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9-12-06何海芝

关键词:阿托阿司匹林缺血性

何海芝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63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其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的大脑出现不可逆的损伤[1],甚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急救效果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临床研究发现,动脉粥样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而脂质代谢异常是造成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基于此,我院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使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拜阿司匹林进行联合治疗,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6.84±6.85)岁,病程9~72 h,平均病程(34.54±10.37)h;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6.36±6.22)岁,病程8~72 h,平均病程(35.63±11.3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发病时间均<72 h;②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2]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③患者经颅脑CT/MRI检测均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④患者无凝血障碍或严重肝肾疾病;⑤患者对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无用药禁忌;⑥患者在接受治疗前15 d内未使用过其他治疗脑梗死的药物;⑦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活血化瘀、脑神经保护等对症治疗,必要时降低颅内压、扩管,并对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进行调控,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即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0.1 g/次,q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即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0 mg/次,qd,温水送服[3],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以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和血脂水平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NIHSS评分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ADL)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优;血脂水平检查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样品,离心,取上清液,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比较(±s)

组别 n ADL评分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38.13±10.15 77.54±12.92 17.04±5.58 9.61±4.47对照组 43 39.72±13.22 69.38±11.73 16.94±5.63 12.88±5.59 t-0.626 3.066 0.083 -2.996 P 0.533 0.003 0.934 0.004

2.2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和HDL-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s,mmol/L)

表2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s,mmol/L)

组别 n TG TC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4.76±0.77 1.36±0.43 6.44±1.37 3.15±0.71 3.52±0.54 1.51±0.54 1.65±0.32 2.47±0.49对照组 43 4.79±0.69 2.75±0.57 6.32±1.29 5.04±1.39 3.41±0.46 3.14±1.28 1.71±0.35 1.89±0.40 t-0.190 -12.766 0.418 -7.940 1.017 -7.694 -0.830 6.013 P 0.850 0.000 0.677 0.000 0.312 0.000 0.409 0.000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患者的动脉管腔狭窄或堵塞,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组织缺氧而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可有效促进患者脑部缺血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恢复,但是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且患者易出现阿司匹林抵抗,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其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合成[4],从而促使干细胞表面的胆固醇合成量降低,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TG水平,并增加LDL-C的受体数目,加快LDL-C的代谢,从而发挥调节血脂的作用,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可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进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NIHSS评分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托阿司匹林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