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由民族复兴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12-05

政工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共同体命运

杨 颖

关注人类命运、追求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一精神品格,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天下”情怀具有高度的精神契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人类前途命运、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自然也是其高度关注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时代高度,秉承马克思主义精神品格和中国精神传统,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思想,为解决目前国际社会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为人类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提供了精彩的中国方案。它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回响,受到高度评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华民族,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旗帜,不断引领着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关注人类命运、追求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

1835年,17 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自17 岁立下“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志向后,人类命运、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最关注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以天才的眼光和思维能力、以锲而不舍昼夜不息的艰苦努力,倾尽一生心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日益机器化的现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揭示了人类沦为资本的奴隶和器官、成为自身的工具——机器——的工具这样一种极端荒谬的社会现实。在批判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完成了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这一构想的归结点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在于跳出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纵横探索人类几十万年的形成发展史,从中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未来社会发展指出一条出路。着眼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跳出当代历史与社会的局限,纵横人类发展史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将共产主义理想建筑在坚实的理性结论的基础上,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眼光和天下情怀。以这样深邃而广博的视野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当时为止关于人类前途命运、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最令人信服、最具理性光芒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答案和构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全人类打开了通向美好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指明了路径。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整体前途命运的高度关注,与中华民族始终绵延不断的天下情怀具有高度的精神契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藩篱、民族之间的区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终将消失。天下情怀支撑下的国际主义精神,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具备了国际主义襟怀。他们关心人类的共同命运,设想全体人类能够共享成果的未来光明前景,高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高举“世界人民大团结”旗帜,身体力行,为着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为着全世界人民共享的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到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和天下”的传统理想具有高度的精神一致性。中国几千年发展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过渡。因此,几个势均力敌的国家长期竞争、处于均势,这样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国家”与“国际”界限分明,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是不存在的。“身”“家”“国”“天下”,在中国人心中始终是高度统一和协调的。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为公”“以和化天下”的人文境界与精神传统,如《礼记·大同篇》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又如向秀注《庄子·秋水》:“天下莫不相与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为,斯东西之相反也。然彼我相与为唇齿,唇齿未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故彼之自为,济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者也。”这一段话,以“唇亡齿寒”作喻,形成生动地指明了“天下人”相互依存、共生共存的生死相依关系。

近代以来,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中国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外敌入侵、内部战乱,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战争苦难。中华民族遭受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并没有减弱中国人民的天下情怀,也没有动摇中国人民对天下大同的信心和向往。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追求更加热切,对和平安定的生活更加珍惜。中国人民怕动荡,求和平,祈盼天下太平。建国以后,“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字标语,始终悬挂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地———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昭示着:天下太平、共享大同这一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永远不会泯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始终会将“协和万邦”作为核心理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始终如一的内在品德和胸怀。它与马克思主义对全人类共同前途命运的关注和基于全人类共同自由解放而描画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在共产主义理想牵引下的国际主义精神,具有高度一致性。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精神所具有的历史眼光和天下情怀,进一步发扬光大并推进到新的境界和水平。正像马克思主义具有纵横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深邃历史眼光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汲取历史智慧,善于在总结和汲取中把握历史规律。它吸吮着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史的丰富养料,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它联系50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得失兴衰,来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它立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 多年奋斗历程,来探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它联系中国共产党90 多年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来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它更是通过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全体中华儿女勾画了党、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景……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的眼光,正是因为深刻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像马克思主义将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妙设想构筑在坚实的理性结论基础之上一样,将“民族复兴”这一伟大蓝图构筑在了坚实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之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实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主旨。同时,它也是面向世界的,具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异常活跃,民粹主义之风盛行。不知多少人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疑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哲学和时代高度,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国际场合公开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息息相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并且进一步指出,中国愿意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世界人民一起过上好日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为丰富、深刻,它一经提出,就在全世界引发了强烈回响和热烈响应。它深刻回答在新的时代特点下,“人类何去何从”这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天下情怀”的永恒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华民族“和天下”坚定信念的契合体,扎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基础之上的民族复兴目标,不仅是民族性的,更是世界性的。

中国的科学幻想小说《三体》获得了2015年的“雨果奖”。这部小说生动刻画了宇宙中“暗黑森林”法则下,所有宇宙文明都抱持零和博弈思维,认为宇宙能量有限,其它文明的存在即为对自身文明的威胁。在“暗黑森林”法则和零和博弈思维主导下,宇宙各个文明之间展开了毫不留情的相互厮杀,整个太阳系竟然在宇宙高级文明的攻击下被二维化,惨烈地走向了末日。这样的惨剧不断扩大,宇宙最终归于毁灭。国际关系中的丛林法则和零和博弈思维,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灾难!只能将人类引向共同毁灭的悲惨结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将世界与中国紧密相连,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将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同世界人民一起共创美好未来,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它秉承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关注人类前途命运,鲜明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为推进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不断进步、迈向光明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事实上,无论世界如何发展变化,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趋势、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主题是永恒的。马克思主义为推进人类进步事业提供着“伟大的认识工具”,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更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向世界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高高举起共产主义旗帜
——理直气壮地回击抹黑、诋毁、妖魔化共产主义的言行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