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动态

2019-12-05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2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培训职业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首提“职业高等学校”

近日,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的首次修订。《征求意见稿》在原法基础上,共修订调整41条,新增15条。

本次《征求意见稿》第二条对职业教育做出了明确界定:本法所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征求意见稿》还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职业高等学校”的说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中指出,为落实类型教育的定位,用职业高等学校的概念替代高等职业学校概念。职业高等学校对应于普通高等学校,包括专科、本科层次。用“职业高等学校”代替“高等职业学校”,意味着职业高等教育将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起平坐”,未来,职业教育也将培养自己的本科生、研究生。

谈到职业教育的未来,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表示,中国将在5年~10年内推动职业教育完成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将努力建立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打通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向上包括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向下融入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同时还规定,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可以适当调整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经批准,可以实行中等、高等学校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

在定位明确后,职业教育学校的结构、办学都将改变。《征求意见稿》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的权利与职责;还创新举办形式,支持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

为解决职业学校“一头热”、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征求意见稿》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基本导向。在第二十一条中强化企业办学权利;新增第二十三条,确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明确条件和优惠政策。在相关条款中,还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形式,推进学徒制培养,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等全过程。

此外,目前,技工学校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此次修订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增加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经审批可以设置为职业高等学校的表述。

★教育部等十四部门对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作出部署

为贯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有关部署,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培训,服务扩大就业,教育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针对当前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增强院校和教师主动性,调动参训人员积极性,面向全体劳动者特别是重点人群及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加快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办学格局,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使职业院校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职业院校年承担补贴性培训达到较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达到5 000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育一批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一大批培训资源库和典型培训项目,培养一大批能够同时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的教师。

“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但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推动职业院校敞开校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培训,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快实施。”

《行动计划》重点从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做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推进培训资源建设和模式改革等10项行动措施,明确提出推动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建筑新技术应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大力开展新技术技能培训;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开发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支持职业院校对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面向长期失业青年、农村留守妇女、大龄失业人员等,开发周期短、需求大、易就业的培训项目。职业院校要大力开展家政、养老、护工、育婴、电商、快递、手工等领域初级技能培训,使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诚表示:“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急切要求。《行动计划》由14个部门联合印发,规格之高、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应该是教育部第一个专门针对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由多部门联合印发的专项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时代,大力开展培训,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应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应该成为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期,积极拓展培训功能,将培训与学历教育共同打造成学校办学的一体两面,服务于行业企业和社区居民,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

★三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1+X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师资培训、证书考核成本核算、财政支持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澄清。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今年4月,根据教育部等4部门制订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有16个证书参与试点。为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意见》明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本领的重要抓手,加大统筹力度。

对学历证书“1”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关系问题,《意见》提出,面向学生开展X证书培训,要与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结合起来,由学校统筹用好有关资源和项目,结合教学组织实施。教育部职成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充分认识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与现有教育教学过程是互融互通、互相促进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单独项目。”

对X证书的师资培训工作由谁来承担的问题,《意见》提出,从2020年起,发挥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项目的主渠道作用,将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相关培训规划中。结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等项目,发挥引领作用,培育“种子”师资。同时,《意见》规范了培训评价组织有关师资培训行为,明确培训评价组织要坚持公益性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教师参加收费性培训,不得另立名目额外收取培训师、考评员考核认证等其他费用。

对X证书培训对象的问题,《意见》提出,培训评价组织在参与实施院校内1+X证书制度试点的同时,可自主面向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试点院校可将教师额外承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纳入绩效工资分配因素范围;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承担证书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

对考取证书的费用,《意见》提出,培训评价组织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成本进行核算。试点期间,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组织论证提出参与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成本上限,并向社会公示。试点院校可统筹财政拨款、学费及其他事业收入等办学经费分担培训考核费用,保障试点学生至少参与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

《意见》强调,各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结合试点实际统筹安排省级有关职教专项经费向试点工作倾斜,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分配因素,及时将有关资金拨付至试点院校。

《意见》首次明确了1+X证书制度试点退出机制,出现严重违反考核纪律、弄虚作假,违反有关规定高收费、乱收费,向学校捆绑销售仪器设备、实训软件等情形的培训评价组织;出现试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证书培训、考核等工作管理不严,试点工作经费使用不规范等情况的试点院校,都将被取消参与试点资格。

★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公布

日前,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启动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遴选建设工作,请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进行了推荐和遴选,确定中国铝业集团、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1)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企业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参与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有效推进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与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度参与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为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助推力量和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企业典范。

(2)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自身优势与职业院校教师智力资源,支持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探索与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机制,加快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主要承担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接纳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工程技术实践、专业技能实训,与合作院校互派人员交流兼职、开展产教研发合作等。

(3)组织开展教师企业实践。落实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每年累计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实践制度,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增强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4)推动校企人员流动互派。加强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职业院校的沟通联系,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校企合作信息服务系统,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搭建平台。建立产业导师信息库和学校教师研发成果推介平台,落实教师到企业任职兼职与企业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兼课任教的“双向”流动机制,完善政策和经费保障,切实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5)大力促进“双元”育人。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与推广等工作。同时,要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创新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案,按照专业方向和专业特征设置课程,开展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积极开展专业课程及资源开发。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资源,促进教师与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协作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共同研究制订专业能力课程设置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6)加强地、企、校多方协作。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主动加强与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联系,签订协议并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大力推动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职业院校要做好本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划、实施计划、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要积极支持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活动,提供必需的场所、设备和技术指导人员,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支持选派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

(7)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体系。各地教育、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密切联系配合,加强协同联动,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推进工作落实。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动态调整机制,分批增补相关企业充实基地体系,企业出现工作不力、违法、失信等情形撤销基地资质。各地各校要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依托现有资源,遴选一批共享开放的省级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引导职业院校整合校内外企业资源建设具备生产能力的校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企业实践体系。

★北京:推广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护照

北京近日在16所中职学校推广实施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护照。这是继2014年北京市商业学校首发职业素养护照后,历经5年试点,北京在全市职教系统推广了这一举措。

职业素养护照包含纸质版和网络版两种形式。纸质版护照仿照真实的护照,以成长为主线,将学生职业素养串联在一起,内容上以证书、证明、证章和职业素养学分的方式具象呈现。网络护照则模拟了游戏通关的方式,使素养培养与评价实现有趣、有用、有效的统一。通过职业素养护照,学生在校经历的培养将清晰呈现为个性化成长轨迹路线图以及涵盖5个模块、20个素养指标的雷达图。

此外,北京搭建了“职业素养护照+互联网”服务云平台系统和学生职业素养成长发展大数据系统,先后在不同年级的3 260名中职学生中展开试点。除中职版职业素养护照外,北京仍在加紧进行职业素养护照高职版的技术研发,未来全市有望形成覆盖中高职一体化的全国职业教育德育评价新模式。

★河南:63所高职院校扩招3.8万人

为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扩招工作,河南将对全省63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扩招,实行第二次单独考试招生3.8万人。本次扩招的招生对象为已参加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和高职扩招补报名,目前尚未被高校录取的考生。

河南省教育厅提出,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办学条件、专业优势、培养能力、所处地域等情况,统筹安排全日制和弹性学制两种培养形式的招生计划。原则上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方式单独组织考试,根据培养需要自主确定考试内容。对于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可免予文化素质考试,由各校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对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由高职院校予以免试录取。

河南省教育厅要求有关高校要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做好此次录取学生分类教育管理工作。要结合扩招人员实际需求,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可单独编班。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由学校颁发普通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书,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江西: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近日,江西省人社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江西将遴选当地重点产业和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按中级工每人每年4 000元,高级工每人每年5 000元,技师和高级技师每人每年6 000元给予补贴。

《意见》提出,新型学徒制培养目标由企业结合岗位需求确定,以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年~2年。培养对象应为从事技能岗位工作,且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新招用和新转岗人员。学徒培训期满,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结业(毕业)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相应证书。

根据《意见》,企业新型学徒制将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

★甘肃:高技能人才进职校也能有“编制”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值得关注的是,甘肃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同时,为办好新时代全省职业教育,结合当地实际,针对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编制”问题,首次作出规定。

《方案》提出要聚焦赋能,打造双师型队伍,完善教师招录机制。《方案》要求省管职业院校在省级编制部门核准的编制使用计划内自主招聘人才,落实同工同酬。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深入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

针对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方案》提出建立体现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内,设立双师型教师岗位津贴和特殊工种教师岗位津贴,职业院校依法取得的社会服务、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总额基数。支持职业院校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奖项教师予以奖励,奖金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单列管理。完善适应职业院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

企业身份难入“事业编”,一直是困扰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教书育人的一道坎。有关人士分析指出,此次明确在“编制使用计划内自主招聘人才”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向职业教育领域合理流动,目前已经安排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工信厅和各职业院校、各市州政府通力协作落实好此项工作。

《方案》还同时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要求对接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大制高点和十大生态产业,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按照1个专业(群)对接一个产业链,开展“产业链+专业链+人才培养链”的专业群建设,到2022年建成100个高水平专业(群)。充分发挥就业状况导向作用、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强化专业建设的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到2022年初步形成服务产业的专业格局。经过5年~10年的努力,将甘肃打造成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高地。

★2019中国(西安)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开幕

11月7日,以“面向未来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2019中国(西安)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在西安开幕。来自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和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知名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部门及162家国内外教育装备、教育信息化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代表参会。

开幕式上,西安文理学院与多特蒙德应用科学大学,西安培华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与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西安商贸旅游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与联合利华(天津)有限公司,渭南技师学院、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与海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院校与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举行了3场国际职业教育峰会、3场德国专家教师研修、16场平行论坛、2个同期赛事等系列活动。多位国内外职教专家、企业代表将围绕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实践与经验等方面开展交流探讨,分享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与见解、全球范围内面向未来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为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教师研修为参会职业院校教师研修打造学习研修平台,会议期间还开展了“‘胡格日’德国专家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德国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师资培训”“2019 SAP全球大学联盟高校师资培训”3个主题的师资培训,利用大量优秀教学案例、德国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培训资源让教师获取新的教学方法与设计思维。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株洲落下帷幕

为期3天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日前在株洲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共决出一等奖102个、二等奖172个、三等奖283个,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株洲市人民政府、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等4个单位被评为最佳贡献奖,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山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等3个单位被评为最佳进步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空军参谋部训练局等9个单位被评为最佳组织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出席闭幕式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责任使命:一是学习贯彻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观点新定位;二是准确把握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三是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功能新要求。

会议就着力深化“三教”改革,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出明确要求: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健全“三全育人”机制。二是贯彻标准、严谨治学,全面夯实专业育人成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对接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全面把握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内涵。三是主动提升、协同奋进,建设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育团队教学能力,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四是融合创新、潜心育人,扎实推进教法改革。把握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探索具有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书育人机制。五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致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的新教学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评价。

本次比赛由教育部主办,湖南省教育厅、株洲市人民政府、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协办,获得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比赛共收到地方37个代表队和军事职业组的996件参赛作品,参赛教师3 498名,地方代表队的参赛率达95.5%,较2018年提高7.4%,创历史新高。闭幕式上展示分享了获奖作品,交流了湖南省教育厅、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经验做法,宣布比赛成绩并举行了颁奖仪式。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培训职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写作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