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12-06高静
高静
摘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而问题意识是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是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前提。在阐释社会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问题意识对研究生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 社会科学研究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45—02
研究生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之一,对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抓住更核心的部分,避免重蹈覆辙。总之,“问题意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起来,并成为研究生的一项必备素质,以此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一、社会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内涵
社会科学作为科学三大领域之一,形成于18—19世纪,是一门研究人以及人类社会的科学,是探索和揭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脱离了现实问题,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因此,社会科学研究主体必须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
本文将问题意识概括为人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甚至是感到疑惑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主动提出质疑并积极进行探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问题意识大致包括四个环节: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验证问题,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意识体系。其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最核心的部分,它是整个研究过程的起点,也是决定我们的研究最终是否有意义的关键环节。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必须贯穿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始终,社会科学研究主体要善于发现问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社会科学研究才会取得长足发展。
二、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有学者指出“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1]由此,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阶段最根本的任务,也是不断开拓自己视野,增进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的核心要义在于创新,不仅自然科学研究需要创新,社会科学研究因其复杂性特点更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有创新才会有发展。而创新又从何而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问题是创新的起源,人只有在遇到了问题时才会引发思考,才有可能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形成独特的思维,才有可能实现创新。可见,强烈的问题意识才是创新的重要源泉,才是激发创新性行为和创新性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问题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创新性的表现。因此,研究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从引导研究生树立问题意识出发。以问题为中心,在积极探究与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2.有助于提高科研效率,形成高质量的成果
任何科学的研究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索,把问题意识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始终。一般而言,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会产生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通常也是科学研究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围绕着有价值而实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能够提高科研效率,最终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就是对这种有价值且实在的问题自觉发现、提出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活动。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因此,必须围绕着切实问题而展开,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实现新的突破。总之,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研究生在所选问题本身的质量上有所改善,进而提高研究效率,避免重复研究等问题,最终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由上可见,问题意识在研究生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水平,作出创新性成果的重要前提。因此,有效培养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
1.进行正面引导,提高社会科学研究兴趣
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且理论比较晦涩难懂,很多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兴趣,导致科研的内在动机缺乏,直接影响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确立。林崇德先生在其主编的《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兴趣是引起人们积极从事活动的内驱力,是最活跃的动机,它犹如催化剂不断地促进人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对某个问题加以深入思考。”[2]马克思的科研经历正是对这一观点的验证,如果没有他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爱,也就无法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是推动研究人员克服种种困难与挫折,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探究最终解决问题的内在力量。因此,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提高研究生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趣。导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自身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及高昂的科研热情对研究生展开正面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必要时组织研究生一起进行科研活动,使研究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从而建立起科研兴趣,在兴趣的促使下,进行问题探究,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
2.阅读经典文献,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问题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专业素养,即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专业知识储备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对经典文献的阅读。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研究生普遍存在着文献阅读量不够的问题[3],这就决定了大部分研究生自身知识结构具有不完整性,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很难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学习读书不是一件盲目的事,必须有目的和计划,阅读的文献不是随便一本书目就可以,必须是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书籍著作以及各种学术论文。在阅读本专业领域文献的同时,也要注重閱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拓宽自己的视野,构筑丰富而又健全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自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研究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导师也要发挥其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研究方向等,为学生指定相应的阅读文献,引导学生充分领会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研究动态。研究生在阅读经典文献,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地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理论以及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研究和解决。
3.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专业教育,属于高层次教育阶段,并不是简单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思想、知识等相互碰撞的过程。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甚至是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见解。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展开交流,就会由一种思想变成两种思想。主动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才会获得更多有助于我们思想进步和发展的知识和信息,更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发现新的问题,甚至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有助于研究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因此,学校以及老师要尽可能地为研究生创造更多便于学术交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比如开展学术沙龙、读书交流会或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学校讲学等,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养成与人交流探讨的学习习惯,通过每一次的交流,循序渐进地激发自己的问题意识。总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最终树立起良好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王亚青.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张文燕.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6.
[4]张小宁.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研究——以A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D].深圳大学,2017.
[5]郑秀芹,毛维国.社会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西部学刊,2018(8).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