虑转变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并重的综合考虑,城市的生产功能和流通功能 ( 商业空间 ) 的兼容化也将越来越突出,工作、娱乐、生活及休闲的场所边界和空间概念變得更加模糊,城市功能空间更多的转化为相互依赖与融合发展的关系。

(3)最后,城市公共空間 ( 包括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和绿地广场在内的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 ) 将成为城市空间的关键节点。凯文·林奇 (Kevin Lynch) 曾经讲过,“城市是集体历史和思想的庞大记忆系统”;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指出:“城市,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换言之,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已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通过互联网使人们离开网络、回归生活”,这是混合型社交网络先驱 Meetup.com 的营销口号,人们以社会交流为目的聚拢在一起,是智慧城市的真正应用。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实体特征形态在城市空间形态中的作用,还在于它使人们在空间的体验过程中产生特定的感知和记忆,正是这些记忆的集合形成了空间的整体意象,使人能与空间产生超越物质环境的深层次联系,并进一步成为文化和精神价值的承载物[2]。因此,在“互联网 +”时代,尽管生活、生产的空间已模糊,但以体验为空间特性的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将不断加强,它将成为装载城市事件、体验交往需求的容器。

2. 应对信息化时代驱动的城市空间变化策略

2.1思维的变革—反思“蓝图规划”与“精英规划”。

(1)与互联网的快速反应形成明显对比,法定规划的程序性规定注定了传统的蓝图式规划难以对影响城市发展的种种要素做出快速、有效的应对,如从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到审批的过程漫长,使人们对其无法反映现实、无法有效指导城市发展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另外,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规划编制过程必须有公众参与,但规划的主要参与者、博弈者仍然是政府、开发商和规划师,从本质上看,以国家行政权力为保障的现代城市规划是公共意志的体现,然而“通过组织和公约方式形成公共意志,公约方式就意味着注定有一小部分社会成员被公共意志所忽略”①,规划无论大小,终将会对城市环境、公共利益乃至个人利益产生外部效应,但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却是有限的,被“公共意志”忽略的可能已不只是“一小部分社会成员”。

(2)因此,今天的规划编制,应该从过去的取决于规划编制者职业水平转换为“取计于民”,各类互联网平台为规划提供了快速的意见收集与反馈通道,规划编制者也需认识到,城市规划关注的是公众利益,利用互联网改变城市规划的精英属性,增强技术与价值的合理性,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2技术的变革—大数据的使用将常态化。

(1)在规划编制的前期,规划者能依托大数据,准确地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并通过对城市发展进行针对性的、直观的展现,为各层面的规划预测提供基础;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由于新增的数据信息具有实时化、直观化的特点,有助于解决规划编制滞后的软肋,为城市规划的动态更新提供技术支持;而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信息传播与搜集的迅速化,信息搜集与挖掘的简易化,使得公众参与更全面,反馈更加具有针对性[3]。

(2)“旧时代的庞然之躯依然矗立,惯性还会依旧,但旧建构的崩塌一旦开始,碎裂声就再也难以停息”。对于“互联网”,人类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即使最精确的城市预测模型也只是在无限趋近于事实,因此,我对信息化时代下的城市空间变化,也只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在这个时代中,城市规划需要建立起与时代沟通的价值体系与技术框架,思考作为“人类聚集的空间”,城市空间是否提高了人的生活品质?是否有助于消除贫困?是否带来新的经济契机?……以新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和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杰.信息化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J].中华建设科技,2017(06):96~98.

[2]王丽娟.面向信息化的城市规划分析[J].中国勘察设计,2018(06):35~37.

[3]陈坤.城市规划信息化总体框架与地理空间信息在线网络服务[J].规划师,2019(05):77~79.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信息化时代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