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居建筑空间格局的更新设计研究

2019-12-05任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空间格局传统民居传统村落

任佳

摘 要: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原有的村落城市化的方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千村一面”。文章对石洞沟村落建筑的特征和现状进行研究,针对现阶段人们生活方式影响下的传统村落进行了更新改造方面的探讨,在对石洞沟村做了调研和材料的收集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和分析,从传统村落建筑空间格局的多方面入手探讨外部空间关系的和谐性。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石洞沟村;传统民居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

傳统村落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是近年来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热点,它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聚落形式,也是容纳代表当地的风土文化和民俗的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它所承载的文化,就保存了我们中国文明发展的成果。

石洞沟村是高山镇的一个传统村落,村落总体格局保存完好,至今仍然延续了原有的街巷肌理、民居类型,对于保护、传承和研究豫中浅山丘陵地区聚落环境、建筑风格、民俗思想和社会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实例研究价值。

(二)研究对象及目的

本文以河南省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传统民居建筑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村落的基本概况、民居建筑的形态特征以及村落的风俗习惯进行深入详细了解。同时,结合国内外优秀理论及实例,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再生问题的创新设计构想,对高山镇石洞沟村传统民居建筑具体的再生设计提出方向性指导建议,形成完整的研究过程。

二、石洞沟村现状调查研究

(一)基本概况

1.地理环境

高山镇隶属河南省荥阳市,该镇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区,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此处三面环山,村庄坐落在谷底,村前一条叫澄川河的小河穿村而过,自古以来便是个文人雅士隐居和养老的风水宝地。石洞沟村的街巷空间受村庄选址、自然地形和建筑布局的影响,村内的巷道依山就势,沿建筑之间的院墙铺设,街巷的空间构成形态与山体、建筑形态密切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2.历史沿革

石洞沟村自有文字记载有600 多年历史,如今村里约75%是傅姓人。家谱记载,他们是傅姓始祖傅说之后,汜水傅岩里造版筑时,殷商武丁访贤,拜傅说为相并以地名赐姓。隋末,中原战乱,举族迁徙山西平阳府避难。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傅说后裔仲坤三人遵祖训回迁汜水傅岩里商相祠(现在石洞沟)。

3.人口及社会经济情况

石洞沟村现有 15个村民小组,586户人家,总人口2751人,其中外出人口约800人。其中,傅姓占85%以上,外姓大多也是傅氏姻亲。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54.4公顷,总耕地面积2248亩,人均收入2900元,主要产业是种植业(玉米、小麦、油菜)。村民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

(二)石洞沟村传统建筑现状

笔者在前期调研阶段在小组成员的配合帮助下对村落整体的建筑就建筑功能、建筑年代、建筑高度、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宅院布局主要为一进合院形式的建筑布局形式,仅有一座二进合院。石洞沟村是目前郑州境内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直观地展示了中原地区的村落格局、街道设置、民居类型和民风民俗,对于保存、挖掘、传承和利用民间聚落环境、建筑风格、民俗思想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实例研究价值。在对石洞沟村进行了现场调研并结合专业资料进行分析后,对村落现有的建筑进行了分类,即村落建筑年代、高度、质量,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了建筑现状分析。

1.建筑年代

根据建筑年代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该建筑的保护价值,大量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属于民居建筑,唯有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是商相祠,非常具有历史价值。石洞沟村中有22.3%的建筑为民国之前修建。建筑呈“条状三点分布”,村落古建筑多靠近古道边、河道边,建筑之间的距离比较紧凑。1949年之后的建筑多为公共建筑,例如工厂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建筑多为民居建筑。

2.建筑高度

村落建筑的天际线也是构成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村落整体建筑高度不协调的建筑对整体的风貌也有极大影响。村落中现存建筑多为低层民居建筑,大部分为一层和二层的民居建筑,近代建造的民居开始出现了二层以上的。

3.建筑质量

将村落范围内建筑质量分为三级,按良好、一般、较差来区分。建筑结构保存完好,无使用安全隐患的多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修筑完成的建筑;建筑质量一般,外观有部分墙体剥落,但不妨碍使用的多为1949年以后所建建筑;建筑质量较差,具有较大使用安全隐患的建筑多为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

三、近代石洞沟村民居建筑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村落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之下,村落的现有发展状况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传统村落居民缺乏对传统村落保护价值的认识,居民放弃原先居住的古宅并在新建和改建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建筑材料,布局缺乏统一规划,部分新建建筑与周边传统建筑不相协调,严重破坏了村落原有的风貌。

(一)村落原有肌理被破坏

现阶段村落民居建筑处于一种居民自由拆建维护的状态,使传统民居的形象乃至整个村落的风貌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居民移居新房,传统旧民居大多被闲置,传统石洞沟村的古民居在长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多数已呈现破败迹象。

(二)建筑形态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石洞沟村的新建民居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穿插在原有的传统民居之间,使得建筑形态杂乱,严重影响了传统村落风貌。传统建筑形态破坏主要表现在建筑外形从原先的瓦房矮房到洋房多层的演变,以及民居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从“传统的带有群体价值取向的整体水平式”的形态向“以个体价值取向为主的片段垂直式”的形态转变。建筑材料也从卵石与土坯混合砌筑的墙体结构形式向钢筋水泥、瓷砖等逐步升级。同时民居建筑尺度越来越大,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阻隔了景观视线的通畅性,容易使得邻里之间关系走向冷漠。

(三)建造水平低下

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对传统村落民居建设多停留在宅基地的管理上,对民居整体的设计缺乏直接有效的引导,加之建造村落民居的自主性和自助性特点,村落居民对其民居的建造停留在“门面”上,室内空间的功能较为混乱,大量空间被闲置浪费,其建造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要求。

四、石洞沟村建筑空間格局更新策略

综合上述所涉及问题,在石洞沟村建筑空间格局的更新中,笔者将着重从村落肌理、街道尺度、天际线与居住建筑有联系性的外部空间等方面,从村落整体入手进行把控,使新建民居在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基础上与传统民居风貌相协调。

(一)村落肌理

新的建筑空间规划应在石洞沟村原始底图上进行,从而既传承了传统肌理又为有机更新的“微循环”改造模式提供了方便。根据前期调研分析的数据将现有质量较好的古建筑群落保留下来,并做了重点群落(林门古建筑等)的整体更新,如恢复古建筑群传统空间格局,整治部分不协调的风貌外立面等。以村中保留完好的院落肌理为蓝本,通过梳理这些典型的院落形式的平面肌理布局(前屋后窑、二进院、四合院、三合院),从而设计传统村落中其他不符合原始肌理的院落。

(二)街道尺度

从目前石洞沟村被列为传统村落的现状出发,以旅游为主题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就未来发展态势来看,汽车作为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会越来越多地走入村落。然而石洞沟村现有道路宽度最多达4m,只适应人们步行和以人力车为主的出行方式。在石洞沟村的民居建筑更新中,根据建筑专业标准规范,住宅小区双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根据《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的研究,当街道宽与建筑檐口高大于1m小于2m时,空间感较为舒适。在传统村落街道设计中,一般取的值在1m和2m之间,道路营造一种“通而不旷”“畅而不散”的小气候。因此,街道原始传统宽度以及街道两侧民居建筑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更新中都应保持,不要轻易拓宽改变。

(三)天际线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一种因地制宜的传统规划理念,使得中国大部分传统村落的建筑群落都是融于自然的,天际线形式也是溶于自然的一种主导因素,建筑群落的整体高度要与山体轮廓或水体走向相一致。石洞沟村的建筑群落天际线是以蝎子山为背景的空间结构,趋于平缓,石洞沟村的传统民居多为二层或以下建筑,故新建建筑应当服从原有统一高度,使村落整体建筑天际线以山为背景形成协调的层次。

五、结语

在传统村落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迅速蔓延,造成传统民居被破坏甚至面临消亡的后果;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传统居住建筑正被村民遗弃,古村落的风貌也受到破坏。传统民居亟待专业研究领域的指导抢修,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及更新。保护传统民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促进村落居民对其村落的地形地貌、山川湖泊等自然因素,对村域传统资源、格局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符号等人文环境因素,对村落生活习惯、当地民俗等社会环境因素产生自发的认同感。第二,新增的民居建筑必须考虑从传统元素(如空间形式、比例尺度、结构材料、色彩装饰等)中寻找精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其转化为自身可用的一部分。第三,建筑师应当在民居建筑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引导角色,引导村民挖掘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优秀元素,引导村民将优秀元素在新建民居中灵活使用。

参考文献:

[1]卢真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

[2]周建明.中国传统村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胡燕,陈晟,曹玮,等.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1).

[4]陈小红.传统聚落型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温州苍坡古村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5]骆中钊,王学军,周彦.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空间格局传统民居传统村落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