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系茶苗根、茎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9-12-06
近年来,采用扦插繁育的优良无性系茶苗移栽建园,在各茶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运用。与传统的茶籽点播相比,无性系茶苗移栽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具体死苗原因,除了茶苗质量差、栽植技术不当、栽后管理不及时、行间过度套种,以及干旱、渍涝、冻害等灾害性气候因素外,根、茎部遭受病虫危害,也是导致茶苗死亡的重要原因。
一、主要病蟲害
1.白绢病。白绢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上越冬。除危害茶苗外,还危害瓜果类、茄果类、烟草、花生等多种作物。一般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沿土隙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侵染幼苗根颈部。危害初期病部出现褐色斑,表面出现白色棉毛状物,扩展后绕根颈一圈形成白色绢丝状菌膜,可向土面扩展。后期病部形成表面光滑、坚硬的油菜籽状菌核,并由白色转为黄褐色至黑褐色。茶苗受害后,因根颈部皮层腐烂,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导致叶片枯萎、脱落,最终全株死亡。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以6—8月发生最盛。凡地势低洼,土壤质地黏重、偏酸性,茶苗长势差,以及前茬作物感染过此病害的地块,都明显发病较重。
2.紫纹羽病。紫纹羽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茶苗根部与根颈部。发病后先是须根腐烂,呈褐色或黑褐色,然后蔓延到侧根。根部腐烂后呈紫褐色,表面布满丝状物,上有半球形的颗粒状菌核。茎基部常被紫红色的菌丝包围,质柔软、易剥落,根部皮层也易剥落。发病严重时,新梢发芽减少,地上部分逐渐萎蔫死亡。此病一般在高温多雨的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发生较重,病菌可随农事操作及雨水、地下害虫、根部接触等途径传播蔓延。茶苗调运时,如果苗木、土壤带菌,可导致病菌远距离传播。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偏大的地块容易发病;前茬发病严重,或重茬种植的地块,茶苗移栽后也容易发病。
3.立枯病。立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茶苗茎基部,新梢也可受害。茶苗被病菌浸染后,最初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圆形病斑,后扩大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略凹陷,其上散生许多黑色球形或扁球形的小颗粒(病菌分生孢子器)。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春季气候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危害。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较重,后期常造成茶苗叶片枯萎脱落甚至全株枯死。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大量茶苗枯死。
4.根癌病。根癌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幼龄茶苗。病菌在土壤或病组织中越冬,次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借水流、地下昆虫及农具传播,常从扦插苗剪口或根部伤口侵入,在组织内生长发育,刺激细胞加速分裂,初期产生淡褐色球形突起,后逐渐扩大呈瘤状,小的似粟粒,大的像豌豆,多个瘤常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瘤。瘤状物褐色、木质化,表面坚硬、粗糙。茶苗主、侧根均可遭病菌危害,受害茶苗须根减少,地上部生长不良,严重时可造成茶苗枯死。
5.根结线虫病。该病由根结线虫引起,主要为害茶苗根部。线虫侵入茶苗根部后,在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形似菜籽、黄豆的肿瘤,被害根系畸形、无须根,有时根系末端比前端更粗。高温少雨年份,地势偏高、土壤疏松、透气良好的地块,有利于线虫活动,根结线虫病发生较重。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瘦弱矮小、叶片发黄,干旱季节叶片易大量枯死脱落。
二、防治措施
1.选择无病茶苗。首先,要改善育苗设施,改进育苗技术,提高育苗水平,严防育苗期间各种病害的发生,确保培育的茶苗健壮无病。其次,对调运的茶苗(包括茶苗根部土壤),栽植前要认真检查,防止病菌通过茶苗调运远距离传播并带入大田。
2.栽前茶苗消毒。在茶苗移栽前,可结合泥浆蘸根、生根素浸根等措施,用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对茶苗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茶苗根、茎部病害的发生。
3.挑选适宜栽培茶树地块。栽植茶苗,应在适宜种茶区域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酸碱度适中(中性至微酸性)、地下水位较低或排水方便、不易积水的地块种植。土质黏重、酸性过强、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块,茶苗移栽后长势较弱且容易发病,因此不宜栽植茶苗。另外,前茬作物带有可侵染茶苗的病菌且发病较重的地块,以及线虫为害较为严重的地块,也不宜栽植茶苗。
4.提高整地质量。栽植茶苗的地块选定后,一要提前整地起垄,水田最迟要提前一年改为旱作,秋季按照茶园建设规范抽槽、施肥、回填,将枯枝落叶等有机杂物填于槽底,表层熟土回填于槽内,生土垄于槽面。这样在冬季冻融交替时,可以使生土逐渐熟化,同时减少土壤中的病虫数量,进而减少病虫对茶苗的危害。春季再将茶苗移栽于垄上。二是深挖排水沟,特别是水田起旱改种茶叶的,更要注意降低地下水位,以保持茶垄土壤湿度适中,严防雨季田间积水。
5.保护茶苗根系。茶苗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护好茶苗根系,移栽时要尽量用松软的细土护根,栽后浇足定根水,防止因茶苗根系受损、出现伤口,给病菌侵染带来可乘之机。
6.加强栽后管理。茶苗移栽后要科学套种、适度遮阴,适时中耕除草,看苗追施肥料,保持土墒适宜,促苗生长健壮,以增强其抗病能力。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加深、疏通沟渠,确保沟沟相通、排水流畅,尽量避免土壤湿度过高给病害发生创造条件。发现病苗要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销毁,同时对病穴撒石灰粉消毒。
7.药剂防治。对白绢病、紫纹羽病、立枯病等真菌性病害,可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对根癌病,关键是要防治好地下害虫,减少根系受损;对根结线虫病,可用3%的米乐尔(氯唑磷)颗粒剂,或10%的益舒宝(灭克磷)颗粒剂,或10%的福气多(噻唑磷)颗粒剂进行防治。
(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农村局 熊飞 邮编:4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