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兵整训的几点思考
2019-12-05李全国
李全国
内容提要:抓好民兵整训,应着力解决好5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军地联手“合力抓”,解决“单打独斗”的问题;二要基于任务“精准编”,解决“编兵不实”的问题;三要突出重点“规范建”,解决“基础薄弱”的问题;四要聚焦能力“实战训”,解决“训用脱节”的问题;五要建章立制“常态管”,解决“管理松散”的问题。
抓好民兵整训,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民兵组织落实和年度工作开展的基本途径,是民兵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保证。目前,民兵建设正处于改革调整的关键阶段,民兵组织也面临着体系重塑、结构重组、模式重建的新形势新要求。省军区系统必须着眼提升民兵的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支援保障力,强化“战”的意识、理清“建”的思路,优化结构布局,健全巩固组织,编实建强队伍,不断提升民兵整训质量效益。
一、军地联手“合力抓”,着力解决“单打独斗”的问题
开展民兵整组工作,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工作重心和主体责任在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协调和主管职能在军分区人武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问题。比如,有的地方领导认为,民兵整组是一项单纯业务工作,不是事关全局的工作,有军事机关抓就行了,因而当“甩手掌柜”;有的地方相关职能部门把民兵整组当作分外工作,参与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因而没有形成军地合力抓建氛围,大多是军事机关单打独斗、唱“独角戏”。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牢牢把握民兵调整改革任务要求,紧跟军民融合发展步伐,紧贴形势任务变化需要,凝聚军地合力、坚持齐抓共管,使民兵整组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一要在思想认识上合。通过召开党委会、议军会、国防动员单位联席会、武装工作会议、专武干部例会、民兵座谈会等形式,反复学习上级有关民兵整组工作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利用军事机关“武常委”参加地方党委会时机,向地方主要领导汇报民兵整组工作任务和要求,取得地方党委领导支持;与地方政府联合制订下发民兵整组工作相关制度规定,引导大家自觉把民兵整组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要在整组力量上合。健全党委统揽、政府主导、军事机关主管、职能部门主抓的领导机构,完善联席会议、联合办公、联合发文、联合检查等工作机制,确保民兵整组力量军地共建、军民结合。地方党委要发挥统揽大局、把关定向作用,带头议大事、解难题、抓落实;政府领导要发挥好牵头协调职能,亲自审定方案计划、亲自参与重大活动、亲自解决重点问题;地方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系统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参与,主动与军事机关互通情况、相互支持配合,合力推进整组工作有效落实。
三要在巡查督导上合。各级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大局出发,自觉把民兵整组工作纳入政府督查内容,加强跟踪检查督导;把民兵整组质效与各级年度目标考核挂起钩来,进行量化打分评比;建立完善情况通报、督查问责和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会商情况、协调解决困难,切实使民兵整组各项工作在军地联查督导、合力推进中落细落实。
二、基于任务“精准编”,着力解决“编兵不实”的问题
加强民兵组织建设,要在充分掌握人员装备等潜力底数的基础上,立足辖区实际,基于任务需要,科学合理编组。但在实际编建过程中还存在编不实、虚假空的问题。比如,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青年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基本是老人、妇女、儿童,可编人员年龄偏大,导致民兵组织客观存在“有编无兵”的问题;有的编组专业对口率达不到要求,将一些专业性强的队伍编在不对口的行政事业单位,甚至编了一些不懂专业的人员,客观存在“编非所需”的问题。纠治这些积弊,必须从潜力调查入手,从任务需要发力,精准编建民兵队伍。
一要精准核实潜力底数。围绕编什么分队、编多少人、编什么专业、编什么装备器材,以人员、装备、科技力量、信息资源等潜力调查为重点,采取统一组织、军地协作、自下而上、分类实施的方法,深入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行业系统、乡镇街道、科研院所进行调查核实,力求调得全面、查得准确。重点掌握辖区符合编兵条件的党员干部、退伍军人、专业技术人才等人员的数(质)量情况,切实弄清辖区范围内能够编入民兵组织的人员、技术、装备、器材在哪里,能编建民兵组织的单位有哪些,为精准编兵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数据支撑。
二要精准理清整组思路。围绕解决编实人员难、配齐装备难、落实训练难的问题,聚焦“高、新、实”整组要求(高:认识站位高,质量指标高;新:思维理念新,思路举措新;实:人员编组实,问题查纠实),确立“党政军统抓、高新质合编、国私企优建、县镇村联管”的整组思路,坚持“五个基于”(基于可能担负任务调整结构布局、基于人员潜力底数确定编兵单位、基于整组质量指标优选编兵队员、基于人员素质现状组织业务培训、基于地方工作任务明确整组进程)的整组原则,严格按《民兵组织整顿实施办法(试行)》明确的方法步骤进行整组,确保民兵组织建实、人员定实、教育落实、训练抓实、装备配实。
三要精准优化队伍编组。采取“三定、四拓展、五优先”方法,编实建强队伍力量,合理优化队伍结构,确保民兵平时参加训练能脱产、急时接到命令能到位、用时执行任务能管用。“三定”:即依据民兵队伍性质定单位、紧贴编组指标要求定人员、区分人员专业素质定岗位。“四拓展”:即由户籍地编兵向属地编兵拓展,优先编组户籍在本地、工作稳定且常年在位的人员,视情编组户籍不在本地但在辖区有稳定工作的人员;由农村编组向城市行业系统编组拓展,依托医疗卫生、气象水文、交通运输、网络通信、装备维修等部门资源优势,实行成建制成系统编组;由传统领域编组向高新领域编组拓展,尽可能把高学历、高素质、高科技人才编入基干民兵队伍;由单纯人员编组向人装结合编组拓展,依托编兵单位建立预编预储协议和预征计划,并抓好落实。“五优先”:即优先选编退伍军人、优先选编党团员、优先选编文化程度高的人员、优先选编专业技术对口的人员、优先把人员相对集中、素质相对良好、岗位相对稳定的企业员工编入应急队伍。
三、突出重点“规范建”,着力解决“基础薄弱”的问题
民兵队伍,是民兵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维护社会稳定、执行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作用明显。加强民兵组织整顿,必须注重抓好民兵队伍建设。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对民兵地位作用认识有偏差,认为民兵亦兵亦民、高度分散,执行任务时难以快速形成战斗力、难以担当重任;有的民兵阵地建设有差距,民兵营(连)部和青年民兵之家的基础设施不配套、物资器材不齐全、数据资料不完善;有的基干民兵预建各类党组织程序不规范、报批不及时,党员比例达不到规定要求;有的民兵组织虚空、形同虚设,履行职能不好、制度落实不严的现象比较突出。改变这些现状,必须坚持以用促建,突出重点,狠抓规范,不断夯实民兵队伍建设基础。
一要打牢组织建设基础。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制度,按规定程序任免民兵干部,在基干民兵队伍中预建各类党组织,并按照相关要求使党员比例达到30%以上、民兵营(连)排以上干部都为正式党员,力求组织结构完善。着眼强化民兵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加大基干民兵党员培养力度,确保每年在基干民兵中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统一制作发放基干民兵保障卡,落实“一兵一号一卡”要求,增强民兵荣誉感和责任感。重视民兵队伍软(硬)件建设,从健全完善民兵注册、准入、认证、审批等制度规定入手,统一整组工作程序、各种资料表册内容格式和硬件设施建设标准,为有序推进整组工作提供依据。
二要打牢思想建设基础。通过集中授课、政策解读、会议传达、电视宣讲、板报宣传等形式,区分人员类别搞好专题教育。比如,组织地方领导干部进行战备形势教育,强化支持国防建设热情;组织企事业单位领导进行国防动员教育,强化履行国防义务责任;组织专武干部和民兵骨干进行职能使命教育,强化履职尽责意识;组织广大适龄青年进行兵役法教育,强化“当兵打仗是天职、参战支前是使命”的意识,打牢各职各类人员参加民兵组织的思想基础。
三要打牢队伍建设基础。在民兵骨干队伍选配上,结合潜力调查摸清人员底数时,把专业技术精、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选配为民兵骨干,打造精干骨干力量;结合老兵退伍报到登记信息时,从中挑选民兵骨干预选对象,加强培养锻炼,适时将其补入民兵骨干队伍。在民兵教练员队伍培养上,一方面,积极选送有发展潜力的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强化教练员能力素质 ;另一方面,要主动借助驻地部队、地方企业和行业系统等优势资源,依托民兵训练基地,定期定向培养教练员,着力解决教练员数量缺、培训难、能力弱的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组训能力强、作用发挥好、相对稳定的教练员队伍。
四、聚焦能力“实战训”,着力解决“训用脱节”的问题
加强民兵训练,既是巩固民兵组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民兵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但在实际练兵过程中,民兵训练“训用脱节”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有的训练内容层次低,与担负任务贴得不紧,演练情况构想比较简单,缺少实战环境背景,缺少装备器材保障;有的训练方法不灵活,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材教具缺少统一规范,教学组训方法手段比较落后和单一,训练长期停留在院内操场和基本操作上,近似实战训练比较少,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支援保障作战任务需要。破解“训用脱节”问题,必须本着“有什么样任务、需要什么样能力,就开展什么样训练”的原则,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促进应战,严格按纲施训,不断提高民兵实战化训练水平。
一是内容设置要紧贴任务。紧紧围绕民兵担负的支援保障作战、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使命任务,依据支援保障作战方案和应急行动预案开展实战化训练,区分不同对象确定训练重点,加大对参战支前、伪装防护、保交护路、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应用性和实用性课目的训练。民兵应急分队训练,以提高整体遂行作战任务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目标,设置动员集结、抢险救灾、平暴制乱、守护重要目标等内容;民兵干部骨干训练,着重抓好国防动员、兵员征集、组织指挥及国防知识学习训练;民兵专业分队训练,以提高民兵专业素质为根本,加大专业技能训练比重,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组训方法要着眼实战。区分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要求,采取“四个为主”的组训方式,促进民兵训练实战化水平全面提升。民兵入队训练,以基层单位组织为主,人武部统一计划、加强检查指导,民兵营、连、排、班按级组训,着重抓好一些基础课目和共同训练落实;专业训练,以岗位练兵为主,平时重点抓好组织落实、政治教育和在岗训练,适时组织1~2次拉动演练和点验,以提高专业分队快速反应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应急分队训练,以轮训备勤为主,发挥好民兵训练基地作用,采取集中组织的方式,实施有力的训练保障,确保轮训备勤顺利开展;组训难落实的重难点专业,以挂靠训练为主,充分利用当地驻军或军工企业资源,采取借装训练、借才育人、借台唱戏的办法,进行挂靠训练,确保重难点训练课目有效落实。
五、建章立制“常态管”,着力解决“管理松散”的问题
民兵寓兵于民,集之为兵,散之为民。抓好民兵管理,是加强民兵整训的重要保证。应针对民兵分布广、流动性大,以及在年龄、文化、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性特点,注重遵循规律,坚持科学施管。但在实际抓建过程中,存在着个别编兵单位对民兵队伍管理重视不够、抓得不紧的问题,导致部分民兵管理松懈、作风松散。比如,有的不愿管,认为管好管坏一个样;有的不会管,对规章制度不学不懂不用;等等。破除这些现实窘境,必须贯彻管理出战斗力的理念,严格制度落实,强化综合保障,促进管理工作正规有序、高效运转。
一要依靠制度严管。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行政管理和连、排、班三级建制管理体制,实施上级管下级、一级管一级,确保管理顺畅;严格落实民兵干部例会、请销假、军事训练、战备值班和检查讲评制度,定期组织拉动点验,确保管理规范;借助公安户籍、公民社保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将民兵管理纳入社会管理体系,实施信息化管理,确保民兵人人都在组织管理中、处处都在制度约束中。
二要加强保障促管。充分认识搞好综合保障对于提升民兵队伍管理效益的重要作用,加大保障力度,提高保障质量,推动民兵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经费保障上,改变过去每年民兵训练经费按人头分拨撒“胡椒面”的方式,采取财政划拨一点、上级支持一点、社会筹措一点的办法,统筹使用有限经费,提高经费保障效益;装备保障上,采取购置与征用相结合、编配与储备相结合的方法,协调政府投资统一购置防暴、灭火、抗洪等装备器材,依托电力、交通、林业、水利、卫生、通信等部门实施对口专业器材保障,与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等专业装备业主签订预征协议,实行资源共用,保证应对突发事件时能按预案将装备器材保障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