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建议
2019-12-05李玉萍求伟
□文|李玉萍 求伟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是实施国防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军民融合对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了渠道,完善了措施。
高校要积极落实教育部、军委国防动员部2019年1号文件精神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应在国防教育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2019年军委国防动员部1号文件的出台,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时代军事理论课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四个服务”为指引, 适应新形势下中国梦强军梦的总体建设目标, 将军事理论课作为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建设, 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制定切合实际的军事训练计划。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军事训练计划,并严格实施以确保军事训练的效果。1994年国家颁布《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 要求将军事理论课纳入教学大纲, 并制定培养方案。2001年4月28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其中,对实施国防教育的主体、对象、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规定。经过20多年发展, 军事理论课不管是从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军委国防动员部2019年1号文件的出台,进一步为各高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军事训练计划提供了很好地依据。
纳入军民深度融合国家战略视野,破解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难题,发挥军队、军校积极作用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任务,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统筹发展、国防动员现代化建设、新兴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因此,要把大学生国防教育纳入军民融合中,有效发挥军队、军校的积极作用,破解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难题。
挑选高素质的军事教师。要在高校里挑选一批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良好的军事实践能力的教师,从而满足高校国防教育的需要。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是不可能完成基本的授课任务, 更谈不上讲成精品课堂。同时, 军事理论课教师还应有良好的军事实践能力, 有计划有目的的到军事基地军事单位参观学习和交流实践, 以丰富自己的军事实践能力, 进而满足军事理论课教学需要。
利用好部队转业的优秀干部和士兵。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部队转业的优秀干部和士兵。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师资短缺现象或多或少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高校可以从当年部队的退役干部和士兵中选取一些优秀的人充实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来。这些退役军人大多数政治品质合格,军事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可以充实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也是国防教育的新鲜血液。有了过硬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的国防教育效果会大大增强。同时客观上也解决了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给地方政府安置就业减轻了负担。当然,这一点高校还可以进一步与地方相关军转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政策上的支持。
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利用高校的驻地优势,积极开展跟当地驻军部队的联系,特别是驻地军校的联系。驻地部队和驻地军校有着丰富的军事教育资源,高校可以跟驻地部队签订教学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这样就可以确保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充足。特别是一些军校的军事理论课和军事基础课教员,他们具备尚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军事教学经验,可以担负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利用军营开放日,组织大学生进军营参观学习,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国防观念和意识。
科学优化教育内容,准确定位教育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大力推进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要不断丰富充实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在保持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基础上, 根据新军事变革的形势和强军行军的要求, 重点丰富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就及现代化建设任务等内容, 特别是新时代国家军事斗争新思维新战略新举措, 围绕国内外重大国家安全事件、国际热点军事斗争问题及重要学术研究理论和成果, 丰富和扩充相应的知识内容, 采取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也可探索尝试“慕课”等依靠网络技术的新教学手段, 使教与学“活”起来, 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另外,高校还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以实践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依托, 切实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综合素养。要全面落实并不断提高大学生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以实践教育和军事训练为抓手,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综合素养。军事训练是对高校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关键环节, 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国家安全观念、提高军事技能的基本途径。因此, 要切实加强对军事训练工作的组织领导, 与军事理论课教学一样纳入大学生的必修课, 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有力、计划科学周密、训练方法得当、学生终身受益。在加强军事训练的过程中, 坚持训练和育人相统一, 使军事训练成为培育新时代接班人综合素养的大课堂。在开展军事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开展实践教育,通过军训、走进军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实践教育方式,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到国防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因地制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国防教育效果。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发挥高校中团组织、学生组织的巨大作用,开展国防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以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