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2019-12-06王真真

关键词:尿路感染预见性医嘱

王真真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 102206)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动脉血压升高,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容易导致脑底小动脉壁纤维变性,进而诱发脑出血的发生,手术清除血肿是其首选治疗方式,但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容易并发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加大死亡风险[1]。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我们收治的47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60岁;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首次脑出血;24 h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引起脑出血;机械通气治疗禁忌症;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既往有脑出血史、胃肠手术史;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老年痴呆症;中途放弃治疗或转院;研究依从性较差。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61~86岁,平均(72.54±3.54)岁,高血压病程4~19年,平均(8.94±1.36)年。将其根据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与预见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及常规营养支持,定期消毒病房,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等。预见组则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潜在护理风险,并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具体如下:

1.2.1 心理预见性护理

护理人员需及时与其建立有效沟通,清晰地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告诉患者术后只要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是可以有效促进言语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并列举一些康复实例,构建合理的心理疏导方式,使患者摆脱心理压力,安全接受治疗。并选择合适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等,让患者更全面地掌握自身病情,消除其对疾病未知的恐惧。

1.2.2 颅内感染预防护理

颅内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较为严重的感染问题,发病机制较复杂,引流管污染、留置引流管时间过长、脑脊液漏等均会导致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2]。因此,术后需遵医嘱选择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量缩短各种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留置时将引流管牢牢固定于头皮上,避免引流管脱落;穿刺拔针后需加固包扎,避免脑脊液漏的发生。此外对体质较虚弱,营养状态较差的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细菌入侵。

1.2.3 肺部感染预见性护理

妥善固定好气管插管,若患者痰液较黏稠,遵医嘱给予吸痰处理,吸痰前后给予患者高浓度高流量吸氧,并做好气道湿化,根据吸痰管内径调节吸引压,严格控制吸痰时间,以15 s内最适宜,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告诉患者头部不宜过分摆动,以免损伤到气道,对气道反应较高者,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需立即停止吸痰,待不适反应缓解后再给予吸痰。定期协助患者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呼吸堵塞,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管道。此外,需严格掌握拔管时机,尽早脱离呼吸机和拔管。

1.2.4 尿路感染预见性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通常会伴有排尿困难,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管,详细记录24 h尿液的量、颜色及性状,确保管道通畅,励患者多饮水,以起到冲洗膀胱作用,减少尿路感染。定期更换尿袋,每周定时做尿培养一次,对膀胱有感染者,可遵医嘱采用抗生素冲洗膀胱。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老年人的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颅内感染)。(2)观察比较两组老年人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与ICU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老年人的感染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人的感染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老年人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治疗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人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治疗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老年人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治疗时间比较(±s,d)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 ICU治疗时间预见组 47 1.64±0.36 7.34±0.67传统组 47 2.82±0.56 9.60±0.97 t 6.508 5.566 P 0.011 0.018

3 讨 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有预防性目的的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主要通过提前预测分析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再给予针对性防范干预,有效保证护理安全,其护理效果已得到临床一致认可与肯定[3]。本次研究对预见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后,预见组的感染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预见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与ICU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我们先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指导,对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再采取相应地预见性护理干预,避免了以往常规护理的盲目性,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预见性护理,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后期治疗配合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容易破坏天然的血脑屏障,且术后必然要留置引流管,若留置时间过长、引流管脱落或感染,都会加大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2]。研究中我们根据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给予预见性护理,并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有效提高患者抵抗力,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此外,肺部感染与尿路感染亦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较为常见的感染问题,研究中我们针对性给予预见性护理,有效避免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总的来说,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各种感染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治疗时间,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预见性医嘱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