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照度环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2019-12-05蒋瑶琪邹甜甜

应用心理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荧光灯照度研究者

蒋瑶琪 邹甜甜

(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宁波 315211)

照度环境下的社会心理和亲社会行为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探讨(朱莹莹,汝涛涛,周国富,2015),在不同的照度环境下,人的亲社会行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在低照度环境下究竟是促进人的亲社会行为还是抑制亲社会行为,尚存在不一致的结论。低照度环境促进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显示其内在机制是自我建构、人际距离(Werth,Steidle,& Hanke,2012;Steidle,Hanke,& Werth,2013;Kombeiz,Steidle,& Dietl,2017),低照度环境抑制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显示这一过程是由于匿名感、道德自我和黑白隐喻的作用(殷融,叶浩生,2014;Chiou & Cheng,2013;Zhong,Bohns,& Gino,2010)。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低照度环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发现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照度操控的不同。

1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使他人或社会受益的一种行为,常以助人、分享、捐赠、合作等为表现形式(Eisenberg & Miller,1987)。关于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和个体所处的情境因素。人格特征(张铭迪,刘文,2012)、性别(Andreoni & Vesterlund,2001)、情绪以及认知等因素通常作为个体层面的因素(迟毓凯,2005)。情境因素可以是匆忙的环境(邢采,刘婷婷,张希,2015)、同伴排斥(Twenge,Baumeister,DeWall,Ciarocco,& Bartels,2007)、情境本身的公正性(Strelan,2007)等。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也会影响亲社会行为,当人感受到友好、和谐和互助的氛围时,更愿意实施亲社会行为(Janoff-Bulman & Leggatt,2002;Levine,Norenzayan,& Philbrick,2001)。

一些研究已经证实,环境作为外在因素也会影响亲社会行为。人类的外在行为表现,诸如人际行为会受到环境秩序的影响或制约(路红,张心园,韦文琦,刘毅,2018)。而照度环境能影响助人行为(Cunningham,1979)、合作(Steidle,Hanke,& Werth,2013)、社会利他(Kombeiz,Steidle,& Dietl,2017)或利己行为(Zhong,Bohns,& Gino,2010)。照度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也引起诸多相关研究者的关注。

2 低照度环境

2.1 照度

照度即光照强度,是一种物理术语,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袁樵,2002)。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称为照度,用E表示,单位勒克司(lux或lx)(标准编制组编写,2014)。通常,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就是1勒克司,即

E=Φ/S

其中,Φ为光通量(lm),S为受照面积(m)。在关于照度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灯光的照度单位(即lx)作为自变量的衡量指标。根据中国GB-50034-2007和美国照明手册-2000中对照明标准的要求,普通办公室的照度标准应为300lx,并且中国和美国的办公室照度大体一致(张绍刚,2010)。因此可以推算室内照度条件一般为300lx。在有关照度环境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300lx以下的环境作为低照度环境。Chiou、Zhong等人等人用荧光灯来操控环境的照度(Chiou & Cheng,2013;Zhong,Bohns,& Gino,2010),在Zhong的实验中,12盏荧光灯的照明条件为一般意义的室内照度(即300lx的照度条件),则4盏荧光灯的昏暗组照度大约为100lx的照度条件。

2.2 低照度

在低照度环境的研究中,并未对“低照度”进行具体规定。多数研究者将低于150lx以下的“黑暗环境”作为低照度环境,例如,叶浩生30lx的照度环境;Steidle150lx的照度环境;Chiou、Zhong等人则用4盏荧光灯的“昏暗环境”作为低照度环境(殷融,叶浩生,2014;Werth,Steidle,& Hanke,2012;Steidle,Hanke,& Werth,2013;Chiou & Cheng,2013;Zhong,Bohns,& Gino,2010)。朱莹莹、Kombeiz等人用300lx的“低照度环境”作为照度的操控(朱莹莹,杨敏齐,姚颖,熊晓,周国富,2017;Kombeiz,Steidle,& Dietl,2017)。总体而言,对于“低照度”这一环境的操纵主要集中于300lx以内的人工室内光。

“低照度”这一概念在以往研究的使用中也存在不同的参照标准。Zhong的研究中采用“昏暗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Zhong,Bohns,& Gino,2010);Werth等人使用“黑暗组(150lx)”和“明亮组(1500lx)”作为对比(Werth,Steidle,& Hanke,2012;Steidle,Hanke,& Werth,2013);Kombeiz使用的组别类型是“昏暗组(300lx)”和“明亮组(1000lx)”(Kombeiz,Steidle,& Dietl,2017);朱莹莹等人(2017)的实验中则用的是300lx“低照度组”和1200lx“高照度组”。

低照度环境虽在具体照度操纵上存在不同,但都属于300lx以下的照度环境;在参照标准上也并不统一,但都划分出低于一般照度条件的环境和高于一般照度条件的环境。低照度环境更多的是一种趋势,当照度变低,相对于高照度而言就是低照度环境。

3 低照度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照度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讨论,存在高照度和低照度的不同。有研究者发现10000lx的照度条件引起更强的人际冲突,这可能是过高的照度条件产生的负性情绪所致(Terman & Terman,2005)。由于“阳光善人”假设、激活自我理论等原因,人在较高照度的气象条件中更愿意做出助人行为、求偶行为,甚至支付小费的额度也会提高(Cunningham,1979;Guéguen,Nicolas,& Lamy,2013)。对此研究者并未深入分析其原因,普遍认为是:天气越温暖、明亮和干燥,人们越倾向于感受到快乐等积极情绪(王琰,陈浩,2017),因而促进了亲社会行为。

然而在低于1500lx的照度环境的研究中,普遍没有发现情绪的作用(Chiou & Cheng,2013;Custers,de Kort,& IJsselsteijn,2010;Steidle & Werth,2014)。以往研究中对高照度条件促进亲社会行为这一结论基本相同,而低照度环境下的结论并不一致,因此本文仅讨论低照度环境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3.1 低照度环境促进亲社会行为

低照度环境促进人的亲社会行为这一观点,Steidle等人(2013)在150lx、1500lx两种照度环境下用资源困境博弈的方法证明了该结论;Kombeiz等人(2017)在300lx、1000lx两种照度环境下用问卷法发现低照度促进了人的合作性冲突解决策略。这些研究主要从自我建构、心理距离等因素进行解释。

自我建构是指个体如何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Markus等人将自我建构分为独立型和依赖型(Markus & Kitayama,1991)。解释水平理论按照人们对事物的心理表征的抽象水平高低不同,将人的解释水平分为高水平和低水平。高解释水平更易表征抽象信息,而低解释水平更易表征具体信息(Trope & Liberman,2010)。Steidle的一项研究发现,处在昏暗环境中的人对物体的轮廓和颜色等线索的辨识度降低而进行更抽象的加工,从而促进较高的解释水平(Steidle,Werth,& Hanke,2011)。这一现象促进被试依赖型自我建构,进而做出更多的合作性冲突解决策略(Kombeiz,Steidle,& Dietl,2017)。Werth等人(2013)也用实验证明了相同的结果。在共四轮的囚徒实验中,黑暗组的合作次数是2.96;明亮组的合作次数是2.15,因此他们的合作率分别是74%和54%(见图1,促进方)。这些结论解释了人在黑暗环境下的“抱团取暖”现象,在较暗环境中,人会不自觉的采取合作策略,以应对周围环境可能存在的威胁。

心理距离是影响低照度环境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另一中介变量。作为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之一,社会距离是个体感知他人的亲密关系程度(Liberman,Trope,& Stephan,2007)。Werth等人(2012)的一项研究中,先要求被试填写人际距离量表(Inclusion Other in the Self Scale,IOS)(Aron,Aron,& Smollan,1992)后进行“捕鱼游戏”。“捕鱼游戏”与资源困境博弈类似,被试被告知自己和一同参加实验的同伴是某片池塘的渔民,为了维护生态稳定,渔民在捕鱼的同时也要兼顾到池塘里的鱼不能太少,因此捕鱼后也要向池塘里投放一定数量的鱼。经过五个回合的“捕鱼季”之后,鱼的总投放量作为合作行为的指标(Sanna,Parks,& Chang,2003)。实验结果显示低照度环境下,被试感知到与他人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并且更加合作(Werth,Steidle,& Hanke,2012)。

综上所述,在较低的照度环境中人似乎更愿意与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采用更强的依赖型自我建构或较近的心理距离,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合作的出现,意味着亲社会行为得到促进。

3.2 低照度环境抑制亲社会行为

另有一些研究却认为,低照度环境抑制亲社会行为。Chiou、Zhong等人用4~12盏荧光灯的照度条件,发现低照度环境下被试在独裁者游戏中有更强的利己性(Chiou & Cheng,2013;Zhong,Bohns,& Gino,2010);叶浩生等人(2014)用30lx和500lx的照度条件,测得被试从合作伙伴处获得的预期酬劳,以此证明亲社会行为受到抑制。对于抑制亲社会行为一方,研究者主要从匿名感、隐喻、道德自我等方面进行解释。

匿名感是个体体验到的一种身份被隐藏的感觉(Nogami & Yoshida,2013)。独裁者博弈游戏可以使合作双方的其中一人作为独裁者分配奖金,实验中被试的分配金额是合作的表现(Bardsley,2008)。Zhong(2010)的实验结果显示,处于4盏荧光灯环境下的被试比处于12盏荧光灯下的被试更易产生作弊行为;戴墨镜的个体产生了更强的匿名感,在独裁者博弈游戏中并没有那么合作了。除了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研究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进行讨论。

隐喻是人用具体经验解释抽象概念的认知过程(Landau,Meier,& Keefer,2010)。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中的“白色”代表纯洁、善良,“黑色”代表罪恶、不公正(Adams & Osgood,1973)。有研究发现,穿黑衣服的球员比穿非黑色衣服的球员更加感觉自己是个坏心肠的人(Frank & Gilovich,1988);低照度环境尤其是黑暗环境能引起频繁的犯罪行为和攻击性行为(Page & Moss,2006)。叶浩生的一项研究中也证实了黑白隐喻与道德概念存在关联,这种隐喻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反社会行为判断(殷融,叶浩生,2014)。同时,在他的环境对个体道德认知判断的研究中也指出,处于较暗环境下的被试,在判断合作者分给自己的金额时,会认为自己分到的较少,他人会对自己做出不公正行为,以此间接证明了黑暗抑制亲社会行为。

道德自我是有关道德认知的自我概念,道德自我的状态性评估能够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Jordan,Mullen & Murnighan,2011)。Chiou等人分别在不同照度环境下测试了被试在独裁者博弈游戏中的分配金额(Chiou,Cheng,2013)。Chiou的研究中,不同被试在室内4盏荧光灯、8盏荧光灯、12盏荧光灯的照度环境下进行的独裁者分钱游戏结果分别是47.4、58.6、69.6(总金额是160)。那么他们三个水平下的合作率分别是29.6%、36.6%、44%(见图1,抑制方),结果验证了照度越高合作行为越来越高这一假设,道德自我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那么当照度越来越低时,由于道德自我的作用,被试的合作程度有可能越来越低。

无论从匿名感的角度还是认知性的隐喻、道德认知角度,这些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了低照度环境能够影响被试在利益前的分配金额。在较黑的环境下,由于自然产生的黑暗隐喻、较低的道德自我认知,人的亲社会行为受到抑制。

表1 不同照度操控及范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图1 合作率与照度之间的关系

4 低照度环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的合作、利他、利己行为受到照度环境的影响(陈庆伟等,2018)。以往研究中,存在着低照度环境促进亲社会行为和抑制亲社会行为两方不一致的结论。

研究结果出现争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照度操控本身的不同。例如在抑制方的实验中,研究者分别使用30lx(殷融,叶浩生,2014)、4盏荧光灯(100lx)(Chiou & Cheng,2013;Zhong,Bohns,& Gino,2010);在促进方的实验中,更多研究者使用的是150lx的环境(Steidle,Werth,& Hanke,2011;Werth,Steidle,& Hanke,2012;Steidle,Hanke,& Werth,2013;Steidle & Werth,2014)。促进方认为,人在150lx的低照度环境下比1500lx的高照度环境下的合作率更高(Steidle,Hanke,Werth,2013);抑制方认为,人在4盏荧光灯(即100lx)的环境下比12盏荧光灯(即300lx)的环境下的合作率更低(Chiou & Cheng,2013)(见表1、图1)。这些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照度,因而有了不同结果。

5 不足与展望

照度环境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在环境心理学领域中受到众多研究者关注,并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和进展。低照度与亲社会行为之所以存在争议,有可能在于照度的操控:在更低照度条件下,人的亲社会行为受到抑制;在略低的照度环境下,人的亲社会行为得到促进。出现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在较低照度环境中,隐喻的作用更强,因而被试有了更为利己的倾向;在较高的低照度环境中,隐喻的作用逐渐变弱,心理距离等其他因素逐渐增强,取而代之的是较为合作的倾向。另外,促进方从人际角度进行解释,抑制方普遍从道德认知的角度进行讨论,不同目标期待也是形成矛盾的可能原因。环境心理学领域内,不同照度条件的亲社会行为问题,有待完善和进一步研究。

首先,研究者对低照度环境的界定不清晰。不同的照度条件是结论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因此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考虑用剂量反应的方法,进一步探讨照度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低照度”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抑制方普遍使用比一般室内照度更低的条件作为实验组,一般室内照度环境为控制组;促进方虽然也使用比室内照度低的环境作为实验组,但参照的控制组却远高于一般照明条件。另外,照明环境中的“照度”和“亮度”是两个概念,照度是光照强度,而亮度是人对光的强度的感受(朱良,韩雪培,2008)。照明环境下的亲社会行为究竟是“照度”的作用还是“亮度”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分析。

其次,应考虑其他变量的影响。例如Steidle等人(2014)的研究发现,黑暗启动条件下的被试产生更弱的冲动性自我控制,而自我控制与不受社会道德约束的行为(如犯罪、欺骗等行为)有关(Wikström,& Treiber,2007)。另外,灯具的色温(汝涛涛,陈庆伟,攸佳宁,周国富,2015)、光强、光源与人的距离、光源角度等因素也可作为不同性质的操控手段来进行分析(董源,黄子怡,黄颖,高淼,王君,2018)。

最后,应考虑多种范式和测量指标。最后通牒博弈可以有效地测量分配者和接受者两方的合作倾向(张慧,马红宇,徐富明,刘燕君,史燕伟,2018)。低照度环境下的亲社会行为更可能发生在他人先与自己合作的前提下(Werth,Steidle,& Hanke,2012),处于合作的接受方在低照度环境下的亲社会倾向是否也会发生改变,可以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荧光灯照度研究者
地铁车辆照度试验方法和均匀性分析
How To Sort The Trash Around Us
我国废弃荧光灯的回收处置现状和改进措施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LED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游泳跳水馆场馆灯光照明系统的布局设计与照度测量
照明节能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