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马拉松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2019-12-06李莜
李莜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倡导新发展理念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习近平主席在会议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国家发展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要务。随着新发展理念提出,我国的众多产业需要积极响应并出台各种改革政策,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成为了当前产业融合的一个试点,通过补充对方存在不足,吸引更多相关企业投资,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对于马拉松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十分重视,作为多产业融合的试点,二者的融合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马拉松产业与旅游产业存在的融合条件,并积极响应国家提倡,致力研究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的相关问题。
引言
新发展理念下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不同行业间的结合,可产生新型产业形态,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关于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及国家提倡社会动员推动马拉松产业的发展来看,因为我国十分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更多人民及体育企业看到了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潜力。在旅游产业投资项目中,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发以及共享的新型发展理念。发展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开发要结合市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利益,不但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也可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国家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支持,能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对马拉松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条件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改善,随着当前体育旅游产业问世,新型消费产业出现。相关投资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消费的需求,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了观赛旅游和参与性旅游。体育旅游的旅游消费点在于观赛上,消费者在体育产业上的最大消费点在于观看体育比赛,例如在体育门票上的消费以及相关体育周边商铺的消费等,通过官方的正规比赛刺激消费者消费,更加官方的比赛可以让消费者看到对比赛的重视程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满足了消费者的体育竞赛观看需求,也满足了消费者在旅游方面的需要。体育旅游的参与感相对观看感来说更值得研究,参与感就是要使消费者保持体育赛事的参与,例如比赛报名,在旅游最火热的时间段举办消费者参赛活动,进而使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并进行友谊竞赛,给消费者带来参与感。
观赛体育旅游和参与体育竞赛旅游是当前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共同融合的一个良好发展方向,并且从这两种发展方向不难看出新的服务要求和服务方向,消费者出于不同的旅游目的,就意味着举办方以及相关企业的生产者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以及服务方式,因此,针对产业服务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良好、全面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和集体需求,可以极大满足消费者,给他们带来旅游体验,并且也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观看体验。
马拉松体育赛事是体育竞赛人数最多一个体育活动,也是比赛气氛良好的比赛,很多时候,比赛的人们都是互帮互助,有著良好的氛围,适合多人参加,没有严苛的参赛条件,因此,马拉松产业对于旅游产业的融合似乎具备着先天优势,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方面具备较好的优势,并且就我国当前的体育旅游发展来看,票务资源是必须的产业链之一,我国的阿里企业旗下的阿里体育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体育产业所诞生的产业,主打欧洲杯、法网等一系列体育项目,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先行者。
(二)社会资源共享促进产业融合以及发展
资源作为产业满足相关消费市场的重要标准,是衡量市场强弱、产生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产业长远发展方向来看,资源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并且资源建设完成后的共享也是重要环节,社会资源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做到最大程度地应用,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方面来看,自然资源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是建设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的重要基础,在产业资源方面来看,资源建设必须围绕体育方面来建设,如同体育俱乐部,马拉松历史博物馆以及运动基地等一系列产业,可以将主体资源最大化,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体育相关资源建设可以更好在体现体育旅游的主题。
(三)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互补增强了融合的坚实性
互补主要反映了不同产业间存在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共同经济增长。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是一次性产业,如果在旅游过程中不存在更多吸引消费者的地方,很难实现二次旅游,旅游产业众多,消费者不会在一个景区进行多次消费,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回头客少,因此,想要增加回头客的数量并且在一次消费和二次消费间增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采用产业间的互补来解决该问题。
产业间的协同互补可以解决两产业间存在的问题,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间的融合也是如此。通过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将自身优点进行有机结合,互相弥补自身缺点,将优势做到最大化,在两产业的结合间,可以通过旅游建设平台,促进体育产业消费以及体育产业建设,并且通过体育建设来增强旅游产业的存在感,二者相辅相成,使生成的效益最大化,并且通过地区优势来吸引消费者进行二次消费,趣味的比赛以及官方的正规比赛既提高了消费者的满足感,又解决了二次消费问题。
二、新发展理念下马拉松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新发展理念就是习主席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马拉松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面临着较大挑战,需要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和旅游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消费者消费,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二次旅游等目的。经过分析和研究不难看出,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中存在着先天优势,通过旅游地区的资源建设和赛事举办,让消费者参观和参与,满足了消费者在体育参观方面的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旅游满足感。
(一)建立资源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社会资源本身并不能形成商业和经济价值,需要当地政府或者国家以及企业推动,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而这也正是马拉松在这方面存在的优势,国家重视体育产业发展,极力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完善,因此,国家在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大。在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需要建设产业资源的协同体制,去实现资源共享。首先,在旅游产业中,获取经济效益的一般都是在资源方面应用上,建设资源,并促进消费者消费,最好的方式在于建设围绕体育方面的资源,建设运动馆、体育馆以及相关历史博物馆等,可以更好地将资源呈现给消费者,并且促进资源协同,使二者互相促进,进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资源共享源头要从我国的体育资源不足方面做起,让资源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做好最大化,对各种类型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推动产业发展。资源可以获取利益,需要经过特定的主体以及行为来对其进行推进。马拉松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对于社会资源共享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因此,需要建立产业资源的协同体制,进而实现资源共享,无论是对马拉松行业发展还是旅游产业发展都存在经济意义。
(二)整合马拉松产业及旅游产业的价值链,发展产业优势
马拉松产业存在很多不同的设计系统,其中包括了体育广告产业、运动产业等,但是马拉松产业发展至今,并没有完整的消费体系和盈利体系,因此,马拉松产业的发展并不完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利益相对较低。但是不同于马拉松产业,我国的旅游产业在经过多年的完善后在产业链方面存在完整的体系,可以促进消费者消费和吸引客户,因此,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在产业链上存在较大差异,也是旅游产业可以完善体育产业的一个基础。
如果在新发展理念下建设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并且将这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则必然需要对这些产业进行产业链分析和建设,首先需要将马拉松产业价值链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建设出完整的产业链,其次分析旅游产业的产业链,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最后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从我国当前的马拉松产业来看,還属于导入阶段,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较低,需要得到提高和完善。建设体育产业集群,进而发挥体育产业存在的优势,主要目的在于建设完整的、专业化的基本设施和服务设施。分析当前产业中存在的服务项目,并对其进行建设,在旅游产业和马拉松产业相结合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众多的服务来满足广大的消费者,因此,针对这些服务项目也需要整合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并将服务项目做好,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实现旅游产业和马拉松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和更大的市场,使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
(三)通过国家政策和政府支持来巩固二者融合
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作为体育行业和旅游行业结合产物,新型的消费项目使二者结合的产业在当前市场异常火爆。因此,想要更好地推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相融合,必须通过政策扶持,国家政策是必要的支持手段之一。从习主席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来看,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发以及共享的新型发展理念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当地政府的支持十分关键。从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来看,二者有效融合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建设和发展,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扶持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国家政策可以促进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建设,并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当地政府扶持可以促进二者产业的公共资源建设,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方向方面来说是很困难的,没有国家和政府的扶持使产业很容易建设失败,各种投资企业以及相关企业不敢乱冒风险,但如果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可以进行扶持,无论是资金方面的扶持还是政策方面的扶持,都可以使相关企业放下心来对其进行投资,壮大二者的发展规模,促进二者融合,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马拉松产业和旅游产业相融合,就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一个试点,将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以及二者的市场资源进行融合,通过不断完善和调配,可以将二者本身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程度,并且发挥出更高的效益。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创新型的产业建设是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创新型产业来吸引消费者,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的建设产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作者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