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匏安:永葆气节的革命家

2019-12-06叶介甫

中华魂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民党马克思主义

叶介甫

杨匏安,1896年11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北山乡(现属珠海市)。1919年杨匏安在广州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春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最后壮烈牺牲。

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5年,杨匏安东渡日本横滨求学,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次年杨匏安从日本回到家乡,后在澳门当家庭教师。1918年初,杨匏安举家迁到广州,他在时敏中学担任国文老师。面对国内军阀混战,他思想苦闷、彷徨了一段。1919年,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我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革命风潮的激荡下,杨匏安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曾经接受过的西方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此时活跃起来,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也有较多的了解。他兼职的广东《中华新报》,比较客观地报道过一系列有关十月革命的消息,认为“露西亚(俄国)之有李宁(列宁),而历史上顿增一种异彩”。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张之共产主义,最得平民劳动者之欢心”。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和“五四”爱国运动,加深了杨匏安对世界形势的认识。一方面他从“五四”风暴中深切体会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从而坚定了投身群众革命运动的决心,另一方面,他又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李大钊的文章中,学习到初步用马克思主义观察祖国命运的方法。这就大大地推动了他清除过去思想中消沉的因素,而大步朝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方向前进。

10月间,杨匏安发表了《社会主义》一文。文中简要地介绍了欧文、圣西门、傅立叶、普鲁东和马克思等人的社会主义学说。在谈到马克思时,他赞扬《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圣典”;并指出“近代生产事业,虽以资本制度而益形发达,然今日贫富之悬隔,及社会上各种罪恶,莫不由是而生。然则现在之社会状态,实劳动者奋起革命,以求改造之时期也。”这些观点表明,杨匏安在这时已开始重视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的实践意义了。

杨匏安当时在《世界学说》专栏发表的40多篇译述文章中,篇幅最长也最重要的一篇是《马克斯主义》。该文发表于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共刊登了19天次,与李大钊的著名文章《我的馬克思主义观》下半篇(刊于1919年11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差不多同时问世。这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开头说:

自马克斯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而德国社会民主党,且去来查尔(拉萨尔)而归于马氏。在近世社会党中,其为最有势力者,无疑矣!马氏以唯物的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遂构成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之世界观,此其所以称科学的社会主义者也。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书之一八四八年,至刊行资本论,第一卷之一八六七年,此二十年间,马克斯主义之潮流达于最高,其学说亦于此时大成。

这里,杨匏安热情地赞颂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高度评价了它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学说的无比敬仰。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杨匏安明确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必须相适应的原理。一方面,肯定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但是任何理想,都不能离开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也不成为社会变迁的最终原因。“是故社会制度之改革,必不能特其社会之理想,而必由于阶级之战争。盖阶级战争者,经济现象的结果也。”杨匏安进而分析了近代社会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认为“近世的经济,乃合力共作,为社会式的经济也。然而现行法律,犹本于古代独作自享的经济(个人式者)而立,其与近代社会相冲突,抑亦明矣。法律与其经济既不相称,以唯物的历史观论之,法律终必让步,随经济而转移,而私有财产之制度,又基于古代经济的法律而立,今日尤无存在之理。”从而鲜明地指出必须废除现行法律,废除私有财产制度。

《马克斯主义》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杨匏安已从一个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南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的宣传活动,不但对当时正在深入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而且为其后广东共产党组织的成立,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国共合作。这年秋,党决定派谭平山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其后以谭平山、杨匏安两人为我党在国民党的党团书记,以统一出席国民党会议的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的思想和意见。从此杨匏安主要转为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战斗在特殊的岗位上。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国民党的改组以广州市党部为试点。1923年10月28日,以谭平山为书记兼组织委员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决定:分广州为十二区,重新登记党员,成立区分部。杨匏安和许多共产党员、青年团员都积极投入这一工作,动员大批革命工人和青年学生参加国民党。11月11日,国民党召开广州市党员大会。会后,各区分部相继成立。杨匏安当选为第十区分部执行委员兼秘书。阮啸仙、杨殷、刘尔崧、张瑞成、潘兆銮等共产党人,分别被选为各区分部执行委员,有的还兼任秘书。国民党改组之初,组织形式采取苏俄的民主集中制的委员会制。委员会不设固定主席,秘书就是委员会日常事务的实际负责人。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推举谭平山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杨匏安为组织部秘书。中央组织部的职责,不仅要遴选人员,派往全国各大区、省、市,负责国民党的改组工作;而且要掌管军队、机关、学校、企业、海外、以及广东省党部成立之前广东各县市的党务工作。因此,中央组织部是国民党中央各部中工作最繁忙的一个部。当时,谭平山还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经常要处理各个方面的大事。组织部的工作,实际上主要由杨匏安负责。

猜你喜欢

国民党马克思主义
快过关了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