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永远是核心

2019-12-06赵文瑞

关键词:古典诗词语言

赵文瑞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基础,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应该直击文本、紧扣语言,以解释翻译为基础,以意境重塑为抓手,以语言积累为重点,以朗读默写为内化,加强诗词鉴赏语言系统的构建,从而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古典诗词;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064-1

课堂教学应该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的高中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往往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以“知人论世”的名义,过多罗列背景资料和作者生平介绍;二是以“文化传承”的名义,忽略语言的品位与鉴赏,而过多分析讨论文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意义;三是以“新手段”或“美”的名义,过多插入视频、音乐、图片、动画等资料。这些内容,的确不可或缺,但是,如果过多过滥,挤占了直击文本、紧扣语言的时间,弱化关于语言的想象、联想、体验、感悟、积累、品味与训练这个核心和重点,就必然淡化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个基础,那么,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三个核心素养也必将落空。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至少应该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解释翻译是基础

无论怎么说,扫除文字障碍,读懂句子意思,是理解“诗家语”的前提和基础。诗句的精炼、跳跃等特点往往造成许多省略与空白,需要认真琢磨,合情合理去填补;诗人习惯或诗词格律造成的语序颠倒,需要对其中的词语重新排列组合;固定意象在不同语境的意义,需要去辨析;“春风秋月等闲度”与“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意义是有差别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朱颜”,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也可理解为旧时宫女容貌,又可理解为词人自己……如果忽略了这些问题,真正的读懂就成了一个问题,那么鉴赏评价一定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解释翻译的过程,既是读懂诗词的前提,也是感受理解古典诗词特点、积累“诗家语”的必备环节,更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需要。

二、意境重塑是抓手

钱钟书先生说:中国诗“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所以,面对极其简约而又意蕴丰富、富于暗示的古典诗詞,应该象谢冕先生说的那样,开动脑筋去“猜”,把浓缩、含蓄的诗句“泡”开,还原诗句背后繁复、丰富、美好的景象和意境。要做到这一点,紧扣关键词语去重塑意境,是一个有力的抓手。否则,如果只停留在字面意义、课本注释,甚至教参赏析的层面上,那么对于诗词的理解可能就有囫囵吞枣之嫌。例如:柳永《望海潮》“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一句,其“烟柳”,是远远望去,一排排柳树犹如绿云缭绕,又像烟雾迷蒙,描绘了柳树浓密相间、浓淡相宜之美;其“画桥”,是江南拱桥,雕饰华丽,造型精美,水面平静,倒影清晰,远看似彩虹,近看像圆月;“风帘”之“风”,是轻风,是暖风,是带着一股股潮湿之气的微风,是轻轻掀动百姓人家的帘子,让珠帘、纱帘、布帘随风起舞的风;“翠幕”之“翠”,是青山绿水的颜色,是翡翠的光泽,是自然的色彩,是高贵的色彩,所以,帏幕和帘子一样,让人联想到杭州人的自然之美与高雅之趣。“市列珠玑”之“列”,不仅是简单的排列和摆放,还有刻意炫耀的堆积,小心翼翼的展示,甚至高声吆喝的招揽,低声细语、故弄玄虚的神秘。由此可见,意境重塑的过程,表面上是指向语言,实际上也指向了思维、审美与文化。

三、语言积累是关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要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因此,诗词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当学生有所感悟而无法表达,或者表达不准确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规范的、恰当的、准确的、丰富的、优美的词语。在尝到表达的甜蜜之后,还应该留给充足的时间去抄写、积累消化。例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文字浅显,但学生对于“莫听”“何妨”“徐行”“任平生”“无晴”等词语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人云亦云的“旷达”一词上,至于何为“旷达”,不胜了然。如果能帮助学生找到“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镇定潇洒、缓步而行、轻松喜悦、不畏惧、不颓丧、不悲叹、淡定乐观、从容豁达、超然豪迈”等词语,那么,学生不但解决了表达上的困难,而且对词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将积累常见词语、专业术语养成习惯,那么因为词汇贫乏、术语缺乏而导致的鉴赏困难就会越来越少。再以上文《望海潮》为例,意境重塑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识记词语、积累语言,构建诗词鉴赏语言系统的过程。因此,语言积累的过程,也是发展和提升思维、培养鉴赏能力以及传承和理解文的过程。

四、朗读默写是内化

语言训练的主要途径是读写听说,“读”是第一位的。作为语言艺术最高形式的古典诗词,更是如此。初次接触,先读一读,找到问题和难点所在;读懂之后,熟读成诵,反复涵咏,咀嚼芳香,内化于心。同时,能朗读背诵,不一定能准确无误地默写。默写甚至听写错误的根源,往往是对诗句或者词语理解上的含糊和偏差,因此,只有将朗读背诵和默写结合起来,并且贯穿于真正读懂、意境重塑、语言积累以及诗词鉴赏语言系统构建的过程之中,才能真正落实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内化,从而不断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谢冕.论诗[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12).

[3]钱钟书.谈中国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语文》(第五册).

(作者单位: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甘肃 宁县745200)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语言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唱”出来的作文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