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干部律己修身要在三为

2019-12-05李小林

政工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律己细微处养心

☉李小林

习主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细细品味,做人、为官、行事,无非自省于日常、把持在关键。想到了、悟透了、守住了,就是成功的人生。

私底下有原则。人一生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场面”和“场合”。对党员干部来说,到场面、站台面的时候是一种考验,而在台子下面、私底下的考验更多,也更能看清一个人。有的嘴上喊看齐,底下“拉山头”;有的明里骂贪官,暗中收礼包;有的单位讲马列,回家拜大神。一句话,台上与台下不一样,人前与人后不一样,双重标准度量、两副面孔示人。在他们眼中,公开场合有监督,个人生活无边界,或以感情废律令,或拿规矩做人情,原则成了他们手中任意揉捏的泥巴。“私底下”的“任性”,折射出“两面人生”的伪哲学,是做人的耻辱、为官者的大忌。党员干部手中有权力、肩上有重担、身后有群众,必须走正道、行大义,表里如一、怀德自重。不论在“朋友圈”还是“亲情圈”,说话要把分寸,做事要有原则,交往要标“红线”、守底线,永远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无人时看觉悟。古人讲,“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所谓“慎独”,就是指人在无人监督独自活动时自觉按照一定道德规范行事。慎独之难能可贵,就在于“无人时”的清醒、独处时的觉悟。东汉名臣杨震“暮夜却金”,因为他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清醒与坚持;清代巡抚叶存仁题诗退礼,因为他怀揣“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自律和自重。众目睽睽下的操守值得肯定,但“无人时”的觉悟更要点赞。无人监督、无人督促,更显修为的一贯、自律的彻底。习主席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对党员干部来说,觉悟犹如心中的明灯,看似无形,但关键时刻会明心见性。做人贵在自知,自知者明;为官要有觉悟,觉悟了就有方向。这就需要我们静下来、沉下心,见贤思齐,修好“心学”,坚守住初心,保持做人为官的最佳状态。“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细微处见精神。习主席讲,“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现实生活中,因“细”不起眼、“微”不足道、“小”不当事,而酿成祸患的人不在少数。看似不显山露水的一个饭局,再正常不过的一次拜访,最悄无声息的一个红包……都可能在你内心打开一个缺口,“挖山不止”最终功亏一篑。古人讲,“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对党员干部来说,律己离不了一个“严”字,修为最看重一个“实”字,事事无过积点滴之心、累尺寸之功。如果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堵,思想阵地就会被蚕食,人生阵地就会失守。由此看,生活“细微处”也是人生“关键处”,党员干部的“常青路”必须从细微入手、从小节做起。

猜你喜欢

律己细微处养心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明志
夏季穴位养心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律己与律人
细微处
于细微处雕琢人生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