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邯郸地区古八景分析营造城市特色的思考

2019-12-06李文雅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八景漳河邯郸

李文雅

古八景是记录地方独特山水景观、人文胜迹、生活场景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建设中城市个性化丧失为背景,基于邯郸地区古八景分析,提出古八景与特色城市建设的关系,思考城市特色营造方法。

引言

城市特色指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化率不断增加,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空前时期。快速的城市建设,致使国内不少城市出现,但因忽略城市特色,造成城市个性特征丧失的问题。古代城市以山水作为城市选址与建设的重要依据,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传统建筑与景观特色。“八景”因宋代著名山水画家宋迪所创作的“潇湘八景”而闻名于世。至元、明两朝,有些文人仿照“潇湘八景图”编制了当地“八景”。明清时期随着编撰地方志盛行,各个地方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山水景观、历史胜迹、生活场景等,作为记录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

一、邯郸地区古八景分析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是连接河南、山西、山東等3省的重要交通枢纽。邯郸地区地形变化丰富,历史上黄河、漳河、滏阳河等河流均有流经,历史文化深厚。邯郸市下辖有6区、1县级市、11县,本次研究以“邯郸古十景”“临漳古八景”“磁州古八景”“成安古八景”“平干八景”“武安古八景”“魏县古八景”“沙阳八景”“馆陶古八景”“广平古八景”“鸡泽古八景”“肥乡古十景”“大名古十景”等共108处景观进行对象研究。以地方县志和网络材料作为参考,将108处景观主要分为山水自然、历史胜迹、生活场景等类。

(一)邯郸古十景

邯郸古十景出自清光绪《邯郸县志》,“紫峰晚霞”“葛山红叶”“箭岭晴岚”“沿堤柳色”“绕城荷花”5处为山水景观;“丛台夕照”“古城积雪”“仙境诗廊”3处为历史胜迹;“滏水春帆”“灵岗香市”2处为生活场景。邯郸西部为太行山脉、中部平原有滏阳河、沁河、渚河3条河水穿过,邯郸历史悠久,战国时期,邯郸曾是赵国国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邯郸也成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山水景观中,“紫峰晚霞”“葛山红叶”“箭岭晴岚”3景与山相关,紫山、葛山为西北太行山遗脉,箭岭为位于城市西北部的堆积山;“沿堤柳色”“绕城荷花”2景中,“堤”指沁河与滏阳河交汇处的河堤,“绕城”指邯郸古城外围曾引沁河水为护城河,所以“沿堤柳色”“绕城荷花”既是水景,也是植物景观。历史胜迹,“丛台夕照”“古城积雪”中的“丛台”“古城”,分别指战国时期赵王检阅军阵的阅兵台和赵国宫城,即今赵王城遗迹;“仙境诗廊”位于吕仙伺内,吕仙伺为始建于宋代的一所道教寺庙,因“黄粱一梦”的典故闻名于世。生活场景中,“滏水春帆”描绘了滏阳河的船运场景;“灵岗香市”,再现了每逢干旱,人们前往灵岗寺虔诚祈雨的场景。

(二)临漳古八景

临漳古八景出自清光绪《临漳县志》,“太行远翠”“漳水晴波”“百阳荷风”3处为山水景观;“铜雀飞云”“九华雪霁”“柳园月色”“回隆返照”“奎阁春光”5处为历史胜迹。临漳地势平坦,向西远眺太行。漳河流经临漳,战国时期,西门豹曾在漳河开挖12条沟渠用于农业灌溉。汉代后期,位于临漳的邺城开始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曾作为六朝古都,见证王朝更替。山水景观中,“太行远翠”与山相关;“漳水晴波”“百阳荷风”2景与水相关,“漳水”指漳河;“百阳”指百阳渠,为西门豹修建。人文胜迹,“铜雀飞云”“九华雪霁”中“铜雀”指三国时期曹操所建造的铜雀台;“九华”指位于铜雀台之上的九华殿;“柳园月色”“回隆返照”中,“柳园”“回隆”分别指临漳下辖两座城池;“奎阁春光”中,“奎阁”为道教建筑。

(三)古磁州八景

古磁州八景,出自清康熙《磁州县志》,“炉峰朝霭”“贺兰积雪”“龙洞珠泉”“漳渡晴澜”“台城烟柳”5处为山水景观;“御路荷花”“滏桥秋月”2处为历史胜迹;“台城烟柳”1处为植物景观;“响堂晚钟”1处为生活场景。磁县西部为太行山脉,境内漳河穿过,黑龙泉为滏阳河源头。古代磁州窑为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漳河曾是磁州窑南北运输的重要通道。山水景观中,“炉峰朝霭”“贺兰积雪”2景与山相关,“炉峰”“贺兰”均位于太行山脉,其中“炉峰”因山形而得名,“贺兰”,因抗金名将岳飞《满江红》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被众人所知;“龙洞珠泉”“漳渡晴澜”“台城烟柳”3景与水相关,“龙洞”指黑龙泉,“漳渡”为漳河渡口,“台城”为磁州地名,柳树种植在台城南河河畔。人文胜迹,“驿路荷花”与“滏桥秋月”相邻,“御路”位于磁县城北,是皇帝出巡的道路;“滏桥”名为南关大石桥,因修筑于滏阳河之上,又称滏阳桥。生活场景中,“响堂晚钟”,“响堂”为修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响堂寺。

(四)成安古八景

成安古八景出自清康熙《成安县志》,“太行远翠”“漳柳晴烟”2处为山水景观;“凤台瑞霭”“法台霁月”“古塔清风”“天齐春晓”“斥城晚照”4处为人文胜迹;“泮水洪钟”1处生活场景。成安地区地势平坦,远眺西部太行山脉,境内有漳河流经。成安历史悠久,凤凰台是战国美玉“和氏璧”被发现的地方,因传说中有凤凰聚居而得名。古代成安地区文化聚集,儒学、佛教、道教均有传播。山水景观中,“太行远翠”与山相关;“漳柳晴烟”与水相关;“漳柳”指漳河河畔的柳树,既是水景也是植物景观。人文胜迹,“凤台瑞霭”中,“凤台”指凤凰台;“法台霁月”“古塔清风”“天齐春晓”3景与宗教相关,其中,“法台”位于匡教寺,相传是佛教二祖慧可法师讲经说法的地方;“古塔”位于始建于唐代的雾睹寺;“天齐”指天齐庙,为道教庙宇;“斥城晚照”中的“斥城”指成安古城四周高耸的城墙,站在城墙之上,可以俯览成安全景。生活场景中,“泮水洪钟”,“泮水”指县儒学前半月型水池。

(五)平干八景

永年曾是汉武帝幺儿偃为封地,偃为字平干,又称平干王。平干八景出自清乾隆《永年县志》,“聪山耸翠”“十里荷池”“龙潭飞雨”3处为山水景观;“冉墓遗迹”“毛冢高风”“奎阁凌霄”“滏水流虹”4处为历史胜迹;“千畦稻浦”1处为生活场景。永年地势平坦,中部为洼地,有滏阳河流经。山水景观中,“聪山耸翠”与山相关,“聪山”指聪明山,又称名山,位于永年县西部;“十里荷池”“龙潭飞雨”2景与水相关,“龙潭”为水潭名称,“十里荷池”中,“荷池”为洼地。人文胜迹中,“冉墓遗迹”“毛冢高风”2景为古代先贤墓地,其中,“冉墓”指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冉子的墓地,“毛冢”指战国著名说客毛遂的墓地;“滏水流虹”中,“流虹”指位于滏阳河上的弘济桥;“奎阁凌霄”“奎阁”为道教建筑。生活场景中,“千畦稻浦”描绘了永年洼地、滏阳河畔、千畦水稻种植的农业景观。

(六)武安古八景

武安八景为清康熙年间武安东土山人李媺进士所题,“紫峰东峙”“云笼鼓岫”“太行积雪”“洺水双环”“南溪夜月”“玉带晓霜”6处为山水景观;“舍利插天”1处为人文胜迹;“奎楼晚钟”1处为生活场景。武安西部为太行山脉,地形以山地、低山丘陵与盆地为主,境内有洺河穿过。“紫峰东峙”“云笼鼓岫”“太行积雪”3景与山相关;“洺水双环”“南溪夜月”“玉带晓霜”3景与水相关,“洺水双环”指分别位于县城南北两测的南洺河、北洺河在县城东北方向交汇为洺河的景象;“南溪夜月”中,“南溪”指南洺河;“玉带晓霜”中,“玉带”指玉带河。历史胜迹,“舍利插天”中,“舍利”为妙觉寺中的舍利塔。生活场景中,“奎楼晚钟”中的“奎楼”又称奎阁,为道教建筑。

(七)魏县古八景

魏县古八景出自清雍正《魏县县志》,“漳堤烟雨”“卫水秋蟾”“双井通泉”3景为山水景观;“书阁藏经”“高馆礼贤”“重城叠壁”“长桥霁月”4处为历史胜迹;“翳桑连云”1处为植物景观。魏县地势平坦,漳河、卫河均有流经。魏县历史悠久,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魏县佛教盛行,明代寺庙已达百余座。“漳堤烟雨”“卫水秋蟾”“双井通泉”3景与水相关,“漳”指漳河;“卫水”指卫河;“双井”指魏县城内有两口相邻的井,因一甘、一苦而成为奇特的景象。历史胜迹中,“高馆礼贤”指魏文侯求贤若渴,修建礼贤台,在礼贤台中礼贤下士;“书阁藏经”指位于县城以南的千佛寺,寺内曾藏经5 000余卷;“重城叠壁”指魏县古城呈环状,分为内城与外城,景象十分奇特;“长桥霁月”中“长桥”指位于漳河之上的十里长桥。植物景观中,“翳桑连云”位于县城西南方向的于村,因种植大量桑树,形成遮天蔽日之景。

(八)沙阳八景

春秋战国时期,涉县一带曾是沙侯国故土,沙侯国城邑沙阳。古沙阳八景出自清雍正《涉县志》,“钟鼓奇形”“风洞古松”“青头卧云”“熊耳六峰”“韩山戴雨”“漳河落涧”6处为山水景观;“柏台晚照”“娲皇胜迹”2处为历史胜迹。涉县地处山区,山水景观中“钟鼓奇形”“风洞古松”“青头卧云”“熊耳六峰”“韩山戴雨”5处与山相关,均位于太行山山脉,其中,“青头”形容山势高耸;“钟鼓”“风洞”“熊耳”描绘了奇特的山形;“韩王”指韩王山,因相传韩信曾在此驻兵而得名;“漳河落涧”与水相关,漳河发源于太行山脉中,因地形多变形成“落涧”。历史胜迹中,“娲皇胜迹”中的“娲皇”指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娲皇宫是后代子孙为祭拜女娲而修建的宫殿;“柏台晚照”中“柏台”指柏台寺,在柏台寺西侧的山峰中有一个天然的拱孔,夕阳穿过拱孔与寺庙窗户,映照在佛面上。

(九)馆陶古八景

馆陶古八景出自清光绪《馆陶县志》,“陶山夕照”“驸马古渡”“卫河秋涨”“长堤春色”“古井甘泉”5景为山水景观;“黄花故台”“萧城晓烟”“东岳晴云”3景为历史胜迹。馆陶地势平坦,漳河与卫河在馆陶交汇后,被称为卫运河。卫运河历史悠久,在隋唐大运河中,为永济渠一部分,元代修筑京杭大运河后,成为鲁运河一段。汉代馆陶曾是汉文帝长女刘嫖、汉光武帝三女刘红夫、汉宣帝长女刘施的封地。“陶山夕照”与山相关,“陶山”是位于县城西北部的一座堆积山;“驸马古渡”“卫河秋涨”“长堤春色”“古井甘泉”4景与水相关,“驸马古渡”位于卫运河之上,是汉代公主与驸马视察封地的渡口;“卫河秋涨”中的“卫河”指卫运河;“长堤春色”中的“长堤”指黃河故堤;“驸马古渡”位于卫运河之上,是汉代公主与驸马视察封地的渡口;“古井甘泉”指馆陶旧城因水质差,城内居民吃水要从远处挑回城内,十分不便,城西街突然出现一汪甘泉,缓解了人们饮水不便。人文胜迹中,“黄花故台”指黄花台,为汉光武帝三女刘红夫临卫水而修建,有“对镜梳花黄”之意;“萧城晓烟”中的“箫城”为宋代旧城,是宋辽交兵之地;“东岳晴云”,东岳庙又名天齐庙,为道教庙宇。

(十)广平古八景

广平古八景出自清顺治《广平县志》,“辘轳明沙”“紫荆毓秀”“拳壮朝宗”“漳江烟柳”“逸丽金堤”“鹅浦秋声”6处为山水景观;“云霄雁塔”“千佛凌空”2处为历史胜迹。山水景观中“辘轳明沙”“紫荆毓秀”2景与山相关,历史上黄河、漳河曾在广平多次改道,“轱辘”“紫荆”便是由河沙堆积而成两座泥沙山;“拳壮朝宗”“漳江烟柳”“逸丽金堤”“鹅浦秋声”4景与水相关,“拳状”指河水形状似拳头;“漳江”指漳河,“金堤”指为防止漳河河水泛滥而修筑的防洪堤;“鹅浦秋声”指因广平县内河流纵横交错苇荡丛生,成为天鹅、鸭子等鸟类的栖居之地。历史胜迹中,“千佛凌空”中,“千佛”指位于广平城,修建于唐代的千佛寺;“云霄雁塔”指千佛寺内外形与西安大雁塔相似的古塔。

(十一)鸡泽古八景

鸡泽古八景出自于清乾隆《鸡泽县志》,“凤山晓月”1处为山水景观;“晋侯盟台”“石佛神池”“金龙飞阁”“古城幻影”“治水新亭”5处为历史胜迹;“洺浦春畦”1处为生活场景;“关帝灵棘”1处为植物景观。山水景观中,“凤山晓月”与山相关,“凤山”指位于县衙北部的凤起山,鸡泽地势平坦,登凤起山可览县城全境。历史胜迹中,“晋侯盟台”修建于春秋时期,相传晋悼公与九国诸侯便会盟于此;“金龙飞阁”位于县城以北,因阁檐敷设金龙而得名;“石佛神池”指相传县城以南,东砚池内挖出石佛一尊,故修石佛寺;“古城幻影”指县城西南柏枝寺村一带,有建德城、黑闼垒两城遗址,村民相传,每逢阴雨天气,站在远处向遗址望去,仿佛可以看到楼台成郭,听见市集喧闹声。生活场景中,“洺浦春畦”描绘春季洺河河畔农业景观。植物景观中,“关帝灵棘”,相传凤起山脚下的关帝庙前有两棵灵棘,生长千年几经大火而不死。

(十二)大名古八景

大名古八景出自清同治《大名县志》,“惬山古偃”“白水清风”“穆堤晓月”“莲池淫雨”4处为山水景观;“凌角烟霞”1处为历史胜迹;“卫水归帆”“古刹晨钟”“谯楼暮鼓”3处为生活场景。大名地势平坦,古代黄河、漳河、卫运河均有流经。隋唐后期,大名城以唐代重镇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直至20世纪30年代,大名仍是北方重要城市之一。山水景观中,“惬山古偃”1景与山相关,“惬山”是西汉时期黄河决堤所留下的遗迹;“白水清风”“穆堤晓月”“莲池淫雨”3景与水相关,其中“白水”指旧治村西南的一汪水潭;“穆堤”指北宋黄河西大堤;“莲池”指穆堤与李茂堤交汇处,地势低洼形成的水潭,水潭种植荷花,既是水景也是植物景观。历史胜迹中,“凌角烟霞”中的“凌角”指大名旧城东南角楼。生活场景中,“卫水归帆”描绘卫河船运场景;“古刹晨钟”中,“古刹”指白佛寺;“谯楼暮鼓”中,“谯楼”指大名旧城东门。

(十三)肥乡古十景

肥乡古十景出自清乾隆《肥乡县志》,“天台晚眺”“古渡秋风”“郭北龙潭”3处为山水景观;“白莲柱础”“紫荆栋梁”“碑心古鉴”“水刷神龟”“赵陵春雪”5处为历史胜迹;“漳水春游”1处为生活场景;“漳南古树”处为植物景观。“天台晚眺”与山相关,“天台”指天台山,是位于肥乡西南的一座堆积山,站在天台山上能够俯览县城之景;“古渡秋风”“郭北龙潭”2景与水相关,其中“古渡”指漳河古渡;“龙潭”为水潭。在历史胜迹中,“白莲柱础”“紫荆栋梁”2景描绘了城隍庙、退思堂中独特的建筑构建;“碑心古鉴”“水刷神龟”2景均以碑刻为主景;“赵陵春雪”中的“赵陵”指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的墓地。生活场景中,“漳水春游”描绘了古人春天,在漳河河畔踏青出游的美好场景;植物景观中,“漳南古树”指漳河南有一片古树,树阵复杂如同依八卦而植,相传汉光武帝刘邦曾在树林中脱身。

二、古八景与城市特色关系

(一)山水景观

1.山景

邯郸西部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中部地区有低山丘陵和盆地分布,东部地区则是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在邯郸地区八景中,共有22景与山相关,其中5处位于太行山脉的山区中,4处位于低山丘陵和盆地中,13处位于华北大平原。在山区、地山丘陵和盆地地区,山景多以记录山峰高耸、形态奇特为主,如“风洞古松”“青头卧云(沙阳八景)”。在华北平原地区,远观太行壮美风光,如“太行远翠(临漳古八景、成安古八景)”;城内山景,如“凤山晓月(鸡泽八景)”“天台晚眺(肥乡古十景)”,山作为古城的制高点,登山可俯览城市全貌;山与平原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山景的巍峨壮美。“轱辘明沙”“紫荆毓秀(广平古八景)”“惬山古偃(大名古八景)”中“轱辘”“紫荆”“惬山”3座山均为河水改道,泥沙堆积而成,八景也成为地区山水、地貌变迁的记录者。

2.水景

漳河、滏阳河、洺河是邯郸三大水系,在邯郸地区邯郸地区八景中,30处与水相关。水为古代居民提供了饮用、船舶运输的便利,如,“古井甘泉(馆陶古八景)”“漳渡晴澜(磁州古八景)”等;邯郸大部分地区地处平原,河水泛滥、河流改道的事情常常发生,为防止水患发生,古人修筑堤坝,形成堤坝景观,如“漳堤烟雨(魏县古八景)”等。在水景中,即有对水景秀丽的描写,如“漳水晴波(临漳古八景)”等;对独特水文景观的记录,如“漳河落涧(沙阳八景)”等;也有对水畔动植物景观的描述,如“鹅浦秋声(广平古八景)”“漳江烟柳(广平古八景)”等。“龙洞珠泉(磁州八景)”“龙潭飞雨(平干八景)”“郭北龙潭(肥乡古十景)”3处均出现了与龙相关传说的描述,这与古代居民朴素的龙图腾崇拜的信仰相关。

(二)历史胜迹

邯郸八景中,历史胜迹共39处,其中,历史建筑11处;宗教建筑10处;道路桥梁4处;名人墓冢3处;其他11处。11处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娲皇胜迹(沙阳八景)”为代表的“女娲文化”;“丛台夕照、古城积雪(邯郸古十景)”为代表的“赵文化”;也有“铜雀飞云、九华雪霁(临漳古八景)”为代表的“邺城文化”。10处宗教建筑反映出古代邯郸地区宗教主要以佛教、道教為主,其中,“法台”“舍利”“塔”“经”是佛教建筑的代表,“东岳”“奎阁”是道教建筑的代表。4处道路桥梁中,“驿路荷花(磁州八景)”是御路景观的代表,御路紧临滏阳河而建,河畔种植荷花,以凸显御路等级之高;“滏桥秋月(磁州八景)”为代表的桥梁景观,横跨与滏阳河之上,水中的桥梁在水中折射出优美的倒影,形成独特而美丽的桥梁景观。3处名人墓冢,反映出古人通过为先贤营造墓地,寄托对先贤的爱慕与敬仰之情。

(三)生活场景

邯郸地区古八景中,生活场景共11处,其中,祈祷、时间类6处;船运类2处、耕作类2处、游览类1处。在祈祷、时间类活动中,既包括对风调雨顺的祈祷,如“灵岗香市(邯郸古十景)”,宗教日常祈祷,如“响堂晚钟(磁州八景)”,也包括对科举夺魁的祈祷,“奎楼晚钟(武安八景)”,“钟”“鼓”除寺院祈祷用途外,在县儒学、城墙上均悬挂有“钟”“鼓”,其中县儒学以为学生提示时间为主,如“泮水洪钟(成安古八景)”;城墙悬挂“钟”“鼓”一方面为城内居民报时,另一方面起到城市洪水、战争等预警功能。与山水景观中,水景中“渡”景观相似,“滏水春帆(邯郸古十景)”“卫水归帆(大名古八景)”,再现了滏阳河、卫运河的船运场景;除饮水、防洪、景观外,水还充当着农业灌溉、水稻种植的功能,如“千畦稻浦(平干八景)”;“漳水春游(肥乡古十景)”描绘了古人出游的场景,体现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对邯郸地区古八景等108处景观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邯郸西依太行山脉,历史上黄河、漳河、滏阳河等多条河水流经,山水条件优越,使邯郸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城市历史也孕育着深厚的邯郸文化,如以邯郸古八景为代表的“赵文化“;以沙阳八景为代表的“女娲文化”;以临漳古八景为代表的“邺城文化”;以馆陶八景为代表的“卫运河文化”等。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城市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山水自然、生活场景虽常有相似,但城市的历史文化绝无相同之说,所以古八景是城市特色营建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城市特色营造方法

(一)以城市山水构建城市自然特色

《管子·乘马》曰:“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山水是古代城市选址与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藏风纳气,构成适宜人们生活的小气候;山水构成古代天然的城市防御系统;城市中的水具有饮用、浇灌、船运等作用。当代城市中,山水虽然已不再是城市防御系统的主要承担者,河水饮用、浇灌、船运等作用已逐渐消弱,但山仍然承担着城市小气候形成、空气净化、水土保育等生态功能,间接影响着城市轴线、天际线形成。水系仍承担着城市地下水补寄、雨洪调蓄等功能,是城市滨水景观最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山水是城市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只有结合城市发展,划定城市生态红线,制订相关城市生态恢复规划,才能让山水在城市特色营造中更好地发挥生态与景观功能。

(二)以城市历史人文构建城市人文特色

城市的历史人文如同人类的记忆与情感,没有历史人文的城市建设,如同大量工厂生产出的钢筋混凝土方盒子,没有血液与灵魂。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人文、历史和传统习俗、宗教文化等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城市历史记录了城市形成、人口迁移与规模变化。在城市不断发展中,城市文化开始形成,并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价值。除历史文化外,传统风俗记录了地方传统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宗教是影响地方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反应古代居民对于精神世界的美好追求。在城市特色营造过程中,对城市历史人文进行梳理并提炼出特色的城市符号,在城市建设中将抽象的城市符号与城市空间使用设计手法巧妙校核。

(三)以城市设计构建城市空间特色

城市空间特色指一座城市的物化环境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空间个性特征,规划任务是通过对城市特色資源的挖掘和提炼,以城市整体的物质空间美学个性作为规划导向,建构良好且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形态和形体空间环境。然而在快速城市建设中,不少城市存在盲目套用设计案例与导则,而导致城市特色丧失,出现千城一律的现象。城市的现有空间格局往往是在古代城市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古代城市选址与自然山水相关,城市中的道路、建筑、道路等都是随着城市的历史不断发展而成的,所以特色城市营造应当以城市山水、历史人文为参考,这与古代“八景”编撰不谋而合。因此,在当代城市特色空间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对城市山水自然、历史胜迹等进行保护,在城市历史场景还原的过程中,以古代“八景”为参考,通过艺术手法,抽象提取设计元素,结合道路、建筑、景观、小品设计,打造城市特色空间,恢复城市记忆。

(四)以产业转型为契机构建城市产业特色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城市特色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山水景观、历史人文同样是在城市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优势资源。现阶段,国内不少城市仍然存在忽略城市发展优势资源,一味地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作为产业发展代价的现象。与城市设计相似,城市产业与城市山水自然、历史人文、城市现状空间格局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结合城市山水景观,发展以旅游、康养、度假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结合城市历史人文,发展以创意文化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清洁产业,一方面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特色,另一方面以产业带动城市污染治理、生态恢复,有利于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入驻,在塑造城市新面貌的同时,为城市带来新增长点。

(作者单位:韩国又石大学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八景漳河邯郸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漳河轶事
漳河三棱镜
漳河有一水库群
寂静的漳河
书法作品欣赏
“八景”历史文化现象与欧阳玄“芜湖八景”律诗
清代邯郸教育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三破邯郸梦 三出陇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