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思考
2019-12-06赵欣吕婷
赵欣 吕婷
旅游高等教育是决定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旅游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旅游业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65名在校学生和25名毕业生共90人及9名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引言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分析报告得知,我国旅游业将长期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我国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旅游高等院校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部门,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院校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高等院校起步。之后随着旅游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对旅游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也在逐步开展。目前,学术界对旅游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关于旅游学科建设的现状方面,保继刚、朱峰在《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与出路》(2008)中提出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办学经验丰富的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关于旅游高等教育的性质探讨,申葆嘉《论旅游学科建设与高等教育》(1997)从旅游高等教育区别于一般高等教育性质,但又具备一般高等教育性质的角度出发,提出本科以上的旅游高等教育应属于高等专业教育性质。关于旅游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讨论,郭巍《旅游专业本教育课程体系研究》(2009)从旅游专业本科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应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完善旅游相关知识体系;从课程结构体系出发,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能力培养;就课程结构和内容方面,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注重专业特色建设。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对象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现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2008年挂牌成立,是内蒙古大学与鄂尔多斯市政府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下设6个系,旅游管理系是最早设立的系部之一,有旅游管理专业一个方向。截至2017年,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人数65人,自2008年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旅游专业人才共计323人。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笔者于2017年5月—2017年6月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对象为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专业本科在校生、毕业生及旅游专业教师。其中,在校生65人,毕业生25人,专业教师9人。共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8%。
二、问题探析
(一)专业认同度低,学习效率不高
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度很低,只有14.3%的同学选择旅游专业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因学院性质(内蒙古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所211工程院校,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是内蒙古大学的二级学院,二本招生,毕业发内蒙古大学毕业证书)选择该专业的同学却占总选择人数的55.4%。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学习意愿低,学习效率不高。
(二)专业设置单一,培养目标模糊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加专业化,而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系仅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一个方向。通过调查得知,有64.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安排杂乱,方向不明确,缺乏特色,导致学生学习目标和就业意向模糊,甚至对从事旅游业产生排斥心理。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到: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及当地旅游业战略目标需要,系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理论水平和外语水平的管理类、规划类等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职场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规划类人才和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研究型人才。通过对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得知(表1),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与培养目标无法吻合,存在业内就业率低和就业层次低的问题,造成旅游教育资源浪费。
(三)实践教学落后,实习效果不佳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表面上看,实践项目类型较多样,时间安排较为合理,但通过访谈得知,本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的满意程度并不高,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计划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时间少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整个本科教育期间的实践教学共16学分,占总学分的8.5%。其中,认知实习和实训在相关理论课程学习同时开展,4项均为2学分,每周2节课,16周共计32学时,专业实习在暑假进行,均为12周,3个月时间。但实际上,实践教学与上述安排相差甚远,如导游业务认知实习中,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成吉思汗陵等旅游景区,仅用4课时约4小时左右的时间。由于不能按计划落实教学安排中的内容,导致实践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有偏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实习基地层次较低,岗位结构不合理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实习包括酒店方向和旅行社方向,分别安排在大二、大三的暑期进行。酒店实习,大多数学生被安排到基层服务岗位顶岗实习,难以全方位了解酒店运营过程;另外,实习酒店档次较低,且仅限于东胜区和康巴什新区范围内。而旅行社人员需求总体较少,导游要求持证上岗,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对市场价格、产品线路等有一定了解,因此,多数无证实习生被安排做一些文秘或勤杂工作。
3.实习方式不合理,监督不力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暑期实习的方式有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种。自主实习由于约束性不强,监督困难,成为许多学生逃避实习的方法;学校安排集中统一实习,一方面,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络较少。学院对实习的监督主要有前期指导和后期成果检验两部分。前期指导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的形式實现,后期成果检验的方式有举办实习报告会、检查实习报告表和实习心得,但总体来看,监督方式单一,监督力度不足。
(四)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滞后
1.师资方面
首先,师资结构不合理。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系现有博士后1人,博士(包括在读)2人,硕士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旅游或相关专业背景教师仅5人,主要学历水平为硕士,缺乏高知识水平的旅游专业人才。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式陈旧。44.4%的教师在从业前是学生,77.78%的教师在从教前无旅游相关工作经验。由于脱离学习生活不久,在教学观念上还未改变,而单纯地知识讲授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和发散,使授课整体质量不高。表3是旅游管理系教师师资情况统计表。
2.教学设施方面
据调查,有77.8%的教师认为教学设施难以满足教学计划。一方面,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尚未建立校内实训场所,缺乏基本的教学实验用具,致使部分课程无法顺利开展。例如餐饮管理,教师只能用图片展示不同饮食文化下的餐具摆放方式。此外,旅游方面的图书资料数量少且版本过于陈旧,尤其是缺乏专业的期刊杂志,无法满足教学和学生自学要求。
三、对策思考
(一)提高专业认同度
邀请知名企业举办宣讲会,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增加學生对行业的信心;安排参观各旅游部门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对旅游业的构成有全方位了解;丰富实习教学环节中的岗位类型,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有利于自身角色定位。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设立应该切实考虑当地旅游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如在鄂尔多斯市旅游局《2015年全市旅游工作要点中》中提到“注重旅游管理人才、旅游营销人员和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育”。其一,有助于解决当地旅游人才匮乏问题,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其二,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减轻就业压力。
(三)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优化课程结构设置,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就课程整体结构而言,从国际旅游发展趋势上看,重技能和重理论两种教育体系正日益融合。从旅游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几乎都经历了一个从职业教育到专业教育、再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过程。因此,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就课程内容安排而言,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鄂尔多斯地域文化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进而形成专业优势。
(四)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1.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一方面,尽快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应特别针对如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和导游讲解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设置;另一方面,依托鄂尔多斯地区优势,建立种类齐全、规格档次较高的校外实习基地。
2.实习课程安排方面
在保证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落实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所占比例;除了利用假期安排集中实习外,还可增加体验性教学环节,这样既优化了教学时间的分配,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
3.实习监督工作方面
构建专业的实习指导团队,高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课程;完善实习形式,避免自主实习带来的弊端;提高实践教学成果的检验标准,确保实践效果良好。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鉴于旅游教育的特殊性,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极其重要。一方面,鼓励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到知名旅游院校交流学习,也可安排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引导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另一方面,挖掘利用校外教师资源,积极引进旅游高等人才,聘请行业内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1.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2.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