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畸形、死胎孕妇对死亡教育的需求调查
2019-12-05张豪
【摘 要】目的:调查胎儿畸形、死胎孕妇对死亡教育的态度及需求。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因胎儿畸形或死胎在我科引产分娩的100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结合多种量表自制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调查表,调查其对死亡教育的态度及需求。结果:不论胎龄大小,胎儿畸形、死胎孕妇对死亡教育的需求都是相同的,但是胎龄越大,越难接受胎儿畸形或死胎,尤其是28周以上存活几率很大的有机新生儿。结论:胎儿畸形、死胎孕妇对死亡教育的需求很大。死亡教育中,他人之死不仅仅包括生活于世的人的死亡,也包括妈妈肚子里宝宝的“死亡”,任何人都可能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甚至是胚胎、胎儿,因此,应全面开展死亡教育,并扩大死亡教育中他人之死的范畴,使之不仅仅局限于已出世的人。
【关键词】胎儿畸形;死胎;死亡教育;生命教育
【Abstract】ObjetiveTo: investigate the attitudes and need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fetal malformation and stillbirth for death education. Methods: 100 pregnant women who gave birth due to fetal malformation or stillbirth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l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e survey.The attitude and demand for death educ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es with various scales.Results: Regardless of gestational age,the demand for death education is the same for fetal malformations and stillbirths. However,the older the gestational age,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o accept fetal malformations or stillbirths, especially for organic newborns with a high survival rate over 28 weeks. Conclusions: Pregnant women with fetal malformations and stillbirths have a great demand for death education.In death education, the death of others includes not only the death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world, but also the "death" of babies and mothers. Anyone may face sudden death,even embryos and fetuses.Therefore,death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scope of death education for others should be expanded so that it is not confined to those who have already been born.
【Key words】Fetal malformation,Stillbirth,Death Education,Life Education
“死亡態度”是指个体在面对死亡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心理内部倾向[1]。目前,国内关于“死亡态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在校大学生、医疗工作者及肿瘤患者等特殊人群上,对于“死亡态度”方面的教育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胎儿畸形、死胎孕妇对于“胎儿死亡”的态度几乎未涉及。本研究旨在调查胎儿畸形、死胎孕产妇对“死亡教育”的态度及需求,并试图找出影响“死亡态度”的因素,对下一步开展“死亡教育”打下基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因胎儿畸形、死胎在我科引产分娩的孕妇100例。年龄23~40岁;孕14~28周76例,29周~42周24例;文化程度:高中文化12例,大专文化64例,本科及以上文化24例;有宗教信仰者2例。
1.2 调查方法
结合多种量表,自制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调查表(见表1),对胎儿畸形、死胎孕妇的个人基本信息、接触死亡情况、死亡态度、死亡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得到有效问卷98份,一例34周胎儿畸形孕妇及一例36+2周死胎孕妇拒绝参与调查。在进行死亡态度调查时,共有32个有关死亡态度的问题,对每个问题的5个条目进行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给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越同意这一问题的观点。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建立表格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死亡教育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胎儿畸形、死胎孕妇了解过死亡教育的仅有45.6%,而从未接受过死亡教育的高达71.4%。
2.2 死亡教育需求情况
关于死亡教育的问卷,共有12个问题,对每个问题的5个条目进行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给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越同意这一问题的观点。调查结果显示:即使胎儿畸形、死胎孕妇对死亡教育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但是对于死亡教育的需求高达90%以上,绝大部分参与调查的人都同意死亡教育有实施的必要,认同死亡教育的实施可使人们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死亡教育的实施可降低对自身及他人死亡的焦虑和恐惧(见表2)。
3 讨论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门研究人类精神的深层学科,它的开展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历史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探讨生死关系、传授死亡知识的一个教学过程,它的开展蕴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2]。通过对死亡问题的探讨,使人们能够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健康、科学、合理的死亡观,影响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和行为,消除人们对死亡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现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死亡,达到正确认识死亡、珍爱生命的目的[3]。但是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基本都是谈“死”色变,不愿正面面对死亡问题,致使中国教育领域无法触及乃至深入探讨死亡教育[4],较大的文化障碍和心理障碍是高校开展和普及死亡教育的拦路虎[5]。
在我国,由于死亡教育的普及程度太低,大部分人都未接受过正规的死亡教育,只有少部分人从互联网及朋友同事口中听说过有关死亡教育的信息,导致人们在自身或者面对亲人即将离世时不能很好的调节自我情绪,从而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尤其对于孕妇来说,全家人关注更多的是新生命的诞生,而没有想过妈妈肚子里“宝宝”的“死亡”。有研究表明,死胎、胎儿畸形的孕产妇抑郁水平较正常孕产妇高,其中胎龄较大的孕产妇抑郁水平高于胎龄较小的孕产妇[6], 这也印证了死胎、胎儿畸形孕妇在面对胎儿突如其来的死亡时不能很好地及时调整自我情绪,从侧面说明了我国死亡教育的欠缺。本次调查中也发现,能够在家里公开谈论死亡的孕妇,对于死亡的态度明显高于避免在家中谈论死亡的,这也说明了家庭对个人的积极影响。
在西方国家,人们在生前选择自己喜欢的墓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通常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忌讳谈论死亡,即使在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也会尽量避开孩子,人们幻想着不谈论它、不去想它,死亡就不会来临。“死”,是一个遭人避讳的字眼,人们一提到“死”,首先想到的就是悲伤、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当不好的事情发生,人们会下意识地在孩子面前闭口不谈,想把黑暗、灾难、恐怖等隔离在孩子的世界之外,避免他受伤害。其实,最好的保护,是家人亲口告诉孩子坏消息,并教他如何直面现实。有儿童专家表示: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答案。人的一生,从一岁多开始到死,都有必要接受死亡教育。如果全民从小就接受死亡教育,从各个方面感受生命的美丽,让幼儿在体验消亡痛苦的同时,更好地面对失去,珍视生命,让幼儿感知:生命的消亡不是无尽的悲伤,而是无穷的希望[7],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就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接受亲人、朋友甚至孩子的死亡,不再独自沉浸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尽悲伤中。
死亡教育可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虽名为谈死,实乃谈生。死亡会使人对人生的价值及意义做深刻的检讨;会使人充分体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界,从而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每个人可以使用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术与策略,来处理内在的冲突和对死亡的恐惧。
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压力、情感的困惑、疾病的折磨等造成一些人不能很好的调节心理状态,会采取极端的手段结束生命。特别是一些临终患者不堪忍受病痛折磨,在他们以死亡解除痛苦的要求得不到医生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也会采用自杀的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令人悲痛万分。死亡教育可使人们树立科学文明的死亡观,可以预防不合理的自杀行为,同时还可以促进生前预嘱在我国的推广,建立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正确对待荣辱得失,珍惜生命,从而避免自杀行为所致的不良后果和影响。
目前,我国死亡教育的对象从仅限于医学生、预计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的各类疾病终末期患者[8],慢慢扩展到在校大学生,也有学者开始关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人已经越来越关注死亡教育。从本次调查来看,胎儿畸形、死胎孕妇对死亡教育的需求是很大的,从何时开始,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死亡教育,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锡宇,庞海玉,宁晓红等.医学生死亡态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38(8):1204.
[2]黄智杰,王春艳,石岩.医学生死亡文化教育知识认知现状调查分析——以川北医学院为例[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66):2.
[3]刘霞,李洪娟,周扬等.生死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死亡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5):921.
[4]朱凯琳.从大学生自杀事件审视高校死亡教育的开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8):83-84.
[5]George E.Dickinson[1];Elizabeth S.Paul[2].End-ofLife Issues in UK Medical Schools.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Medicine.2015.32(6):634-640.
[6]彭民文,张豪.死胎、胎儿畸形引产孕产妇抑郁水平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85.
[7]杨宇思,朱斌凤,朱红.运用动画片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J].文学教育,2018,8:95.
[8]桑合珍,王莹莹,孙晓云等.死亡教育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