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下信息化新挑战及应对

2019-12-06陈铁军杨帆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9年11期
关键词:招生考核信息化

陈铁军 杨帆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多所高校率先全面实施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申请-考核”制。随着申请人数逐年增多,生源背景多元化、管理者层级复杂化、人才选拔公平性需求的迫切化、科学性的数字化等多方面挑战对研究生招生信息化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构建数据精准、集成度更高、功能更齐全、灵活而稳定、安全而用户体验良好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系统成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申请-考核”制;招生;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21-0028-04

一、引言

博士研究生作为创新人才的主体,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高水平大学需要选拔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博士研究生。

“申请-考核”制是一种对申请者进行全面衡量和考查的人才选拔方式,是目前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的主要选拔方式。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笔试+复试”的考试招生制度。伴随着经济、社会、教育结构的变迁与发展,学科人才选拔和生源国际竞争的迫切需求与传统招生制度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招生制度,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亟须改革以适应和满足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的需求[1]。

近年来,我国多所高校率先探索试点,进而全面实施了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博士生“申请-考核”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为我国高水平的人才选拔增添了新的模式,赢得了社会共识。随着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在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中的推广,在流程视角下,“申请-审核”制实质上已经扩展包含了生源视角下的“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直接攻博”三种招生方式[2];在学习方式视角下,扩展包含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在授予学位类型视角下,扩展包含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同时“申请-考核”制在我国部分高校针对某些特殊硕士项目,也已逐步成为主要的招考方式。“申请-考核”制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已赢得学术人才选拔单位的心理认可和倾向性选择,实施“申请-考核”制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恰如文献[2]中所述:“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试点了‘申请-考核制,实践证明,此种招生方式更有利于增强高校人才选拔自主权的获得感,更有利于继承发扬‘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和‘择优录取基本原则,更有利于践行‘管办评分离和‘放管服结合治理理念。”

研究生招生信息化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研究生招生的全过程,深入研究生招生的各个环节,为不同群体提供多样的服务,对于研究生招生管理与人才选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生招生信息化是提高人才选拔效率、增强人才选拔科学性、保障人才选拔公平性的重要支撑手段。因此,有必要在《新时期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思考》[3]基础上,以“申请-考核”制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笔试+复试”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系统,对研究生招生信息化进行再思考,以满足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将要面对的人群范圍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的深层次需求。

二、“申请-考核”制下新挑战

1.申请人数逐年增多,生源背景多元化

传统的考试招生制度,组织考试包含命题、制卷、考试、阅卷等多个环节,风险和压力较大,选拔效果不明显。考试招生过程中,众多考生多次往返校园和驻地参加考试,申请者需要付出较多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申请-考核”制提高了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可降低或减少国家教育考试风险,降低社会成本,也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效率。因此,我国多所高校率先探索试点,进而全面实施了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申请-考核”制。我国的优质高校吸引了大量以往“不敢考、不想考、不能考”的人来申请,社会逐渐认同了“申请-考核”制的招生制度改革,同时也对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主要表现为:①申请人数大幅增加。在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开始“申请-考核”制高校试点的2011年约为6.6万人,至“申请-考核”制已经全面推广的2018年增长至近9万人,年增幅约为5%,至2020年极有可能突破10万人,招生计划的快速增长,带来我国博士研究生申请人数的大幅增长,满足了提高人才选拔效率的迫切需求。从微观层面,如图1所示,Q大学2015-2018年改革前后普通博士的申请人数由3600人增加至超过5000人,改革后申请人数保持相对稳定的高位,申请人数的增加带来了信息量的几何级数增长。②生源背景的多元化。从学位授予的统计数据看,全国通过普通招考的入读博士人数不断走低,而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的学生比例则有大幅度提高,2008年通过普通招考入学的博士生学位授予比例高达79%,2016年则将至59.4%,而通过硕博连读、直接攻博入学博士的学位授予比例则从2008年9.4%增至2016年32.1%。生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使在普通招考的生源内部,生源组成也更加复杂,申请人学术背景趋向多元化,生源结构高度多元化。同样以Q大学为例,如图2所示,“申请-考核”制,全面实施后,更加有利于吸引海外硕士学历的申请人,Q大学归国硕士生源占比逐年以0.5%增加,生源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传统招生信息库采集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生源报考需要。

2.管理者层级复杂化,管理权限渐变化

2018年,随着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落地,与之匹配的我国专业学位招考方式也逐步由试点进入到大范围的推广阶段。其中以非全日制的工程博士研究生为例,早期的工程博士以“申请-考核”制招收专业博士。其中,“申请-考核”制为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提供了制度基础,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为“申请-考核”制提供了实践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长。实践证明,“申请-考核”制不仅适用于学术型人才的选拔,同时也适用于专业型人才选拔。“申请-考核”制已成为面向应用和实践的高端专业人才主要选拔方法。

在专业学位领域,更强调培养的交叉性、贯通性,因此采用项目制组织与实施基本单元的招考方式已日渐成为专业学位招生的主要招考方式。因此,在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管理视角下,其管理权限及管理层次复杂性主要表现如下两个方面:①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不再是单一的教育部(省教育厅)、高校研招单位、院系三级结构,而是跨学校、跨院系的项目组形式,即使在院系层级下,也有可能存在多个项目组的管理模式,我们称之“0.5级”的管理形式,而这种管理形式下,管理权责分配、管理实施都将对研究生信息化提出极大挑战。②对于“申请-考核”制,包含了“个人申请-材料审核-综合考核-监督保障-事故处理”的招生模块化全流程,在其时间轴方向,管理者趋向多元化、管理权限趋向渐变化,教育部、招生单位、招生院系、导师、推荐专家、项目组负责人、监督保障机构(纪委)在整个链条中的不同阶段、不同实施方案、不同模块中的管理权责也各有不同。那么,如何随着招生时间轴的推进,进行管理权责与层次的再分配,也给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带来了更加复杂的要求。

3.人才选拔公平性需求的迫切化

以考試分数作为公平判断的依据,是目前社会普遍接受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高层次人才选拔中用“申请-考核”制后,社会对于公平性还有一些疑虑。打消社会对于人才选拔的公平性焦虑情绪,最有效的办法即为信息公开,那么如何及时、有效、公正、持续地对社会进行“申请-考核”制的由招生简章及目录伊始至录取入学的全流程信息公开,对于研究生招生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于考核全过程的多环节、多模块、多手段的招生信息记录,保证招生环节处处有留痕,也成为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努力方向。例如:在高层次人才选拔中,不同学科对人才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有一定差异的,甚至一些学科有特殊的个性要求,而对这些差异性特质的考试,统一考试是难以满足的,如何在“申请-考核”制过程中,即能保证公平性,又能实施特殊性、个性化的考察,也是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努力方向。

随着我国公民对于个人隐私权意识的增强,同时也为了加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确保研究生招生的公开、公平、公正,需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保证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中,涉及个人隐私、国家保密信息的事项在有限权责范围内进行阳光评审,这也是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才选拔科学性的数字化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是由申请人提出申请,招生院系组成专家组审查申请材料并进行综合考核后择优录取。考生由填报个人简单信息转向申请人向申请院系提供满足基本要求前提下的个性化、全媒体申请材料。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数据结构也由传统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相结合为主转变,其中非结构化的多媒体申请材料主要格式包括个人照片、各种证书扫描件、PDF格式申请文件、短视频个人特长展示等个性化信息,从而导致数据结构更加复杂,同时数据来源也更加复杂,不仅来自于申请人、教育部上级部门、招生单位、招生单位其他各部门的相关业务数据,同时也将来自于导师、评审专家、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等。另外,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申请人(考生)各种过程信息资料至少要保存一年,如此大规模的数据存储、管理也对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申请-考核”制是以基层招生单位不断实践、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它打破了传统考试制度对学术志趣和基本素养等方面素质考查不足的桎梏,有利于责任和权力的下放,有利于导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进行人才选拔。“申请-考核”制依靠专家的学术判断能力,发挥学科专家的作用,“选什么人、怎么选人”“考什么、怎么考”都由学科专家决定。因此,人才选拔手段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那么,在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适应、面对丰富的人才选拔手段以及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是目前需要的主要问题。

研究生招生数字化信息是提供人才选拔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数据挖掘的信息是各研究生招生单位评价生源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除了提供信息精准管理和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外,研究生招生信息化还要对数字化招生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找寻规律,为各级部门人才选拔提供可靠的科学决策依据。在研究生招生信息化中构建多维度、模块化、易实践的专家预判系统,科学、全面、有效地评价学术人才,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生源质量的因素,不断优化和制定更加符合招生单位人才选拔标准的系统。

三、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应对

1.研究生招生信息化与用户体验的深度融合

研究生招生信息化最基础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研究生招生信息的精准管理,为各类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人性化服务。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思维浪潮,在招考方式进入“申请-考核”制后,申请人数逐年增多,生源背景更加多元化,管理者层次更加复杂背景下,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生命活力完全来自于各级用户体验度。因此,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只有与用户体验深度融合,保证精准性与易用性,研究生招生信息化才能发挥其巨大优势,而这种用户体验提升的本质则是研究生招生系统信息化的搭建者不能闭门造车,要倾听各级使用者的多种不同的声音,把触角深入到各级用户之中,从根本上优化工作流程,厘清各类角色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服务。

2.研究生招生信息化与模块化设计的深度融合

“选什么人、怎么选人”“考什么、怎么考”都由学科专家组决定。“申请-考核”制的本质是学术人才选拔的责任和权力下放的具体表征,那么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位类型、不同层级管理者的人才选拔手段与形式都不尽相同,丰富的人才选拔手段,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对研究生信息化系统的弹性具有较高需求。另一方面,“申请-考核”制小组成员独立打分可以打消在高层次人才选拔中用专家判断作为公平依据的疑虑,能够体现以专家组集体判断来保证人才选拔公平性,并及时、有效、公正、持续地对社会进行信息公开,因此研究生信息化又需具备一定的刚性。如何既能保持“申请-考核”制带来的研究生信息化灵活性与弹性化,又能保持人才选拔公平性对于研究生信息化的刚性要求,研究生招生信息化与模块化设计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选择。每个模块内部涵盖的招生政策与公平性的设计机制是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骨架。人才选拔单位通过发布招生简章,实施细则预设模块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架构管理者层级关系预设模块间的管理界限,从而保证“申请-考核”实施的弹性化,而一旦模块间的逻辑关系与管理权限确定,则模块间的软连接又转变为硬连接,以保证整个招生的公开、公平、公正。

3.研究生招生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随着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实施。考生由填报个人简单信息转向申请人向申请院系提供满足基本要求前提下的个性化、全媒体申请材料。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数据结构也由传统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相结合为主转变,数据存储空间爆发性增长,同时伴随着申请人数的大幅增加,多年累积招生信息的叠加效应,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由此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各级管理部门理念的转变,相对于我国以往各部門都独立开发对应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维护,造成各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以及有效交流现象。我国各级管理部门正在逐步落实信息一体化建设,我国高校也正在逐步走出信息孤岛困境,这也为研究生招生信息化进入大数据时代奠定了良好的数字化基础。

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日益成熟,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研究生招生信息化与高校招生决策系统已成为我国研究生信息化建设者的共识。其中统计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共同构造了数据挖掘技术的三大支柱,基于成熟的统计学方法与海量大数据的前提下,研究生招生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成为了必然的因果关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研究生招生信息化,机器通过学习申请者的申请材料,考核过程中的录音、录像信息,以及生源个人征信的数据挖掘和经验丰富的专家对于申请人的判断,来构建能够不断进化的专家预判系统,为专家进行人才选拔提供可靠的依据,科学、全面、有效地评价学术人才。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深度分析影响生源质量的因素,不断优化,自我学习性地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招生单位人才选拔标准。当然,人工智能未来还牵扯到隐私问题,甚至是涉及保密、法律和伦理的问题,所以必须规范,仅作为“申请-考核”制专家进行人才选拔的辅助工具。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申请-考核”制已逐步成为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研究生招生工作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基于新招生模式下衍生出的招生工作,由于得不到研究生信息化的支持,仍由各级用户手工完成。在数字化的今天,各级用户对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更新需求日益强烈,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工作必将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数据精准、集成度更高、功能更齐全、灵活而稳定、安全而用户体验良好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系统必将成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解决招生过程中大量的重复人力劳动,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化、科学化的工作流程,同时以各种丰富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功能为学校招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任模,屠中华等.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3):6-9.

[2]李芹娜.中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文献质性考察与量化研究(1981-2017)[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3]王任模,黄静.新时期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68-70.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招生考核信息化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