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功勋”孙家栋:天域苍穹那青丝白发的凝望

2019-12-06王建蒙

知音(月末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孙老孙家老伴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获得国家勋章,他坐着轮椅,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授勋。

孙家栋院士已经九十高龄,此前曾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作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还荣获“改革开放”先锋称号。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中国探月工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他是中国航天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

本刊特约记者王建蒙是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是孙家栋的“忘年交”。年初,王建蒙曾与在海南工作兼休假的孙家栋魏素萍夫妇朝夕相处三个月,在一个饭桌吃饭,一起散步、聊天。孙家栋的话题不外两个,一是道不完的航天情,二是说不完的家庭事。

他在忙国家大事,不怨他

2019年初,年高德劭的孙家栋尚精神矍铄。两位白发老人腿脚都不方便,一个人坐轮椅,另一个人就在后面推着。在蓝天白云下,他们脸上洋溢着开朗的笑容,那种恩爱之情让人羡慕和感动。

记者:孙老、魏阿姨好!时光过得真快啊!半个多世纪前,还记得你们最初相见的那一刻吗?

孙家栋:说来话长,转眼已经70年了。1948年,我从辽宁省瓦房店市,考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到苏联留学。1958年,我从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毕业后回国,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原创工作。

1959年“五一”劳动节,我只身前往哈尔滨相亲。在秋林百货公司二楼,我跟素萍第一次见面,她圆圆的脸上有一双好看的大眼睛,使我立马对她有了好感。站在那聊了几句,她就把我带到她家去见她妈妈。她妈妈觉得我的眼睛一个大一个小,生怕我五官不端正,所以把我支到外面,在光天化日下仔细端详后,觉得我相貌还算端正,身材个头也算满意,言谈话语间觉得我这人还算老实厚道。我终于通过了她家众目睽睽的审核。

记者:通过了“审核”,爱情就顺风顺水了吧?

孙家栋:我们开始互通书信。过了100天,素萍从哈尔滨来到北京,到医院心血管科当医生。今年8月,就到了我们结婚60周年的纪念日啦。

孙家栋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一边走一边说,素萍扭着脖子回头望着孙家栋。

孙家栋(笑):你看,人家今年87岁了,眼睛还是那么大,还是那么有神,可我们老孙家遗传给我的眯眯眼却更是越来越睁不大了。

记者:孙老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家庭幸福,可以成为事业的强大助推力。

孙家栋:我们结婚后,正赶上导弹研制初期,我天天从早忙到晚,家里的事根本顾不上。1962年,儿子出生时,正赶上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遇到问题,我承担了技术设计任务,一头扎入故障分析中,根本无暇顾及夫人。

1967年,女儿出生时,同事蹬着三轮平板车把素萍送入产房,我正忙于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卫星总体机构,没空去。第二天晚上,我才去了医院,可又到了关门的时间,我盯着女儿粉扑扑的可爱脸蛋,都没来得及抱抱女儿,在夫人床边停留了十几分钟,安慰了夫人几句,便匆匆离去。

记者:阿姨就不觉得委屈吗?

魏素萍:女儿出生那会,我躺在医院的床上很伤心,看到别的产妇都是家人欢天喜地、全力照顾,自己床边却见不到他的身影,我就一阵心酸……

记者:阿姨,您都是怎么调整过来的?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啊,您是不是早就习惯了?

魏素萍:自打与家栋在一起,就没见他闲过,家里的事情指靠不上他,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我知道他在忙国家大事,不怨他。

记者:孙老,搞导弹、卫星研发,除了艰苦,还要当无名英雄。这一点是不是最难让家人接受?

孙家栋:当时中国研制导弹、卫星刚起步,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我们必须坚持这个原则!

魏素萍:深更半夜的只要电话铃一响,他总会一骨碌从床上跳下,跑到外屋接电话。有一次,他一手捧着电线不够长的电话,一边斜着身子伸长脚尖把门踢上,也许是风的作用,“咣当”的关门声把我惹恼了:“这家里就我俩,你工作上的事就是再保密,也不至于这样防备我吧,难道我是坏人不成,这职业病也不能这样对我摔門!”他也不辩解。

孙家栋:不能有丝毫大意,即使对亲人也不行。

记者(笑):阿姨为孙老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付出和牺牲,“军功章也有您的一半”。

孙家栋:老伴这是对我的默默支持和奉献呀!

半夜看月亮,谁解其中味?

走着走着,孙家栋问老伴是不是该换班了。老伴从轮椅上下来,孙家栋坐上轮椅,老伴推着他。两位老人满脸堆笑,心境像孩子一般。

记者:作为我国第一颗大容量通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孙老肯定经历了很多难忘的大事。

孙家栋:1994年11月24日,火箭、卫星都已测试完毕,太平洋上的远洋测量船和分布在国内不同地点的航天测量站,都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发射场的各项工作也已就绪,卫星发射进入最紧张的时刻。这天,素萍突然感到自己的半边身子失去知觉,尽管医院竭尽所能对她进行了紧张的抢救和治疗,但她从面部到胳膊、腿脚却不由大脑支配,由于嘴角不协调,说话也变得不清晰。

消息当天传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发射场,几乎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大家却不敢告诉我。航天发射前的情景,若用战争形容,那便是临战前夕,作为临战前的技术负责人,我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要保证每个异常现象都逐项逐个归零,要绝对做到火箭、卫星不带问题上天,我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后来我才知道,北京单位的同事尽可能为素萍妥善安排了要做的所有事情,发射现场的同事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敢把她的病情告诉我,不知道素萍病倒入院的唯一一个人,竟然就是我。

一周后,卫星被成功送入太空。多日积攒的疲劳和紧张突然一放松,我浑身像散了架似的无力,而在北京与美国航天代表团的谈判还接力般地等着我回去主持。我支撑着疲惫的身体,咬牙完成了谈判,在会谈文件上签了字后,当天便累倒了,医院用担架把我抬进了航天医院。我躺在病床上输液时,想起在西昌与老伴通电话时,总是催她快讲、快讲,这时突然惦念起老伴来,老伴这一段时间为什么没有一点消息?莫不是她那有什么情况?

我跟同事一问,才弄清老伴在卫星发射那天突然病倒的情况。后经再三要求,我和老伴住在了北京同一个医院接受治疗。看见躺在病床上满身管子、電线的老伴,我内心满怀歉疚,无以言表。

记者:阿姨,您是不是也很担心孙老?

魏素萍:我看到家栋苍白的脸上写满了憔悴和疲惫,就猜到他肯定也生病住院了。我患了脑血栓,尽管言语吃力,但连说带比划,向医生表达要如实了解孙家栋的病情。后来,医生同意了我的请求,并按他们的想法,把我们安排进了同一间病房。

孙家栋:素萍出院后,半边身子麻木,说话不清楚,吃饭、喝水不利索,走路崎岖不平,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她的四肢恢复正常功能,我在精神上鼓励她,在生活上照顾她,再忙,我也要挤出时间,和她一起锻炼身体。一年后,素萍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让身边的人都惊讶不已。

记者:是什么力量使阿姨这么快恢复了正常?

魏素萍(眼眶湿润):是家栋用爱心,使我的身体发生了奇迹!这一年,他体重一下子减了20多斤。他还开心地打趣道:“这个减肥办法真好,就连最难对付的脂肪肝,也一下子恢复正常了。”

记者:2004年,中国航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探月工程全面启动。这年,孙老您已经75岁,还是扛起了总设计师的重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孙家栋:我心里非常明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肯定会出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中国航天就是在克服困难、规避风险、顶着压力中前行的。实现中国人奔月、绕月、落月和从月球上回到地球家园,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脑子里只要装上了问题,便会感到茶无味、饭不香,甚至终日沉默寡言,苦思冥想。

魏素萍(插话):一天半夜,我一觉醒来,发现床上的孙家栋不见了,细听旁边的书房和卫生间里没有一丝动静,吓得我大叫:“家栋!家栋!”阳台上传来了孙家栋的声音:“好好睡你的觉,别一惊一乍、大惊小怪的,我在阳台上看月亮。”

记者(笑):孙老,作为总设计师,您工作这么紧张,还有闲情逸致,半夜起床看月亮?

孙家栋:那天晚上,我已经睡醒了一觉,看着从窗帘缝透过的一缕明亮的月光,脑子里浮现出白天萦绕的问题,顿时睡意全无,干脆爬起来蹑手蹑脚来到阳台。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繁星满天,我盯着挂在空中的那轮明月,随着月亮从树梢的标志物一点点移动,我仿佛看到了月亮上蓝白影像上的名堂,绞尽脑汁地结合探月工程中的一些问题,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魏素萍:我披上衣服悄悄来到阳台,看到家栋盯着看月亮的那个专注劲,忍不住唠叨:“哎哟,老头子,这半夜三更的,你也不披件衣服,这么静静地站在阳台上,这不是吓唬人嘛。这睡到半夜人没了,你说这是咋回事嘛?”我拿了件衣服披在他身上,搬了把椅子,放在他身边。

孙家栋:此时啊,真成了“举头观明月,内心解百思”。

布鞋踏出航天路,他是个好男人

记者:2007年,中国探月工程首战告捷!在这成功的欢喜时刻,全国的电视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摄影师抢拍到的镜头,孙老您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这是何等的令人感动!

孙家栋:在航天发射试验过程中,曾遇到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我都没有掉过眼泪,此时可谓是悲喜交加的激动泪水,也足以说明中国实现探月工程的艰难。

记者: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听说您从北京航天医院拔掉输液针头,赶往机场奔赴西昌卫星发射场。

孙家栋:这么重要的时候,我怎么能缺席呢!

记者:您还担任“嫦娥二号”的高级顾问,中国航天取得的一个个奇迹,与您的贡献密不可分。

孙家栋(笑):您过奖了!

记者:有一个关于鞋的细节,足以证明您对中国探月工程所做的贡献。

魏素萍(笑):那几年里,家栋不停歇地飞来飞去,一会儿跑到发射场,一会儿跑到测控天线工地现场,一会儿检查卫星生产,一会儿查看火箭总装。我心疼他,对他说:“你天天上了汽车赶飞机,下了飞机赶会议,总停不下来。你又不喜欢穿皮鞋,觉得脚丫子太累,我还是给你买软乎的布鞋穿吧。”我每年得给他买四五双布鞋,咱不能说是布鞋不结实,主要是家栋穿鞋太费。

记者:为了中国的探月工程,孙老一年要穿破好几双布鞋,正说明他为了航天工程走了很多很远的路——一年几双布鞋所踏出来的是航天拼搏路,是一位科学家脚踏实地的奋斗之路!

魏素萍(笑):你这么说,他恐怕要发飘了。

记者:孙老与鞋的故事,我也亲身经历过。有一次,我和孙老一起到新加坡出差,趁有一点闲暇,孙老提出想找个卖女鞋的地方。我不知道他买女鞋是什么意思,到了鞋店才知道,他是想给阿姨您买双合适的软鞋。孙老就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一张纸鞋样,说这是他让阿姨站在纸上比着脚画好剪下来的,边说边把纸样塞到鞋里比试,我们在场的人都大为感慨,孙老是位大科学家,却这么温柔细致,我们都为他的认真精神和对阿姨的体贴感动了。

孙家栋(笑):给她买双鞋算不了什么大事,这是应该的,她为我付出了很多。

魏素萍:家栋很不容易。他腰肌劳损的毛病几度加重,剧烈的疼痛常常让他步履艰难。大脑供血不足的旧疾,让他每天疲劳至极,经常头晕目眩。而皮肤过敏,他需要使用激素才能控制病情。他同时还要照顾我,不是我夸他,他是个好男人……

[编后]已经90岁的孙家栋,自称“90后”,每个月依然从东飞向西,从北飞向南,只争朝夕、不知疲倦地推动着中国航天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首次颁发国家勋章,孙家栋便获得了这一重要殊荣。2019年9月29日,当记者从电视上看到孙家栋坐着轮椅,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他颁发国家勋章时,不禁百感交集。

授勋后,记者向孙家栋院士致电祝贺!孙家栋说,他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项,但这枚国家勋章无疑是最高的荣誉。他说,自己是23位“两弹一星”科学家中还健在的三位之一,其实,这项国家最高荣誉更应该属于他们,他不过是替先驱者代领了这枚最高奖章。同时,他也意识到重任在肩!只要一息尚存,他就会奋斗不止,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余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编辑/胡平

猜你喜欢

孙老孙家老伴
LARGE TIME BEHAVIOR OF THE 1D ISENTROPIC NAVIER-STOKES-POISSON SYSTEM*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长寿老人的“快乐大餐”
老伴,幸福相伴
鸟巢大作战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
“松鼠爷爷”的趣味生活
六旬老人的追影梦
百岁老人的“养生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