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0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2019-12-06贾雪梅韩林芝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文献旅游

贾雪梅 韩林芝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问题一直影响着发展。对此,中国也提出众多减贫政策来保障和提高贫困人口的权益,旅游扶贫即措施之一。中国旅游扶贫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2015年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宣布,到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预计将带动约1 2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标志着旅游扶贫正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强有力的手段。本文旨在采用更加客观、严谨的方式,对旅游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我国旅游扶贫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在高级检索中输入“旅游”并含“扶贫”,来源类别选“核心期刊”“CSSCI”选项,进行检索得到504条结果,经过筛选得到364篇符合条件的样本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收集的1997-2018年的旅游扶贫研究内容进行计量分析。该软件可以直接捕捉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重要学者和研究机构。通过该可视化软件中的共现分析、关键词分析、聚类分析等功能,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对旅游扶贫研究知识基础状况及其研究内容进行辨析。

二、知识基础分析

(一)研究阶段分析

相关研究的文献量能够极大地反映该段时期的研究热度,如图1所示,可将旅游扶贫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①1997-1999年,旅游扶贫初步研究期。该阶段旅游扶贫相关文献研究极少,说明该段时期学者们对于旅游扶贫的了解度还不够,国家对于旅游扶贫方面尚不重视。②1999-2014年,旅游扶贫研究波动增长期。在该阶段旅游扶贫文献量处于缓慢波动上升期,专家学者对于旅游扶贫的认识有所深入,但是文献数量依旧不多。③2014-2018年,旅游扶贫研究急速增长期。该阶段旅游扶贫文献量急剧上升,呈爆发式增长。这一阶段的旅游扶贫研究内容更加全面,对于问题探讨也更加深入。据分析,旅游扶贫研究进展离不开政策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多次赴往贫困地区调研,提出各級党委都要重视扶贫。

(二)作者情况分析

作者的文献发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者的研究能力。根据数据统计得出发文量排前五的作者分别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邓小海、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曾亮、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肖洪磊、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的罗盛锋和黄燕玲、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的杨德进。据统计得知,关于旅游扶贫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学者只有13位,说明我国对于旅游扶贫研究的资深专家数量仍较少,国家应加大培养该方面人才的力度,设立专项培养基金,促进旅游扶贫研究群体壮大。

(三)研究机构分析

据统计,前5位旅游扶贫研究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表内中心度较强的为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为0.02,说明机构的旅游扶贫文献影响最大。其次是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中心度为0.01,这些机构的旅游扶贫文献影响度较大。

三、研究内容分析

(一)研究方法分析

通过对国内旅游扶贫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旅游扶贫研究方法呈现出前期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到中后期为适应旅游扶贫多变的具体情况而融入定量研究方法,多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主,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对旅游扶贫内涵探讨、旅游扶贫重要性阐述、旅游扶贫地问题探讨及解决经验总结;定量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旅游扶贫效应影响因素研究、绩效评价研究、扶贫效率及其形态空间分布研究;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涉及到扶贫效率、扶贫模式划分研究的同时,还涉及到居民参与行为和感知研究。

(二)研究主题分析

对所收集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中心度和频次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我国旅游扶贫的研究主题。据统计,关键词中较为重要的有“旅游扶贫”“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旅游”“扶贫旅游资源”“旅游业”“社区参与”“农户参与”等关键词,其中,“扶贫”中心度达到了1.42,说明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态是旅游扶贫的重要研究内容。“旅游扶贫”中心度达到了0.89,“旅游业”中心度为0.69,表明以旅游为手段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多数学者所看好的途径之一。“乡村旅游”中心度为0.62,“民族地区”中心度为0.51,表明了旅游扶贫的研究区多为经济不发达的乡村和民族地区。

(三)研究热点分析

在具体分析出旅游扶贫主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出当前旅游扶贫的研究热点,见图2。图中可见,以旅游扶贫为核心研究热点,向多个方面拓展。其中包括:“精准扶贫”“旅游精准扶贫”“旅游资源”“旅游”“贫困消除”5个方面。本文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以及对知识图谱的分析,将旅游扶贫的研究热点从宏观角度划分为以下几点。

1.旅游扶贫内涵研究

中国旅游扶贫内涵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国旅游扶贫理论与旅游扶贫实践在不同国情下的具体应用变化。周歆红认为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在于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的切实获益。王铁指出应避免将旅游扶贫简化为旅游开发。随着我国贫困人口比例降低,扶贫方式必然要从微观层面上深化,对此国家提出要实施旅游精准扶贫。针对我国扶贫国情变化,政府要把握好控制力度,制定出切实保障贫困者利益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带动地区贫困者积极参与到旅游扶贫事业当中,将旅游扶贫所带来的利益真正落实到每位贫困者身上。

2.旅游扶贫主体研究

在旅游扶贫研究中,有学者从贫困地居民出发进行研究,王耀斌指出精准识别贫困地区的贫困对象是解决脱贫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性步骤,同时还指出贫困人口面临着包括教育等在内的多维贫困。立足于贫困人口的切实旅游参与,无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也有学者从贫困地社区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李凡指出社区旅游参与是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参与程度关系到旅游扶贫的成效。因此,正确评价社区旅游参与能力,有利于政府制定切合实际的旅游扶贫政策,将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3.旅游扶贫路径发展研究

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努力提高其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全方面协调发展。熊剑峰指出旅游扶贫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关照”。同时,促进贫困人口的积极参与是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笪玲指出促进贫困人口的技能增进等是保障贫困人口参与权利的重要途径。为旅游扶贫区构建旅游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坚持走内生性帮扶路径顯得尤为重要。何星指出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有紧密的共生性。杨德进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旅游扶贫,降低全过程资源能源消耗。旅游扶贫工作虽有众多困难与问题,但不少学者结合各自特定的区域,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为今后的旅游扶贫路径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4.旅游扶贫效应研究

本文的旅游扶贫效应主要指旅游扶贫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以及负面效应。邓小海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指出对于贫困人口来说,经济效应是最重要的,能极大地调动居民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负面效应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相对来说总体影响较小,李佳通过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探析出居民对于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而对于负面效应不敏感,但在旅游破坏了本地风俗文化这一方面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普遍认同。因此,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有必要对地区文化进行文化补偿。为了提高文化补偿的效率和效益,就要确定地区文化补偿的优先级,挖掘其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制订科学的旅游扶贫规划、建立文化权益协作保障机制等。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将知网内符合条件的文献作为数据样本进行计量分析,从旅游扶贫研究基本情况与研究内容情况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旅游扶贫研究量激增。研究主体主要是各大高校的科研人员,其中,邓小海、曾亮、等学者的发文量较多,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等研究成果较为显著。

(2)旅游扶贫研究主题主要涉及旅游业、贫困地区、农户参与研究。经关键词分析可知旅游扶贫的研究区多为经济不发达的乡村和民族地区,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态是旅游扶贫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旅游为手段带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多数学者所看好的途径之一。

(3)旅游扶贫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内涵、主体、路径、效应4方面,内容较全面,但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旅游扶贫方面的研究较为全面,但对于旅游扶贫中一些更深层次的研究,如对于旅游扶贫地区的贫困人口利益保障机制研究、旅游扶贫地区相关利益者利益平衡点研究等方面较少涉及。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文献旅游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