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亚小农模式 竞争不过 大农场吗

2019-12-05邵海鹏

南方周末 2019-12-05
关键词:小农经济东亚耕地

邵海鹏

农业补贴过高,财政负担沉重,高粮价又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在全球市场开放之下,依赖高度保护的本地农业将受到严重冲击

在学术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农业模式,被视为东亚模式。该模式的形成,从地理条件来看,人多地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于东亚地区人口密度普遍较高,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丘陵、山地比例过高,导致土地细碎分割,规模化经营难度较大。可以说,小农经济的存在是根深蒂固的。

尤为重要的是,土地政策又加剧了小农经济的特征。二战后,在非农就业无法吸纳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为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而出现大量流民,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都实行了比较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扶植大批自耕农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该模式还实行严格的每户耕地最高面积限制和转让限制,严格限制耕地的非农化利用,也限制企业法人到农村承包土地。

对于东亚模式,学界肯定其在二战后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在人口严重过剩,社会保障严重匮乏,城市化水平很低的背景下,严格限制耕地流转,为农民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免除了加于农民身上沉重的地租负担,维护了社会稳定。

然而,时代总是在发生变化的。不论是东亚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提高,还是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业竞争加剧,小农经济必然要面对大农场经济的正面挑战。因此,东亚模式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就暴露无遗。尤其是在全球自由贸易背景下,农产品价格低就会冲击农产品价格高的国家。

审视东亚模式,由于限制农场规模扩大,导致竞争力缺乏,农民收入低,使得年轻人逃离农业,老人农业逐渐蔓延,农村发展呈现后继乏人的态势。笔者曾经到过日本、韩国农村,所见农民无不是花甲老人,甚至年逾古稀。日韩政府部门也均对农业后继无人表示忧虑。而且,由于地价不断上涨、政府给予农业大量的补贴和农业支持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东亚农民传统的小农思想浓厚,又让其不愿意放弃土地,使得兼业农民比例高。

由此导致,农业补贴过高,政府财政负担沉重,高粮价又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全球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高,依赖于高度保护的本地农业也将受到严重冲击。

受内外部压力的影响,东亚模式地区也在不断调整农业发展政策。比如,这些地区都经历过新村运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激发农民务农的积极性,扭转乡村的衰败。此外,除先后减免农业税外,还采取了一些共同的支农政策,比如提供价格补贴;为农民提供农机购置、基础设施建设补贴;为保证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提供金融支持;对耕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人进行补贴。

跟东亚模式直接竞争的是大农场模式。这是如今称雄于全球的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加拿大、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农场面积大,能够实现发达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以美国为例,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3S技术的勃兴,美国开始转向精准农业。生物技术在美国农业生产领域里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高度重视。经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品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品质、产量和抗病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不过,对于中国农业,没有必要刻意去强调什么模式,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现实情况,进行选择。比如,中国东北、新疆地区,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媲美于美国的大农场模式,不论是个人承包,还是合作社流转,其规模化、机械化的程度,连美国农民见了,都会竖起大拇指。然而,对于福建、浙江、贵州等一些省份,要么是受地形,要么是受人地矛盾冲突,总之是受现实条件的影响,决定其必须实行小农经济模式。

既然小农经济不易被改变,那么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就成为中国大部分农业地区的当务之急。目前不断涌现的新农人、农村电商,正在塑造全新的农产品供应链,有望给小农经济找到新的立足点。

(作者系媒体人)

猜你喜欢

小农经济东亚耕地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作业设计初探
学霸“三小只”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纬度对比研究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