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教学设计
2019-12-05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胡 雪
一、教材内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第一框“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二、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
课标分析。城镇和乡村均为聚落,本条课标是关于“聚落内部空间结构”的内容,主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区、内部结构。“结合实例”是对教与学的方法性要求,一方面是提示教师教学过程要情境化、案例化,避免空洞的理论讲授,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生成性,以及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解释”要求学生理解聚落用地类型及功能区的空间特征,并能够分析具体聚落功能区分布的影响因素。
三、教材分析
城市既是主要的居住空间,又是主要的生活与生产空间,也是区域的发展中心、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在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身边的社会环境。从教材知识体系看,“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是城市知识学习的起点与基础。从章节关系与学科思维构建的角度看,城市功能区的空间特点与布局因素的教学,也为后面的农业、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教学作了初步的铺垫。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无论在知识上、学习方法上、思维建构上,都有很重要的铺垫与示范作用。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对城市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此外,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也具备大量有关城市,尤其是阜阳市的不同地方的景观、功能等地理表象和感性认识的知识,这些都是认识城市的基础。但由于学生活动空间和掌握的资料有限,他们对阜阳的认识仅限于局部和感性层面上。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一次目标明确、分工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课前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了阜阳市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五、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感受,了解城市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
2.通过调查和图像分析,归纳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3.通过对城市规划图进行分析,形成对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初步认识。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调查和图像分析,归纳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突破思路:挖掘学生已有的对阜阳市的认识,转化成功能区的分布图,通过信息获取与小组展示,从个别现象归纳一般规律。
七、教学思路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PPT呈现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图(2012—2030)。设问:阜阳市城市规划图为何是色彩斑斓的?图中有哪些主要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什么?观察、提取、设问。呈现城市规划图,由生活中对城市的感性认识转换到对城市内部功能区的理性认识。问题的设置既贴近生活,又紧密联系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引领【承转】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学习目标】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在学案中勾画教学重点。目标引领,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使课堂内容主题更清晰、鲜明。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我考察: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对学生收集的不同类型城市景观图进行分类汇总,引出城市功能区这一基本概念。阅读课本,观察图表提取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思维加工。建立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功能区等概念与生活空间的联系,缩小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我思考:城市功能区形成设问:1.城市中为什么会形成不同功能分区?2.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有无明显界限?回答城市功能区形成的有关问题。让学生通过组织语言回答问题,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我总结: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读阜阳市城市功能区分布图,结合课前考察和课本内容,讨论归纳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分布特点。5分钟后,请小组口头展示住宅、商业、工业三大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原因。学生根据阜阳市城市功能区分布图,结合课前考察和课本内容思考、分析、总结。小组集体思考,汇总在学案中,为课堂回答问题做准备。【展示】1.商业组。“商业组”选派代表以人民路商业圈为例,结合实地调查、收集的信息,总结分析影响商业区分布的两大因素。2.工业组。“工业组”展示他们查找并绘制的阜阳市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并对工业区分布特征作了成因分析。商业组活动数据源自于小组成员生活经验和实地调查,使得活动具有较强的生成性与互动性,同时也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工业组活动信息来源于教师安排的课前任务。这一目的明确、信息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课前任务和课堂展示,使原本陌生的工业区清晰、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关于工业区分布特征的总结,既联系了课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我探究:城市功能区的内部分化探究一对比分析老三中旁文德社区和新三中旁皖新·翡翠城社区在居住环境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探究二对比分析阜阳市人民路商业圈和临沂商城的商业活动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差异。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发送作业。教师点评、总结。学生按要求(奇数组进入探究一,偶数组进入探究二)选择进入小组,接收课堂互动练习,小组讨论作答,填写表格,选派代表拍照上传探究结论。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景观图清晰呈现要素信息,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清晰地感受到随着阜阳市不断发展,住宅区和商业区出现了分化。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探究案例设置,充分体现同一功能区内部也会存在空间布局和分布原因的差异,使学生逐步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学科思想。回顾导入再次呈现阜阳市城区规划图。1.阜阳市城市规划图为何是色彩斑斓的?2.图中有哪些主要颜色?它们分别代表什么?3.城市主要功能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4.城市功能区的内部分化现象及成因分别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顾。从教学导入中引入教学内容,设置诸多环节层层深入,探讨问题,生成知识,获得能力。在课堂结尾处获得知识和能力,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升华。课堂小结请地理学科班长做本节课小结。课代表小结。通过学生代表的总结,可以检测同学们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学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智慧课堂环境下高中地理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AH2018165)的阶段成果。