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培养供给互动机制研究

2019-12-06黎国玉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业态人才

黎国玉

本文深入剖析当下或今后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及旅游业呈现的新业态,研究旅游新业态下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新需求,结合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特征分析当前学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培养供给之间的互动机制,使教育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旅游职业教育培养供需对路的人才提供理论支撑,最终促进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问题提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美国和瑞士对旅游人才的培养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在美国,由于没有专门的旅游管理部门,旅游高等教育的各项政策都是由行业协会、教育研究机构通过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决策,故美国旅游高等教育市场化特征明显,旅游市场的变化必然引起旅游高等教育产生相应改革。瑞士的“洛桑模式”早已闻名教育界,成为各国改革酒店职业教育,培养酒店人才借鉴与仿效的典范。

国内,学者也在对旅游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方面进行探索。如邓绍云在《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趋势预测与人才培养对策研究》中指出“旅游市场恶化,旅游职业人才需求缺口大,新時代将造就将刺激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认为旅游相关职业院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优选教育战略计划和教育发展规划,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促进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张笑薇在《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及旅游人才培养研究》中从旅游市场恶性循环的局面、旅游服务类人才需求量,供不应求、旅游业紧缺新兴的专业人才3方面阐述了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趋势。原哲在《基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下的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一文中,提出政府扶持、充足资金、企业合作、行业协会协调三者有效结合的旅游高等教育改革支持体系,能够培养出旅游人才市场需要的旅游人才。有关于旅游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也较单一,缺少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教育培养的现实需求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尝试在以理论研究作为基础的同时,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对旅游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对培养旅游人才的问题进行探究。

(二)本文主要思想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质变,旅游已成为生活的常态和刚性需求。2018年,旅游在全国GDP中的占比已达11.5%,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泛旅游”时代到来,旅游的新形式迫使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业态升级。旅游企业的改革需要新型人才,倒逼学校培养适合新需求的人才,因而学校旅游教育供给侧需要调整甚至改革,从而产生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培养供给之间的互动,如图1所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国家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是以审美和愉悦为本质的综合性活动,因此也就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指标。近年来,旅游需求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内涵变化,导致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同时文化和旅游融合开启了旅游新时代,旅游的新业态迫使企业需要新型人才,旅游职业院校或专业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根据市场的新需求改革人才供给侧重点,从而提供“需—供”对路的旅游实用型人才。

二、旅游新业态

当前旅游需求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吃、住、行、游、购、娱”的简单组合,已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是整合“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七要素的新型旅游,更加注重旅游体验的过程、强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看中旅游项目对游客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旅游的新需求迫使旅游呈现新业态,旅游新业态指旅游企业或行业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对旅游经营的各项要素,比如:组织形式、经营模式、产品要素、服务形式等进行有效组合而产生的经营形式。旅游新业态在经营与管理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新理念、新产品、新手段、新技艺、新模式、新特征和新方向等。

(一)新旅游理念

当今旅游呈现出新理念,内容上把“绿色+”融入旅游发展各个方面,更注重环保的生态旅游;内涵上要求“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重旅游的文化内涵;形式上更注重个性,如黑色体验游,到沙漠(原始森林、深海)生存体验、地震体验、丧葬悲痛体验等;空间上出行距离增加,远程旅游逐渐受青睐。

(二)新旅游组织形态

旅游组织形态新型化,一是“旅游+不同产业”,例如旅游房地产业、会展旅游等。二是“互联网+旅游”,例如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飞猪旅行网、途牛旅行网等在线旅游运营商。三是新开发的特色组织形态,例如特色民宿、主题餐厅、主题酒店等。四是多企业综合发展,例如大型旅游综合体、旅游产业集群等。

(三)新旅游产品形态

旅游产品形态更加丰富,一是与交通工具结合而成的,如房车游、自驾游、高铁游、游轮游等。二是与旅游资源高度结合的,例如温泉游、工业游、山地游、农业游等。三是与出游目的紧密结合的,例如康养、体育游、研学游、亲子游、探险游等。

(四)新旅游经营形态

企业销售旅游产品时也表现出新形式,一是不同类型企业联合经营,例如旅游景区旅游商品专卖店的“景区+旅行社”售卖形式,“航空+酒店”“景区+酒店”联合营销等。二是互联网背景下,运用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的网络营销,例如“旅游+直播”、目标营销、直接营销、远程营销、无纸化交易等。

三、新业态背景下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动向

旅游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该类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新旅游业态纷呈的今天,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必然表现出新动向。

(一)综合职业素养高

旅游新业态大背景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出新要求,旅游业不再是低门槛行业。需要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服务意识、职业忠诚度、职业自信、职业技能等综合素养较高的人员。

(二)具有新知识、新技能

新需求新业态需要个性化更强、专业性更高的旅游人才。如服务中的酒店管家、旅游管家;产品开发中的科技运用(如实景演出、飞行影院)、智慧旅游平台建设;营销工作中的现代营销理念、多渠道合作;日常工作中的新媒体应用能力、网络信息处理能力、跨境知识和技能。

(三)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业态要求从业人員具备创新思维,如具有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文旅融合思维、个性化旅游产品(如主题酒店、主题乐园、奇创工厂、森林幼儿园、生态图书馆、红色旅游)的开发理念,营销策划创新思维、销售路径合作意识等,还要具备能将所学知识转化、迁移、整合甚至创新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旅游人才供给现状

学校(主要是非基础教育学校)是旅游人才供给的主要基地,从高等院校到高职院校再到中职学校,多层次、多方向地给旅游企业提供人才。目前,从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来源来看,主要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职、中职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占据旅游人才队伍较大比重(62%),如图2所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教育都是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目前,旅游职业教育也探索出了一些列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比如校企合作模式。但是,随着旅游新业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的“长征路”仍然需要继续,旅游人才供给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整体缺乏顶层设计,供给层次参差不齐

中职、高职、本科的旅游专业教育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在毕业后入职岗位却没有明显区分。中职毕业生,年龄较小,阅历较少,既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缺乏实践经历,自我学习能力较弱。高职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较好,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主要活跃于旅游一线岗位。本科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较扎实,自我学历能力强,所掌握知识与入职的初级岗位有断层,无论是薪资还是岗位都与预期严重不符。

(二)专业结构不完善

一是目前旅游从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并非科班出身,尤其是管理岗位的决策者,由于缺乏旅游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先进性,仅靠行业经验积累作为支撑,在管理和对年轻从业者的引导上容易出现问题。二是随着新业态的出现而诞生的新专业(方向)开设滞后,能容纳大旅游中来的人才整合度低。“旅游+”及“+旅游”的专业整合性不够全面和深入。旅游演艺、旅游文创设计、旅游特色商品;美食旅游、地方文化旅游(例如茅台酒文化、榨菜文化)、工业旅游、山地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旅游房车及产业链服务、亲子旅游,涉外旅游(远程旅游市场服务,包括出境和入境),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旅游物流等专业稀少或缺乏,导致服务内容和质量都无法满足当前或今后旅游市场的需求。

(三)旅游职业院校(专业)内涵需要提升

一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二是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三是企业实习岗位划分模糊,实习内容多为一线岗位技术实习,相对单一;四是旅游管理人员培训所需的资源不够完善。

(四)旅游企业员工流动性强

旅游行业入职门槛低,自然薪酬也低,行业的留人能力很弱。加之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对于人员的需求也会随着季节变化。企业不愿意在淡季供养大批量员工,在旺季需求量大时又不加挑选,有人就用,企业不舍得在培养上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员工们自然没有高度责任感。所以我国目前旅游业的服务水平较低,口碑不佳,职业发展空间小,员工缺乏归属感。

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供给的互动机制

旅游新业态呼唤新的旅游专业人才,亟需构建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供给的互动机制,使旅游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与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旅游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市场需要,充分了解旅游新业态对旅游人才质量和能力的要求,整合资源,找准专业定位,以“市场思维”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为内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办学模式,大力共建“政府指导,行业引导,校企合作,旅游公司广泛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发展来提升旅游人才整体质量,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的需要。

(一)顶层设计旅游职业教育

避免同类学校开办雷同的专业,各层次、各院校的旅游职业教育分工与合作,打造初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本科继续深造的通道,培养各层次人才。

(二)现有旅游职业教育内涵改革

学校应以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为企业供给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重建教育秩序、转变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师资队伍、提升学生素养。拓展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范围,细分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旅游演艺、旅游文创设计、旅游特色商品设计、旅游管家、地方文化旅游(地方故事)、工业旅游、山地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旅游房车及产业链服务、亲子旅游、涉外旅游、特色交通服务、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旅游物流、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演艺、旅游养老保健服务和旅游儿童教育服务等专业。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满足市场新需求旅游新业态的人才,首先,要加强旅游专业人才职业意识培养,包括对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信服感、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职业忠诚度培养,加强体能训练,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受挫折能力。其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学生执行能力和业务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再次,强调专业知识的复合性,旅游新业态的多元性,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一专多能”成为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最后,培养创新能力,能举一反三。

(四)建立校企共育的供需双方良性互动机制

旅游企业是旅游人才的需求方、接纳方,旅游院校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人才的供给方、输出方。院校负有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但是,企业也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培养旅游人才。企业处于用人一线,是人才的使用者,非常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此,企业应参与人才共同培养中来。企业方要做的是,一是企业向学校提供市场需求新动向、人才需求新特征;二是应与学校共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甚至参与教学;三是提供现场教学基地。此外,学校一是要及时与企业沟通、联系,认识行业新需求,动态调整教学模式、制订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内容;二是委派教师到企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市场无缝连接;三是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旅游企业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满足员工需求,让其通过劳动能获得财务自由、人生自信,增强归属感,减少员工流失。

六、结语

纵然现在的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趋于传统,与市场的实际需求有一段距离,学生毕业后融入企业需要磨合、历练、变革,有的甚至改行。但是旅游职业教育是为企业服务的,只有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是旅游职业教育的初心,因此,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业态人才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人才云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