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
2019-12-05肖燕
肖燕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东区急诊科 江苏 扬州 225002)
脑梗死作为当今社会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一种疾病,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脑梗死的时间指标与预后恢复密切相关,所以护理的2个关键因素是缩短手术等待时间与并发症的预防[1]。相对于常规护理方式,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能会更好的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这是因为它能够指导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坚持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缩短手术等待时间、促进预后恢复为目的,对于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全方位科学的评估,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位患者提供系统、整体的一套护理流程[2]。本研究以时间与研究相对照,结合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与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案例从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择12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单双号,单号为参照组6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双号为研讨组63例患者采取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本次研究案例经检查完全符合脑梗死疾病诊断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以及患有精神类疾病患者。
参照组患者年龄分布于37.1~64.4岁,均龄(53.62±5.16)岁,男女比例36:27,入院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值(14.62±3.16)分。研讨组患者年龄分布于36.9~63.2岁,均龄(52.89±4.42)岁,男37例,女26例。入院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值(14.62±3.16)分。临床一般资料显示,以上两组患者的3项指标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完全满足分组要求。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6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讨组63例患者采取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1.2.1 病情评估与辅助检查 患者一入院,急诊医生立即安排其进行相关检查,并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评估表,对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如体重、详细的发病时间等)一一询问,快速准确的进行评估。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辅助检查,同时告知共辅助检查的必要,首先应排除溶栓禁忌,明确其是否有溶栓适应症之后,完成肝肾功能、血常规以及头部CT等辅助检查。
1.2.2 绿色通道的开通与即时吸氧 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最大程度缩短脑梗死患者入院办理的时间,免除部分院前手续(如缴费等),之后产生的费用会自动录入患者的账户。立刻采取吸氧处理,同时监测其血糖、相关生命体征,通过建立2条静脉通路,1条作为平衡水电解质与补液之用;1条置入留置针20号,作为治疗溶栓之用。
1.2.3 健康宣教与情绪控制 在患者救治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产生负面情绪与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对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情绪安抚,以成功案例的说明激发患者治疗的信心,提升其依从性。
1.2.4 溶栓处理与饮食指导 在治疗之前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要仔细询问,详细了解。发病6个小时以上的患者参照其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检查结果采用相应的溶栓方式;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溶栓之后应确保其舒张压在100mmHg之下,收缩压在180mmHg之下。治疗溶栓整个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瞳孔、肌力、体温与意识等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明显的呕吐、血压升高与头痛症状,即刻停止溶栓治疗,与此同时复查头颅CT,确定合并脑出血的发生与否。在治疗结束后应对患者的饮食给予正确的指导,禁止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鸡蛋、动物肝脏等)的摄入。在患者出院之前强调每隔3个月应入院复查1次,并鼓励其适当的锻炼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临床结局与治疗效果判定各项生理指标。
通过睡眠障碍、运动障碍、排尿困难、颅内水肿、颅内出血等症状方面的改善效果予以评估。临床结局通过待手术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总死亡率以及48小时死亡率4个指标来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对比
参照组中出现睡眠障碍、运动障碍、排尿困难、颅内水肿、颅内出血等症状患者分别有3例、12例、6例、4例、8例,研讨组分别出现1例、5例、1例、2例、1例,由此充分说明研讨组疗效远胜于参照组,P<0.05,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临床结局对比
研讨组待手术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总死亡率以及48小时死亡率4个临床结局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临床结局指标对比()
表2 临床结局指标对比()
组别 n 待手术时间(分钟)第一救治时间(分钟) 总死亡率 48小时死亡率研讨组 63 22.06±3.23 12.81±3.33 4(6.35) 3(4.76)参照组 63 34.42±4.39 26.24±4.42 12(19.05) 8(12.70)
3.讨论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脑组织一旦发生损伤,患者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影响其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3]。就国内现在的医疗水平而言,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是尽早的治疗与干预[4]。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是以简化护理流程为主要目标,通过构建科学的护理理念,一切工作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采取开通绿色通道、缴费挂账等一系列的措施,尽量减少从发病到接受救治所花费的时间,护理人员以通俗的语言与温和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并不断安抚与鼓励患者,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
本研究数据显示,参照组中出现睡眠障碍、运动障碍、排尿困难、颅内水肿、颅内出血等症状患者分别有3例、12例、6例、4例、8例,研讨组分别出现1例、5例、1例、2例、1例,同时研讨组待手术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总死亡率以及48小时死亡率4个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由此充分说明研讨组疗效与临床结局远胜于参照组,P<0.05,组间差异较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不仅有效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而且对改善临床结局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