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9-12-05林涵唐超礼王仲根洪炎
林涵 唐超礼 王仲根 洪炎
摘 要: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师主动施教为核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師灌输知识的状态,缺少探究思考与应用内化。很显然,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课程“通信原理”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对知识更深的内化和顺应且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通信原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1-3]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智能移动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可以增进师生之间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在《通信原理》教学实践中,以教学班级为试点,依托一款基于云教学大数据环境下用于辅助教学的交互式信息平台——超星学习通,尝试进行智慧课堂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依托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和超星学习通(简称一平三端,如图1)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二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进行综合性评价,逐渐实现相应的教学效果。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环节:课前线上线下预习、问题汇总和预习情况讲评、重难点问题讲解和讨论、随堂测试和答案解析、课后作业和拓展思考、专题分组研讨。这六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相互穿插、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组成完整的有序发展的教学模式与过程循环。
2 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案例
“通信原理”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讲授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系统地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模拟及数字通信系统信息的传输,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下面以此课程为例,介绍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通信原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情况。
教师利用电脑端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手机端“学习通”app为教学辅助平台设立课程门户,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精心设计并实施六个环节教学内容。
课前,通过“学习通”推送资源,发布预习要求和本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针对预习内容提出具体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基于学习通上发布的微课视频、课件或案例资料了解课程基本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分小组讨论,约15分钟。主讲教师根据从各小组收集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炼,确定重难点问题,准备课上重点讲解的内容。
课中,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签到后,教师对预习情况进行简单讲评。然后,引出课前汇总的5个重难点问题。开课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内以教师讲授为主,知识点讲授更加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以选人、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讨论部分响应波形的引入时,让学生参与思考并理解第I类部分响应波形为何兼具理想传输特性和升余弦滚降谱特性的优点。课堂结束前15分钟,教师通过手机端发布随堂测试,题量为3-5道,难度适中,学生使用手机登录“学习通”完成测试,约5分钟,答案解析大约需要5分钟,测试结果纳入线上考核成绩。接着由教师提出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考的问题,布置学生要完成的作业。
课后,根据创新性能力培养、探究性和个性化的需要,针对核心知识点设计研讨课题,从前沿课题中提炼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多个教学案例,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应用,教师提供课下的在线指导、资源和点评。
需要强调的是,依赖于大数据技术学习分析,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三大过程实现精准教学。图2为笔者在学习通后台中截取的相关学习数据。课前通过推送微视频、讨论区等形式,实现数字化预习和预习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准确掌握来自一线学生的学情分析。通过智能评判系统实现预习预设的问题评测,判断学生在预习阶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为教师的备课提供可靠的信息。课中通过穿插投票、抢答、选人、问卷活动、随堂练习等新颖的互动方式,进行实时记录、统计,快速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与内容。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后台大数据的统计功能,及时了解学生课后的学习动态和分组专题研讨的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和进行客观公正的学生成绩评价。
3 智慧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基于超星学习通和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地位,变被动为主动。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了面向学生的网络教育,优化了课程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重点和难点内容得到强化。
在评价方式中,采用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投入合作的热情,也更加重视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
在专题实训中把教室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通过网络直播等手段组织学生接触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开阔了视野,扩展了知识面,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串联起来,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国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笔者将超星学习通应用在《通信原理》教学中,是对《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迎合了本科院校移动信息化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希望该研究能为电子信息类教师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开展移动式教学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案例。
参考文献:
[1]朱洁.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经济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5):179-180.
[2]李萌.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36-40.
[3]徐良,易际磐,冯美玲.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验光技术课程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30-33.
基金项目:安徽省智慧课堂试点项目:通信原理智慧课堂试点(2017zhkt180);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学习产出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18jyxm0203);安徽理工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通信电子类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1808085QF197)
作者简介:林涵(1986-),女,山东威海人,博士,讲师,从事通信信号处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