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2019-12-05舒凌
舒凌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最显著的表现为血小板(PLT)降低,引发出血威胁生命安全。为此,医院及时制定科学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作用,我院提出采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方法,疗效效果且安全,值得推广应用[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目标,自愿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男患者10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20~58岁,平均年龄(38.34±2.30)岁。对照组男患者12例,女患者13例,年龄在23~60岁,平均年龄(38.2±2.85)岁。两组患者化疗周期血小板<30×109/L,恢复后最大<300×109/L。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当患者PLT<30*109/L后进行重组白介素-11600万单位(0.75mg),皮下注射,一天1次,最长治疗时间为14d。
研究组治疗方法为:患者PLT<30*109/L后实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ml/瓶,一天1次,最久治疗时间14d,治疗时如果患者PLT计数>100×109/L可停止用药。如果患者有出血症状应及时进行PLT悬液输注。
1.3 评价指标
PLT指标为:最小参数与最大参数、PLT减少持续时间、PLT平均持续时间。比较治疗不良反应,头晕、高热、乏力症状。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PLT指标
研究组PLT最小参数和最大参数优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减少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PLT指标()
表1 比较两组患者PLT指标()
分组 例数 最小参数 最大参数 血小板持续时间 血小板减少时间研究组 25 26.54±5.21 234.74±32.14 3.15±1.05 11.35±3.45对照组 25 30.25±4.75 168.45±25.47 6.47±2.14 16.35±4.89 t - 4.40 13.52 11.65 6.99 P - 0.00 0.00 0.00 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头晕、高热、乏力症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性[n(%)]
3.讨论
目前,各地区医院治疗白血病多以化疗方法抑制细胞扩散,实现骨髓正常造血[2]。化疗属于综合治疗首要环节,对人体伤害较大,会损害正常骨髓细胞、降低血小板,破坏造血环境。当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后病情加剧,甚至死亡。白血病临床表现为:贫血、高热、骨关节疼痛、带有出血症状。至今没有有效的药物应对血小板减小问题,多以血小板悬液治疗为主[3]。实践证明,长时间输入血小板人体内会形成抗体,疗效逐渐降低[4]。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PLT最小参数和最大参数优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减少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头晕、高热、乏力症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为:rhTPO与rhIL-11作为应对血小板减少主要药品,各药品机理差异显著,因而治疗效果不同。其中,血小板生成素(TPO)药理为:刺激巨核细胞生长与分化后细胞因子,对各时期具有刺激效果,促进前提细胞增殖,多倍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扩大血小板计数。rhTPO机理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提取的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提高血小板药理效果和血小板生成素相同。RhIL-11药理为:特异性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不过药品无法达到促进巨核细胞生长与分化效果,主要刺激巨核祖细胞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促进成熟与分化,提高血小板水平。但是不具备调节血小板作用。实践证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疗效显著。
综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