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探索
2019-12-06刘科元李维忠兰文斌王亚
刘科元 李维忠 兰文斌 王亚
摘 要:BIM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地方高校作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人才的主阵地,BIM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必须要多元化。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为例,结合近8年的工作经验,探索了几种切实可行的BIM技术融入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BIM技术;人才培养;途径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最早在2002年由Autodesk公司率先提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业界的认可。BIM可以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最初策划阶段开始,经历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各个参与团队如设计团队、施工单位、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根据权限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BIM技术是建筑行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背景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该标准中,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建筑类相关专业明确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列入课程设置要求,这体现了教育部与时俱进、与市场接轨的决心,对地方本科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教育部的要求入手,结合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和其他高校的做法,探索BIM技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
2 BIM技术应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
BIM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实现不能仅仅局限于课程设置,教育部发布的《标准》仅仅是最低要求,高校必须结合自身情况,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实现BIM技术的融入。
2.1 课程设置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从2012年起在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分别开设为期六周的专业综合实训《工程建造》、《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LCM)实训》、《工程造价实训》课程,分别依托于建科院PKPM施工软件、广联达沙盘、广联达造价软件开设,这是学校BIM技术课程的雏形,其中《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LCM)实训》课程建设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工程建造课程为依托的《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在理实一体化课程工程建造中的实践与探索》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18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教育部《标准》,正式将综合实训名称修改为《BIM技术应用》,在第五、六学期开设,其中第五学期为必修内容4周,第六学期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具体的选修实训内容4周。除此之外,各专业在第四学期开设3学分的《土木工程revit建模》课程,该课程为课内48学时,课外96学时自主学习,学生需要通过企业实际项目、学科竞赛、在线课堂等环节完成自主实习内容。为《BIM技术应用》综合实训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BIM类学科竞赛
在BIM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国内外众多的建筑信息化企业都在搭乘这趟列车。鲁班、广联达、三好、晨曦等公司依托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教育协会等开展各类BIM学科竞赛(BIM网络大赛、施工技术应用技能竞赛等)。作为学校,必须巧借东风,利用这些平台,让学生通过竞赛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和技能,了解其他学校的BIM技术发展状况,准确定位自身,更好的接轨企业。
2.3 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申请并经学校团委批准成立的群体性组织,是一群对某一方面感兴趣、有特长的学生组成的共同体。指导教师要适时引导相关的学生社团或者成立专门的BIM社团扩大BIM技术的影响力。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2014年成立建筑模型协会,成立之初主要为建筑模型大赛服务,2016年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将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正式作为比赛的一个方向,该协会现有成员300余人,在传统的实体模型、沙盘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BIM模型,社团现在积极与企业、社区对接,为企业、社区制作了一大批模型。
2.4 毕业设计(毕业综合实训)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四年大学学习的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总结,在设置毕业设计选题方向时必须考虑行业发展的前瞻性,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从2014年起设置了BIM技术应用选题方向,最初借助于广联达、鲁班举办的BIM毕业设计大赛开展,而后逐步发展到与建筑企业合作真题真做。BIM技术应用选题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2019届60余人,学生能够认识到BIM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在毕业设计环节选择BIM,就是给自己增加了一条BIM就业的路。
2.5 创业竞赛
全民创新,万众创业,在当前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之下,针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和竞赛规模越来越大,BIM作为行业领头羊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借势发展。学生可以以BIM技术为工具,开展创业活动,也可以以BIM技术为突破口,寻求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2.6 产教融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必须要立足于企业需求。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于2018年获批为自治区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点,为BIM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業参与教学环节的实施和评定,企业参与人才考核等环节,将企业的任务带入课堂,让学生真题真做,并将BIM技术与装配式结构结合,寻求新的突破。
2.7 BIM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是由企业、政府、协会与学校合作成立的虚拟的学院,是当前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BIM产业学院将BIM技术应用分解为课程、竞赛、等级证书、实战训练等四个环节,分层次开展教学,并为合格的学生发放结业证书。
3 小结
BIM技术是建筑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的建筑类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多管齐下,多元化、全过程、全方位开展BIM教学,才能让BIM技术在高校扎根,在企业开花结果,为地方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娄黎星.BIM介入高等教育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2):108-112.
[2]王艳奇,徐庆阳,单慧敏,余欢,陈凌云.BIM在高校教育推广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文教资料,2018(5):124-126.
[3]张静晓,王引,李慧.结果导向的BIM工程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6):23-28.
项目:本论文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801171022)、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