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现状与诊断

2019-12-05韩庆安河北省生猪创新团队疫病防控岗位专家

北方牧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产区无害化毒株

韩庆安(河北省生猪创新团队疫病防控岗位专家)

一、概述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ASFV 是唯一一种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DNA 病毒,1 个血清型、24 个基因型, 基因组庞大而复杂。 生猪头号杀手,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我国法定一类动物疫病;无有效商品化疫苗;1921年肯尼亚首次发现,已有68 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发生、13 国根除。 2018年23 个国家报告发生6321 多起;2019 年18 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5800 多起。

独特的非洲猪瘟病毒: 非洲猪瘟相关病毒科唯一成员, 庞大而复杂的基因组,超强的体外生存能力,独特的宿主和生态循环,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非常复杂。

病原特性

体外生存能力超强:不怕冷、不怕脏、不怕咸,耐酸碱(PH 值3.9~11.5)、耐干燥、耐低温、耐冻融;常温下存活时间长:粪便中11 天、被污染的猪圈中30 天、被血污染的木板中70 天;有机物存在时,存活能力和时间显著增加 (冷冻肉等食品中15 周、 尚未经高温蒸煮或是烟熏的火腿、香肠中3~6 个月)。猪感染后2天起经分泌物、排泄物间歇排毒。 传播效率:经呼吸道飞沫(气溶胶)传播仅2 米,便血、口鼻出血传播效率大幅提高; 经液体介质比固体介质传播快: 经水的传播效率是经饲料传播的1 万倍, 对水进行酸化处理可降低传播效率。

二、国内疫情形势

(一)群间分布

养猪场户: 占92.90%; 存栏5000 头以上种猪场、 大型猪场:13起、占8.39%;存栏1000 头~5000 头猪场:12 起、占7.74%。 屠宰场7 起:占4.52%。 公路检查站4 起,占2.58%。

种群分布:家猪151 起;野猪4起,与感染家猪病毒同源性较远。

毒株类型:基因Ⅱ型、强毒株,与2017 波兰分离株高度同源;沈北家猪毒株: 国内和东欧最主要流行毒株;广西贵港毒株:全球首次发现的毒株;白山野猪毒株:与东欧最早流行毒株相同。

潜伏期3~7 天、 个别达28 天;感染后2~10 天死亡;从发现到报告平均10 天,最长3 个月。 传播途径:生猪及其产品异地调运引发24 起,占15.48%;餐厨剩余物喂猪引发68起,由43.87%;被污染车辆和人员消毒不严引发69 起,占44.51%。 目前主要途径,48.23%疫点车辆可检出ASFV。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薄弱事实,疫情主动排查发现占72.52%。扩散趋势: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由城郊向农村。

(二)可能的境外传入途径

国外传入风险持续存在

传入毒株: 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表明, 国内毒株与东欧和俄罗斯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93%~99.98%之间。

传入时间:可能2018 年6 月份以前甚至更早,可能多次多点传入。传入途径:尚不清楚,通常是合法或走私活猪、遗传物质或产品;特别是走私欧洲猪下水(阳性)国际旅客携带物; 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野猪迁徙(吉林白山、黑龙江黑河)。

边境线长,国际贸易频繁;周边国家疫情不断发生, 俄罗斯持续发生,蒙古、越南、韩国等国最近发生。

国内病毒污染面持续扩大

目前疫情已涉及31 省份、102地市、119 区县; 多个省份猪肉及其产品、猪源性饲料、屠宰场样品检出病毒。

传播风险点很多: 承运活猪车辆装前卸后清消措施难以有效落实;病死猪运输车辆、收储点、无害化处理场、 运输过程以及保险理部工作用车的生物安全不完善; 猪病诊疗场所消毒及其剖检猪只、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缺失;诊疗机构、兽药饲料售后服务人员走场串户诊疗活动、 保险理赔入场勘察取证传播风险极大; 屠宰企业洗消场所和设施设备不完善;疫情私下处理不规范。

传统生产、 流通方式难以根本转变:散养为主、密度大,生物安全水平低; 生猪长途调运短期内难以取缔。

(三)当前存在风险点

承运活猪车辆管控, 落实装前卸后清洗消毒措施; 强化病死猪运输车辆、收储点、无害化处理场、运输过程的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不到位。 动物诊疗机构人员进入养猪场户进行诊疗活动, 门诊解剖的病死猪、废弃物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解剖场所消毒不严格。 饲料、兽药等售后服务人员养猪场 (户) 进行诊疗活动, 保险理赔员进入生产区勘察取证。 生猪屠宰企业未配备洗消场所和设施设备。

三、规模猪场如何防控

(一)理论依据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无安全有效疫苗、无有效治疗药物,增强猪只抵抗力。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个综合措施的集成,各个环节整体推进、平衡发展。

(二)总体措施

管好人、管好车、管好物、管好猪。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个综合措施的集成,各个环节整体推进、平衡发展。 态度决定一切,执行力度决定结果。

(三)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唯一有效手段

生物安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因素,阻止病原传入和传播;外部生物安全: 阻止病原通过载体传入场内和向外传播;内部生物安全:阻止病原在场内猪群间传播; 猪场选址:考虑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地理位置:不在禁、限养区,避开交通干道、人口密集区域,最好有天然或人工屏障;周边环境:远离生猪屠宰场、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动物诊所、粪污消纳点、其他养猪场户等高风险场所。

构建生物安全体系(防疫条件)是前提——场外

场外会客室: 业务洽谈。 中转站:场外3 千米。 外售猪中转站:场内拉猪车辆从装猪台装猪、 出场前消毒进入中转站卸猪, 返场前消毒通道消毒; 买猪车辆先进入消毒站消毒干燥30 分钟后再进入中转站装猪。 切忌:外售猪禁止返场,场内与场外运猪车辆不接触投入品中转站;投入品消毒,场内与场外承运车辆不接触。 车辆洗消中心、消毒站:场外3 千米。

构建生物安全体系(防疫条件)是前提——场内

场外围有防止与外部猪只、野猪进入的保护性围墙。 按主导风向和地势,布局办公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病猪隔离区、粪污处理区,并严格物理分开; 办公区入口分设车辆消毒通道(喷淋)、人员消毒通道(喷雾)、物品消毒通道(喷雾、紫外线、臭氧式)。生活区、生产区入口分设人员洗澡消毒间, 并用明显标识或物体遮挡分成污区和净区,上设超声波喷雾消毒, 下设鞋底消毒垫;栋舍门口设洗手、脚踏消毒盆、非手动开关的干手机; 生产区按主导风向和地势,布局并分设种公猪、繁殖母猪、产房、保育猪、生长猪(后备)、育肥猪等功能圈舍。 设置引种隔离舍、病猪隔离诊疗舍、待售猪观察舍、出猪台;净道、污道分开,中间设净道、边墙设污道,尽量不交叉,道路硬化;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防鼠防鸟、 关键点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齐全; 配备专职兽医人员或团队,最好自备实验室。

科学饲养管理是基础

自繁自养、分点分区饲养、分群饲养、封闭饲养;杜绝人畜混居、多种动物混养、野外放养;适度饲养规模、饲养密度;及时淘汰病弱猪;提供全价饲料、清洁饮水、舒适温湿度和通风光照,减少应激因素;额外添加氨基酸、多维、微量元素等营养添加剂,特别是在免疫接种、转群、围产期、 哺乳期,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最好使用地下水,设置备用蓄水池, 蓄水使用2%~3%氯制剂消毒;全进全出,出栏必要空栏至少1 周;科学计划,减少投入品、物品采购次数和生猪出售次数。

完善生物安全制度措施是根本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日常生产、防疫、投入品使用、人员培训等;加强人流、物流管控,谢绝参观;不同地点、不同分区、不同栋舍、不同单元机器、 设备不共用; 合理安排猪只、车辆、人员、物品进出场区流程,按生物安全(洁净)级别高低单向流动;及时清除院内、圈舍的杂草、垃圾、废弃物;环境、猪舍、车辆、用具等定期程序化清洗消毒, 交替使用消毒药;规范免疫注射操作,不混用针头;医疗器具用前用后消毒;加强日常巡查, 及时掌握临床症状和死亡率变化;死猪及时清除、无害化处理,可治疗猪及时隔离;禁止私自保存病料或向监管部门以外人员提供病料;做好其他病种防治。

(四)生物安全关键措施

严格控制进场猪只(含精液、胚胎等):尽量封群,减少或不引进;确需引进,就近、不来自疫区,引前健康评估和检测证实ASF 阴性; 国内引进活猪“四证”齐全,国外引种附有农业农村部批文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检测报告;合理规划运输路线、时间(夜间)、车辆、人员,中途不停车,不途经疫区,不进入服务区。

引入后场外隔离至少30 天;临床观察不发病; 进隔离舍1 周后检测1 次;进入生产区前检测1 次。

严格控制进场物资: 建立投入品入场制度,不购入他人退货产品,尤其是饲料、兽药;严禁来自疫区所有物品,以及外来猪肉及制品、无关物品进场; 设置专用进场物资消毒通道,经过紫外线、臭氧或高效消毒药浸泡、喷洒、熏蒸等方式消毒至少30 分钟,大型设备表面浸润消毒;进入生产区的物品,须经熏蒸、消毒药擦拭消毒,必要时拆开外包装消毒,在消毒室静置24 小时;饲料最好通过罐车和场外料塔运入, 袋装料通过场内车辆中转并经熏蒸后使用。

严格控制进场车辆: 禁止外来一切车辆入场,职工车辆停在场外;自配物流运输系统: 拉料车、 拉粪车、 外售猪运送车、 猪群转场运送车,专车专用;场内车辆外出,不去其他猪场,避开风险场所,避免与外部车辆直接接触; 场内车辆返场前消毒车表面、驾驶室、轮胎后,干燥30 分钟,有条件的清洗后熏蒸消毒;进入生产区车辆卸载区离猪舍至少20 米;运猪车卸载后清洗消毒,下次使用前隔离至少48 小时。

严格控制进场人员: 禁止外来人员进场,特别是饲料兽药、诊疗、经纪、贩运以及保险公司、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养猪场(户)等相关风险人员; 场内人员与场外人员不直接接触, 非生产一线人员禁入生产区;建立场内职工入场隔离制度,办公区隔离48 小时进入生活区,再隔离24 小时进入生产区;生产区职工尽量减少外出,禁止对外兼职;须经专用消毒通道进场, 经消毒、淋浴、更衣进入生产区,按规定路线行走,经脚踏消毒垫、盆、洗手消毒进入栋舍; 随身携带手机等物品需经紫外线消毒20~30 分钟。

严格控制进场饲料:研究表明,经饲料最小感染剂量为1 万个TCID50; 严禁饲喂泔水、 餐厨剩余物; 严禁采购来自疫区的饲料或原料; 禁止使用来源不明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或原料; 外购成品料或原料需对外包装表面消毒, 必要时对原料熏蒸消毒;有条件的,可使用密闭专用料车经中转料塔场外输送成品料;使用颗粒料,制粒时温度85℃20 分钟。

严格控制和管理水源: 污染的水源是ASFV 更快的传播媒介;研究表明, 经饮水最小感染剂量为1个TCID50;使用密封蓄水池,定期清洗消毒水线; 雨季要定期检测水源污染。

严格控制媒介生物: 定期杀灭吸血昆虫,环境喷洒亚甲基溴化物,杀灭软蜱、蚊、蠓等吸血昆虫;空舍可喷洒40%辛硫磷浇泼液、 氰戊菊脂溶液。 猪群定期驱虫: 体外可用阿/伊维菌素, 体内可用左旋咪唑等;定期杀灭鼠类、苍蝇。

严格控制出猪环节: 转场或外售猪通过出猪台和赶猪道或指定赶猪线路出场; 严禁转场或外售猪回流, 出猪台猪只返回栋舍前在隔离舍隔离; 场外人员与场内人员禁止直接接触;出猪结束后对出猪台、赶猪线路、外来车辆停放处严格消毒;外运死猪、粪便车辆本场专用,避免与外部车辆接触。

严格控制无害化处理环节: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 或有低温暂存设施并统一送无害化处理场集中处理; 下风向设置粪便堆积发酵场所并防渗漏、溢流,避免污染地下水;设置雨污分流设施,污水综合处理达标后排放;医疗废弃物、餐厨等生活垃圾, 根据性质、 材质采取煮沸、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严格控制生产区活动:人员、工具、物品进入生产区、圈舍均需在入口严格消毒; 场内工具、 物品不外借、不出场;饲养、清粪等工具专舍专用,不混用,用前用后消毒;场内转群最好采用密闭通道, 使用前后清洗消毒;饲养人员专人专舍,不串舍,人员、工具、畜群三固定;每个栋舍进猪前、出猪后严格冲洗消毒,空舍至少7 天;生产区、圈舍周边环境定期消毒,带猪消毒每2 天一次。

切实强化异常猪管理:“四字方针”。 早,每天巡查,特别是母猪逐头细察,尽早发现异常,力争在感染的钻石期(3.5 天)、黄金期(3.5~6 天)找出征兆;快,异常猪只(包括流产)立即隔离, 病死猪加厚塑料包裹移出,采样送检;感染早期检测唾液,感染晚期检测血液。 净,清除粪便、血液、 唾液等残留物后严格清洗消毒后再火焰消毒;狠,同圈及周边圈猪最好一并处理(安乐死)。

制度措施落实到位是关键: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团队, 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各环节、各岗位生物安全细则、操作规程和看板;定期培训、考核员工,提高防疫意识,知晓制度措施;建立执行情况登记、检查和奖惩制度;封场期间,提高关键岗位工资和福利,增强职工责任感;持续查找和消除生物安全管理运营漏洞;建立执行效果评估预警机制, 保障落实全面、有效;自始至终、持之一恒、坚持不懈。

规模猪场内部消毒原则: 选择杀毒作用强、对人畜毒性弱、腐蚀性小、环境残留低的消毒剂;先清洗消毒对象可见无机物,清洁有机物;选择有效消毒剂,使用最佳消毒浓度;保证消毒作用时间和干燥时间;消毒覆盖全面,不留死角;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和程序; 紧急消毒的重点是猪身高以下的位置, 特别是漏粪地板和污水池。

猜你喜欢

生产区无害化毒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汉源山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新模式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2020.2.18 农民日报)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