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2019-12-05贾岷
贾岷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星耀医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剖宫产手术是通过手术刀切开孕妇腹部,再将婴儿娩出的分娩方式,手术前需要对孕妇进行麻醉,且麻醉的效果要求快速、安全,能保持良好的肌松状态。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酞胺类局麻,其作用为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产妇神经纤维细胞膜内而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麻醉,小剂量时则起镇痛作用[1]。临床上,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均是常用的麻醉药物,且麻醉效果各有优势,为比较分析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本文对我院妇产科选取的7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了分组比较,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诊的78例剖宫产产妇,例数选取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纳人标准:产妇均经过医学影像、体格检查确诊,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1~42岁,孕周38~41周,孕次1~3次,产次0~3次。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情况()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情况()
组别 年龄(岁) 孕周(周) 孕次 产次实验组 36.34±2.25 39.4±0.4 1.4±0.4 1.3±0.5对照组 36.62±2.53 39.2±0.6 1.3±0.3 1.2±0.3 t 0.4897 0.8342 0.0696 0.2966 P 0.6258 0.3610 0.7919 0.4793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布比卡因进行麻醉:产妇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对其进行吸氧,且建立静脉通道。监测产妇机体功能的相关指标,如血压、心率和脉搏等。采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即将浓度为0.75%的布比卡因2ml溶解于1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麻醉。
实验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即将浓度为1.00%的罗哌卡因溶解于1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再进行麻醉;此外,两组产妇均配合进行腰一硬联合麻醉,且两组产妇在麻醉过程中均采用侧卧位,选择产妇的腰椎第3~4间隙作为穿刺点,按照顺序使用硬膜外和腰麻针进行穿刺,当脑脊液流出后,在蛛网膜下腔缓慢匀速地注人麻醉药物[2]。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为三个阶层:显效:产妇在经过麻醉之后,术中无任何不适,表现为安静,无疼痛感,肌松效果好;有效:产妇在经过麻醉之后,术中肌肉松弛,内脏存在轻微的牵拉不适,伴有轻微的疼痛感;无效:产妇在麻醉之后,肌肉紧张,有疼痛感,存在明显的内脏牵拉,需要给予丙泊酚、氯胺酮辅助[3]。(2)统计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对比
实验组产妇麻醉总有效率92.30%,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对比[n(%)]
2.2 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
实验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的对比()
表3 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的对比()
组数 列数 麻醉起效时间(s) 运动阻滞恢复时间(h)实验组 78 57.55±4.2 5.38±1.4对照组 78 64.89±4.4 6.77±1.9 t—7.5358 3.6781 P—0.0000 0.0004
3.讨论
在临床中,对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时,整个操作过程都是比较严格的;同时,为了保证产妇的身体症状正常,还要改善产妇的镇痛效果。对照组使用的布比卡因是一种局麻药物,虽然对产妇不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危及产妇的安全。而罗哌卡因适用于多种外科手术的麻醉,麻醉后会随着产妇的尿液排出体外,对产妇和胎儿都不会产生影响,相对起效更快一些,效果也更好一些。周海欧[4]研究了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选取的100例腹剖宫产产妇分别实施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麻醉,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临床疗效比对照组高,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麻醉有效率92.3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另一方面,实验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用罗哌卡因麻醉剖宫产产妇,其麻醉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利用罗哌卡因麻醉剖宫产产妇,可以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