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下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初探
2019-12-05朱升国
朱升国
内容提要:新体制下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应把握军民融合新战略、智能发展新方向、防卫作战新态势、快速机动新要求,着力打造智能边防,加强智能信息感知建设、强化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建设、提高智能防卫管控能力;加强战场防卫设施建设,统筹阵地编成、优化工事配置、密实障碍体系;加强机动保障设施建设,布局远程机动网络、升级末端巡防路网、构建低空机动走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踏着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全国边防基础设施建设驶上了快车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建成了与我负责任大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相匹配,与强大稳固边海空防战略目标相适应的配套体系。新体制下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处在了历史发展水平的新高度,站上了提速增效的新起点,开创了强边固防的新境界,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抓住机遇、强势推进、创新发展,已成为新时代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扎实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习主席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毫无疑问,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新时代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遵循的新方略。
推进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将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军队总体建设规划和相关分项建设计划,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带一路”倡议和推进周边战略通道建设等大政方针、政策相衔接,以争取更大的资金投入、更多的政策扶持、更好的技术保障。
推进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加强军地统筹。要以军地共需为前提,优选能同时满足部队防卫管控、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建设项目,充分调动关联各方的参与热情。要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吸引优质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边防基础设施的勘察设计、设备供应、施工安装和工程监理全过程,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为边境地区居民提供一个脱贫致富途径。要以责任共担为核心,抓住建、维、管、用的主体要素、关键环节,从建设初期就融、一融到底,从而有效整合军地各种资源和力量,共同构建思想融合、信息融合、力量融合、管理职能融合、综合保障融合的制度机制,形成各方密切合作、军民齐抓共建的良好格局,使国家的一次性投入能够产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外交等多重效益。
推进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兼顾战时防卫作战和平时管边控边需求,把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军事斗争准备重要内容统一筹划,不断加大执勤、管控、防卫和战场等设施建设,构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使之成为满足部队平时综合管控、战备执勤、训练演习需要的基本设施,战时处置突发事件、抗敌入侵、防守反击、争取军事斗争主动权的坚固阵地工程设施,成为地方政府、民兵组织和人民群众支前备战的保障设施。
二、着力打造智能边防
智能边防是科技强军兴边的必然结果。我国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武器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边防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发展坚实基础。打造智能边防,实现边情信息的智能感知,边境态势的智能分析,边防活动的辅助决策与自动化指挥控制,达成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必将成为新时代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方向。
加强智能信息感知建设。感知并获取边防情报信息,是组织实施边境综合防卫管控的基本依据,是打造智能边防的前提条件。感知维度越全面,获取信息越准确,则防卫管控越精准。为此,要突出侦察预警能力建设,构建由侦察卫星、预警飞机、无人侦察机为主体的战略情报信息侦察网,提高有效获取周边国家战略性情报信息能力。要强化极端地形、气候条件下边境无人值守监控站建设,确保恶劣环境条件下侦察监视的不漏点、不断线。要加强武装直升机、无人机获取情报信息的训练,提高准确侦察监控边界线、海岸线及重点岛屿岸线两侧浅近纵深边海空防动态情报信息能力。要加强紧临边境重点地区视频监控、震动传感、红外与雷达侦察设施建设,强化军警民沿边沿线信息的获取与甄别,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率。
强化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决策越正确越果断,边情处置就越高效,控边处突就越科学。为此,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强大的信息数据库,高效接收、存储和分类归档各类边防情报信息,以便进行综合比对判断,剔除各种干扰信息和虚假情报,提高有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率。应充分利用指挥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强大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以综合评估各种情报信息对边境管控、边区稳定、边疆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分析存在的最大风险因素及其发生概率,拟订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动方案,测算方案实施的基本条件以及重点、难点环节和行为后果,提供最佳行动方案,为指挥员快速果断作出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提高智能防卫管控能力。全力打造智能拦阻设施,以便能及时处理非法越境、渗透蚕食等边境事件,实现技术拦阻与武装驱逐结合、人防与技防并重。要依托边境铁丝网等拦阻设施,多道带布设振动光缆、红外(压力、震动)传感器等报警设施,做到能以声光信号警示和制止非法越境行为,并同步启动无人机、武装直升机和地面巡逻分队的快速机动到达,实施现场驱离。要强化对核心目标、敏感地带的重点监控,构建人脸识别、图像显示、语音提示等智能报警设施,并实现与兵力、火力相结合,形成物理拦阻、智能报警、现场管控相结合的防范体系。战时要依托边防阵地、哨所和执勤点,构建由全域地雷、自动寻的地雷、磁感应地雷等爆炸性障碍器材与筑城障碍物相结合的智能障碍场,以强化对重点地区及重要目标的控制。
三、加强战场防卫设施建设
当前,加快控制薄弱地区、敏感热点地区、边境争议地区的防卫设施建设,确保边防防卫与管理的两个轮子同步运转,是新时代赋予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要求。
统筹阵地编成。充分利用边境一线险要地形,构设多层梯次、宽正面、大纵深的防御阵地体系。当务之急是强“哨”固“点”。哨所和执勤点,是入侵之敌首轮打击的重点目标,只有加强对其修缮和改造,使之加固成以坑(地)道为骨干,以永备射击、观察、指挥和掩蔽工事为主体的坚固防御阵地,才能真正将哨所、执勤点变成坚强的边防钢钉,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要着眼边境全线的稳固,在间距过大的哨所与哨所之间、哨所与执勤点之间及边防连与边防连的接合部等防守薄弱地带,选择能卡口制谷、独立坚守的险要地形,增设坚固防御阵地,以避免守防执勤漏洞。要在边境浅近纵深选择有利地形构设步兵营、连、排支撑点式防御阵地,形成第二、第三防御地带。各防御阵地和哨所、执勤点应互为犄角,相互策应,努力实现纵深梯次布防、区域联动守防。
优化工事配置。阵地内各种工事宜疏散隐蔽,充分预备。为降低敌火力毁伤效果,防御阵地内的所有工事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作战地幅疏散配置,并相互照应,做到射击工事能正面射、侧射和斜射,以组成交叉火网;指挥观察工事能通视战场情况,便于隐蔽伪装和交通联络;掩蔽工事能就近联通射击、观察等工事,有利于射击、掩蔽、观察行动的快速转换,从而构建起点面结合、相互支援、密度适当、纵横连接、功能齐全的网络化阵地工程体系。与此同时,为灵活应对复杂多变战场情况,确保兵力兵器的快速机动与转移,应适当构筑预备工事。在各个防御方向,包括在阵地翼侧和接合部,都要为各种火器、战斗车辆构筑一个或多个预备掩体或预备发射阵地,以增强阵地工程的弹性、韧性和黏性。
密实障碍体系。为稳固阵地防御,提高各种火器的杀伤破坏效能,应构筑以防御阵地为核心,以反坦克障碍物为主体的大纵深、多道带、高密度、阻炸结合的障碍体系。阵地前沿前的障碍物,应尽量靠前设置。如阵地前沿至国境线之间有可供利用和改造的地形,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构建天然屏障。对重要通道、口岸或要点地形,可根据防卫需要靠前设置障碍物。阵地前沿障碍物,应宽正面、多道带设置,形成爆炸性障碍物与筑城障碍物相结合、防步兵筑城障碍物掩护防坦克筑城障碍物的障碍体系。阵地纵深可结合地形与防守反击任务,灵活设置各种障碍物。
四、加强机动保障设施建设
机动保障设施,是边防部队执勤执法和应急处突快速到点到位的主要依靠,是国家未来投资建设的重点。但受投资规模、工程造价等因素制约,早期建设的执勤道路、桥梁、码头等机动保障设施,质量等级差、通行能力弱,且易遭山洪、泥石流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损毁,难以满足大型武器装备和大规模边防行动需要,与战备要求和边疆发展极不相称。因此,高标准建设机动保障网络,是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布局远程机动网络。要统筹考虑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对道路交通的总体需求,充分利用国家对边疆地区道路建设的政策倾斜,达成首都辐射省会、省际多路联通、地市高速到达、县县国道覆盖的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的公路网建设目标。要紧紧抓住国家“十三五”期间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的契机,配套发展省会城市到边境市(县)的支线铁路,重点加强西部、北部等交通极不发达重要战略方向的铁路网建设。国家应将高等级公路网和铁路网短期内难以覆盖到的重要战略方向的边境地市(州),列为支线机场建设重点,确保在各个方向可采取1种或多种快速机动方式实施远程机动。
升级末端巡防路网。应按战备要求加大边防公路和车行巡逻路的修筑力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互联的机动网络,确保横向巡逻路能联通各哨点和防御阵地,纵向巡逻路能畅通连部到一线哨所和主要阵地的联系。要不断拓宽机动道路和河道航线的宽度,提高其建设标准,增加道路承载力、航路通航能力和码头吞吐能力,满足大吨位武器装备和舰船的快速机动需求,确保全装全员到达。要提高道路的抗毁能力,对易毁损和破坏路段,应修筑迂回路,预备抢修方案,并准备多套陆空保障预案,确保能够全天候到达。
构建低空机动走廊。在主要战略方向和预定作战边境地区,应选择紧临边境一线的有利地形,完善以直升机停机坪为支点的空中机动走廊建设。要根据边境地形、守防任务等实际,在距边境80~100千米处,选择有利位置,尽量靠前开设野战起降场(包括起降场指挥所),在距边境20~30千米处,构建停机坪,设置装弹和加油点,以缩短直升机往返时间,保障直升机具有较高的出动强度和快速反应能力。要以边防连队驻地、哨所、辅助执勤点、前沿阵地为基点,选择易于空中识别,有良好净空条件、地面平坦坚硬的地点,构建直升机起落坪,并配套建设对空警戒阵地,满足陆航部队与边防一线部队联合执勤管控常态化需要。在险要地形和受敌威胁最大方向上,应加强机降、伞降、空投场地建设,以确保兵力兵器的快速投送,有效应对边境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和外来入侵。为确保直升机运输、侦察及武装巡航的隐蔽安全,应沿活动基地(距边境200~300千米)—野战起降场—停机坪—起落坪、机(伞)降场(边境线附近),为直升机勘定出扇形射线状进出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