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华为形成海啸般舆情,这不正常

2019-12-06单仁平

环球时报 2019-12-06
关键词:舆情舆论逻辑

单仁平

华为前员工李洪元被拘251天的事件最后带出如此轰轰烈烈的舆情,已经超出了事情本应有的逻辑。任何一家公司或者机构面对这样的舆论冲击,其应对手段都是有局限的。让这场风波以最符合中国公众利益的方式来着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是我们大家从情绪中回到常识和事物的原本逻辑。想一想华为与中国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真实关系,再回过头来探寻一下事情原本的脉络,摆脱那些夸大的东西和试图误导我们大家的用意,让理性的旗帜在情绪的海平面上重新飘扬起来。

首先,李洪元被羁押251天,华为有多大责任?华为的一名基层主管是报案者,这一报案在法律上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客观说,华为的责任就这么大。接下来是法律程序,李洪元被令人遗憾地羁押了251天,国家赔偿表达了对这一羁押的法律态度。但客观说,这些都是司法程序问题,不是华为能够影响的。

有人怀疑华为干预了这个过程,但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证据,而且华为那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深圳龙岗区检察院最后做的又是不予起诉的决定呢?华为是一家讲法律和讲规则的公司,对一名前员工搞司法迫害,这不符合该公司的基本价值观,而且是充满风险的。我们认为,不应对华为使用有罪推定的逻辑,并让它主导舆论。

华为的声明很短,遭到了“缺少温度”的批评。但据我们了解,这当中有一些隐情,促使华为低调、简短地回应。也许过一段时间,事情的脉络会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在这之前,权且将这作为华为的一次“公关失误”。那么它因此该受到多大的批评呢?

很多人联想到,华为一定对自己的员工很无情。坊间关于华为“狼性文化”的传闻被用来作为对这一批评的佐证。但我们想说,华为对员工的关怀不可能不高于中国公司的平均线。任何成功的公司,都首先必须善待员工,否则它决不可能有凝聚力。华为一路打拼到今天,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眼下又在全世界所有大公司中遭到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最猛烈打压,它如果对员工是冷酷的,队伍早就散了。

华为的声明给人以不尊重公众情感的印象。但事实是,任何一家大公司不重视公众情绪,都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华为正被美国“往死里打”,它的海外市场开拓面临严重挑战,国内市场更加成为它不能出闪失的根据地。它怎么能不重视公众的看法呢?

有一种怀疑是,华为傲慢,就是不在乎。然而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全世界不可能有一家真正敢于冲自己市场耍大牌的公司。华为这种走南闯北,知道获得一个市场的认同是多么不容易的公司,它的“傲慢”完全不合逻辑,与最基本的商业经验相抵触。因此不能不说,这种“傲慢”来源于舆论场的想象。

就事论事地批评华为,是正常的。有时因为信息不对称,出现对华为的误解和责怪,也不奇怪。但是形成针对华为海啸般的负面舆情,就不能认为是正常的了。

请注意,舆论在这件事中有几个共鸣和不满,包括工作不稳定的风险,与机构发生冲突时个人处于劣势并可能受到迫害,在司法上遭遇被不合理羁押的冤屈等等。本案只是华为一名基层主管报了案,舆论发酵起来后,就将这些危机感全都倾泻到华为公司的头上,这不应该是华为承受的负荷。

我们不能不说,舆论场针对华为的激烈发酵,有一些是信息不对称所致,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带节奏”的结果。在华为最困难、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它因为卷入了一起受到国家赔偿的案件,案件审理结果看上去没有支持华为最初的举报,随后所形成的舆论海啸就扑向了华为。说实话,经历过舆论场一些风雨的人不可能相信这是一个完全自然的过程。

到了这时,或许需要让理性出来帮着做一些整理了。华为是当下中国崛起遭遇挑战时期承重最大的公司之一,美国很明确想要让它死,国内也有少数人顺着美方的思路在诅咒它。在具体的争议层面,事情是一个逻辑,但当我们的判断涉及对华为的根本性肯定或否定时,一定有战略利益和动机会参与其中。

再次重申,对华为的正常批评没有问题。但今天形成的针对华为的舆论面貌,不能不说令亲者痛仇者快。我们不能这样干,警惕不被人朝那样方向带了节奏,这是我们中国人在这个复杂时代必须拥有的集体情商。

最后,我们也希望华为坚强,正确地面对公众的各种声音。请做好你们的事情,并且相信,历史不会辜负诚恳和百折不回的团队。▲

(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逻辑
逻辑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